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吕政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区别主要有七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的安排上,我国传统工业化采取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特别是在资本供给不足、城镇就业压力大以及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更应当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亿万劳动群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传统工业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则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杠杆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和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传统工业化道路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甚至以牺牲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为代价。新型工业化道路则追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基础产业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消费工业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相互协调,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强调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各个产业的竞争优势。
第四,传统工业化道路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因而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大起大落。新型工业化道路则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针,既积极进取又量力而行,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适度的快速增长。
第五,传统工业化道路以资金的高投入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新型工业化道路则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进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努力缩小与工业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科技进步的机制上,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市场化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体制上和运行机制上改变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和市场脱节的状况。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既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也重视基础性的义务教育,既重视培养高技术人才,也重视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工人的培养,
第六,传统工业化道路通过行政的手段,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延缓了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逐步做到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发展农村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体系,把分散的农户与大市场联结起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的集聚。
第七,传统工业化道路片面强调自力更生,从而限制了对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引进;新型工业化道路则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努力抓住当代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机遇,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尽可能多地利用外资,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