
我国合作经济发展日趋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作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各类合作制企业日趋活跃。充分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发展合作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联合起来进行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帮助下岗职工扩大就业门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发展合作经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可以肯定:中国的合作社事业必将在2]世纪蓬勃发展。现将目前我国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简述如下。
(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日趋活跃。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140多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运营基本规范的约14万个,是我国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最多、最集中的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以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购销服务为主的,有以科技、信息服务为主的.还有产供销一体化的。其合作领域已扩大到蔬菜、林果、畜禽、水产品、花卉、食用菌以及运输、储藏、农产品加工等诸多产业和环节。合作程度逐步从松散趋向紧密,并正在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坚持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相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吸收农民人股,组成股份合作制的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引导农户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二是一个专业合作社独立或几个专业合作社联合兴办的销售和初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三是专业合作杜向龙头企业参股或控股,无论哪种形式,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共同发展。据调查,生产同类农产晶,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比没有人社的农民,增收20%—30%。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广大农民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组织制度创新。是把干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联结起来的有效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农民组织化的问题,对于实现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供销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是以农民为主体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业务是为农民和农村其他经济组织供应生产和生活资料,推销、加工农副产品,提供农民所需要的各种社会服务。截止2001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共有基层社26315家,县(市)联合杜2365家,地(市)联合社337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杜31家;各级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54035家,现共有社员总数1.6亿户,全系统职工总数332.97万人。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3190.35亿元,上缴国家财政总额61.51亿元,实现利润16.38亿元。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办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283家,各种专业合作社17833家,建立农产晶商品基地11259个。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商品其他)+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1220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62万元:40多年来,我国供销合作社在为衣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保障市场供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信用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农民人股组成,实行人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人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批准设立的合法金融机构。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到2001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共有法人机构38153家,其中乡镇农村信用社36522家,县市联社2460家,地市联社65家,省级联社6家。有的省还成立了信用合作协会(联合会)。从业人员61万人,全国信用合作社各项存款余额17263亿元,占全国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2%。近年来,信用合作社加大改革力度,通过小额信贷、联户担保等多种途径,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四)消费合作经济组织。全国城乡各地兴办了2万余家消费合作社,年销售总额达18亿元。北京市供销社于1998年7月在“亿客隆商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消费合作社试点工作,到2000年6月底。共建立社员购物中心7家,累计发展社员44439户。吸纳社员股金591。5万元,实现社员购物额29906万元,社员获得分红返利现金263.1万元。2002年上半年实现社员购物额6202万元,占企业销售总额的22%,较上年同期增长21%。
辽宁鞍山市职工消费合作社,由市总工会于1996年兴办,目前有9家连销超市商店,销售收入1999年为4700万元,2000年6800万元,2001年为1.2亿元,为职工让利2300万元,吸纳安置下岗职工600多名。
(五)职工保险合作经济组织。职工互助合作保险源于我国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的互助互济活动,1993年经劳动部批准,在民政部注册,全国总工会成立了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38个办事处,参加的职工达1000多万人,业务规模达58.48亿元。互助会是职工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我服务、互助互济性质的一种保险形式,由工会倡导,职工自己组织起来,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群众性合作经济组织。互助会不以赢利为目的,以为职工服务为宗旨,它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工会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农村医疗保健合作组织。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90%以上的行政村都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效果是好的: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社区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的转型,忽视了合作医疗制度,全国只有约5%的农村在继续实行。近年来这一制度又逐渐得到恢复和完善。浙江德清县96%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江苏省合作医疗在全省行政村的覆盖宰达60%,各地医疗合作的形式多样,合作的内容大致有:合医不合药,合药不合医,住院补偿,大病统筹,大病保险,医疗包干等。
(七)住宅合作组织。1986年,我国首家住宅合作社在上海成立,至今已发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有住宅合作杜5000多家,已解决了150多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北京市一些居民为改善自身住房条件,兴办42家住房合作社,以个人投资为主,共同建房,目前已建成200多万平方米,为3万多户居民解决了住房困难。住宅合作社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社团组织,以成本价集资,建房成本与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集资建房土地实行国家划拔、免交土地出让金,与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区别最大的是合作建房属非交易的市场行为,不需交纳商品房相关税金,如契税。合作建房接受政府监督和指导,合作社集资建房取得的是房改办批复的集资方案,集资价及社员集资过程受政府部门监督、审查。合作建房价格优势明显,一般合作社集资建房的集资单价比同位置、同类型的商品房每平方米低600元左右,与中低收人家庭的消费水平相适应,深受群众的欢迎。
(八)工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这类企业主要包括有轻工行业中的传统集体工业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扶办的集体工业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等。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制转型,产权关系模糊、投资主体单一的传统集体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减少,而多种多样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如股份合作制企业、新型的集体企业等。据统计,到2001年规模以—亡集体工业企业为3.5万家,还有大量规模以下的集体工业企业尚未统计在内。多种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浙江萧山航民村依靠发展乡村集体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2001年全村收入13.65亿元,利润1.03亿元,纳税6600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达2.2万元,使昔日的贫困村变为如今浙江省的首富村。
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建筑集体企业、交通运输集体企业、科技集体企业、商贸服务集体企业等。
{九)社区服务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在全国许多城镇发展居民社区服务合作社,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生活服务,维持社区秩序,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等,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现在安徽省安庆市作为社区合作经济的试办点,获得明显成效。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社区服务业就可提供2000万个就业岗位,而空缺超过1000万个,这说明发展社区合作经济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合作事业发展尚不普遍,社会和政策环境尚不充分,需要多方努力,尽快促成合作社立法,同时,加强合作社理论研究,引导社会大众关心、参与、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并争取政府对合作社更多的政策支持,使合作社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