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自强不息自我发展创业之路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是在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主辅分离中新建的集体企业。自1986年9月成立至今,从完全依靠、依赖于宝钢主体到与母体脱钩,成为既为主体服务、又积极开拓社会经营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15年间公司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自我发展的创业之路。在为主体源源不断地接收安置征地工和减员分流人员,保证主体富余人员不推向社会,从而确保主体稳定、集中精力抓主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公司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断开拓新项目,扩大新业务,拓展新市场,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公司综合实力逐年增强,初步形成了“创业——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
一、公司的发展变化和现状
——公司成立之初共有员工6000余人,主要是宝钢生活后勤服务部门连同机构一并划转的人员。之后,公司每年要接纳宝钢主体减员分流的人员,宝钢二、三期工程开工后,公司又负责安置征地工5800余人,根据主体的统筹安排,公司还安置宝钢家屑工1900余人,同时,按照自身经营的需要,公司每年还从社会(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招聘部分员工:目前,公司共有在册员工13000余人,其中具有宝钢工号的有6000余人(这部分主要是从宝钢主体划转归并和富余分流人员),具有本公司工号的7000余人(这部分主要是宝钢征地工、宝钢家属工和社会上招聘的人员)。
——公司成立之初仅有从宝钢主体划辅的生活后勤、总务绿化等几个职能部门,现已发展成为有12个子公司和一个二级单位的大型企业。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公司还组建了2‘家国内联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下属各类产业活动单位已发展到140多家。
——公司成立之初其功能主要是吸纳宝钢征地工、分流人员,为主体提供生活后勤保障服务,现已构筑起既继续保持原有功能,又大力开拓社会市场,具有多元产业结构特征的企业经营框架,其产业门类涉及技、工、贸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磁性材料、钢铁产品延伸加工、仓储贸易、产品包装等五大支柱产业,树起了五大服务品牌和十大产品品牌,产品门类已达10大类30多个-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已有5个产品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鉴定证书,有一个产品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转化基金资助。
——公司成立之初年销售收人仅1400余万元,利润400多万元,至2001年,公司销售额达到65亿元,利润1.98亿元。分别增长了464倍和43倍,公司总资产超过45亿元人民币,其中净资产18.5亿元,资产负债率近60%。
——公司成立之初员工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大量的宝钢征地工和分流富余人员的接纳安置造成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较为低下的基本状况,各种不稳定因素也较为突出。多年来,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从维护大局、维护稳定出发,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件,花大力气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目前公司员工队伍思想稳定,职工收入逐年稳步增长,既为宝钢主体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公司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注重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重视建立和创新用人用工激励制度,大力引进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员工队伍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公司已有2400余名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包括一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公司生存发展的主要做法
公司在15年间克服各种围难,比较顺利地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实力,究其根本,主要是立足于“三个依靠”,处理好“三个关系”;
——依靠主体支持,处理好依靠和依赖的关系。
由于公司是在宝钢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特定环境中成立的,成立之初的基本功能又是完全为宝钢主体服务和吸纳安置富余人员和征地工的,因此公司在相当一个阶段是完全依靠主体支持得以维系的,宝钢主体也一直从保持自身的稳定和高效出发以扶持和保护政策予以支撑。随着宝钢内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经济实体、同宝钢形成母子公司关系以后,宝钢逐步将政策性保护措施向市场化运作过渡,促使公司走规范化经营之路。同时,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也自觉地把宝钢的改革、发展、稳定放在第一位,意识到必须以创业促就业,创业才是企业的唯一活路,因此广泛教育员工既要通过加强对主体的服务争取其支持,又要树立不依赖于主体走出自我发展之路的意识:在具体经营中,公司采取了三项基本对策:一是以“争创最佳协力”单位为目标,巩固与大力开拓宝钢市场,扩大就业渠道,解决企业基本的生活问题。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拓展社会市场,既在竞争中取得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又拓宽了就业之路,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三是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实施宝钢废弃资源产业化,创造了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是在这些对策引导下,公司在巩固宝钢生产协力这一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陆续走向社会,创办了得到上海市总工会嘉奖的家政服务业,向上海市内外一些医院、学校成功地输出了餐饮管理、开办了汽车检测特约维修、承接非宝钢社区的物业管理、组建贸易公司专营进口铁矿石(其贸易量占国内矿石进口量的10%)等新产业,通过转化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水渣微粉、磁性材料两个拳头产品;这些措施,不仅优化了公司产业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
——依靠主观努力,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公司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内部,狠抓不停顿地转变观念,狠挖内部潜力,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比较上:
一是市场意识树立得比较早。1994年底,趁全党全国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热潮,公司党委不失时机地向全体职工提出了“转变观念换脑子,解放思想壮胆子,敢想敢闯探路子,团结一致抓票子(指经济效益)”的口号,以后又加上“抓不了票子换位子,抓到了票子奖票子”,意在发动员工以小平讲话精神为动力,勇闯市场。正是这段时间,公司一下新办了92家新公司、新企业,这些企业至今大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得到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培育和锻炼了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能创效益的经营者和“冒险家”,他们成了公司生存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二是服务观念扎根得比较深。公司很大的一项功能是为主体服务,随着主体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原有的保护优势正逐步淡出,为牢牢占领主体市场,公司成立之初的1986年就提出“服务第一,开发第二”。到1991年把宗旨改为”服务第一,开发是为了更好的服务”;1993年又改为:”服务第一,经营开发是为了更好的服务”。1995年党委向全体职]:提出了用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理念:1998年公司党代会向全体职工发出”争创宝钢最佳协力单位”的号召,2000年党委提出争创”双佳”即“最佳协力单位,最佳服务品牌”,直到2001年为与宝钢主体创两个世界一流相适应,党委又提出“创一流协力企业,刨一流服务水平”;正是多年来牢牢抓住不放的这一思想轨迹,使全体员工眼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也站稳了主体市场。
三是发展定位确定得比较准。公司在为主体做好生活,生产服务的基础上,把立足于·积极创业,扩大就业,稳步发展,稳定社会”作为考虑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因为公司毕竟还负有接纳安置主体富余分流人员的重要职能,所以必须千方百计创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公司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应市场需求又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作为开发和科研攻关的重点,其中对宝钢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如粉煤灰的处理过去一直是令主体头痛的事,经过公司组织力量长期攻关研究,先后开发出各种用途广泛的灰制品,如今100%的被加以利用。
四是内外政策使用得比较好。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集体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让政策放空,如利用浦东的政策优惠,积极在当地开办新公司。在企业内部,鼓励二级单位采用多种形式发展经济,给予相应的自主权和经营权,同时尽量划小核算单位,分散经营风险,采取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和灵活的分配方式,力图营造有活力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提高员工经营创效的积极性。
——依靠广阔市场,处理好宝钢市场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公司一直比较重视对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要求大家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公司很早就确立了“依托宝钢市场,开拓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三个市场的服务经营战略,并明确提出:对宝钢的服务市场,要不断延伸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向深度进军;对宝钢以外市场,要以品牌取胜,不断开拓,扩大阵地,向广度进军-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公司多年来既以宝钢市场为生存之基,又敢于搏击社会市场,结果是既扩大了宝钢分流富余人员的就业岗位,又提高了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既扩大了社会市场,又提高了职工的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激励职工更主动更好地服务好宝钢市场。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主导产品较少且技术含量较低,员工队伍庞大,高、专技术人才匮乏等等。公司充分意识到这些严重制约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点,在前不久确定的未来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其要点有:
(一)发展的定位、模式和总体目标:巩固宝钢市场,成为最佳协力单位。以宝钢工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产业化和资源化为主攻方向,增如资本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形成宝钢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率环节。开拓高新技术领域,造就一批新的拳头产品。以加强企业全面管理为基础,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业为主,多元发展,逐步形成五个支柱产业、五个服务品牌、十个企业(产品)品牌,拥有一批高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争取比2000年翻一番。
(二)主要对策、措施:认真做好宝钢主体的生产、生活的优质服务;按《公司法》规范企业组织体制;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实现管理创新:加快公司内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理顺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坚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宝钢工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形成宝钢综合利用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企业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强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能;建立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