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发行时间:2002-12-20
网站编辑:上海市青浦区供销合作联合社
来源:研究所

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上海市青浦区供销合作联合社

1997年至2001年,我社在全区建成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213家:其中,一级站24家,约占总数的11%(;二级站34家,约占总数的15%;三级站140家,约占总数的67%;四级站15家,约占总数的7%,在全区农村形成了一个经营服务网络。这一网络不仅使我们供销社重新拥有了一块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服务,拓展农村市场的“阵地”,同时也为镇、村开展宣传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

一、为什么要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

1.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和方向就是为农服务

供销合作社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广大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早在t956年。供销社把一批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的合作店组设在农村作为代销店,成为农村服务网点;1971年发展为“双代店”(即代购代销店),作为为农服务的载体。进入90年代以后,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供销社为了求得生存,将主要精力放在抢占城镇市场份额上,而忽视了为衣服务,忽视了农村市场的开拓:七、八十年代建立起来的258家农村“双代店”,因长年疏于管理.早已名存实亡,就连简单的“代购代销”功能都无法承担,更谈不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不少农民痛苦地说:供销社不行了:我们认为,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办社宗旨:而“双代店”是开展为农服务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为此,我们决定以“双代店”为基础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供销合作社提出的新要求:

2.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是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

90年代前期,青浦县城及各大集镇的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不但有个体经商、社会三产经商,而且上海市区的大商业集团,如华联超市公司、联华超市公司、农工商集团等也都纷纷来青浦抢夺市场份额。而供销合作社的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少传统业务日益萎缩,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在这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那就是通过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站,开拓和占领农村市场,最终实现在缄镇市场中赢得竞争的目标:因为,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中,我们供销合作社有着其他商业企业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为数众多的“双代店”,只要把“双代店”改造和建设成具有更多服务功能,能够满足新时期“三农”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站,并以此为载体和阵地,开展为农服务和开拓农村市场,就一定能够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目标

二、如何开展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

1.先搞试点,以点带面

建站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决定先搞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为此,我们在1996年底,选择了蒸淀镇的泾花村、大浜村和长荡村作为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1997年起,以镇为单位开展建站工作,当年完成了莲盛、西岑和蒸淀三个镇的建站工作;而后,我们又在1998年、1999年两年内完成/其余17个镇的建站工作;

2.因地制宜,分级建站

青浦区共有318个行政村,近lo万农户。各村的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各不相同。为此,我们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作为建站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把入门较多、离镇政府所在地较远和有一定经济实力,作为建站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同时在建站之前,摸清各村的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分等级建站-我们把站分成四个等级,各等级站的设施和功能的大体标准是:一级站有小型便民超市,农资供应站,有供老年农民休闹和娱乐的敬老服务室,供青年农民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的篮球场、乒乓室、桌球房、卡拉OK室、阅览室等;二级站有便民超市,农资供应点,敬老服务室和桌球房;三级站有商店、农资供应点和敬老服务室;四级站一般只有商店。建一级站和二级站时,其村委会办公室、医务室、托儿所也相对集中在一起,使站成为农村的社区活动中心。

3,镇、村、社联手开展建站工作

为农综合服务站的规模、设施和功能,与“双代店”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建站工作需要镇政府、村委会、供销社在土地、房屋和资金上共同给予支持。有些镇、村的经济实力较弱,但他们硬是勒紧裤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站。不少村把处于村中心位置的厂房和土地拿出来用于建站:许多党员和私营业主不计回报,出工出力帮助建站。不少镇的党委书记、镇长说:“你们做丁一件我们一直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所以,只要你们指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建站。”为了搞好建站工作,各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或副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由村委会和基层供销社组成的管理小组,形成一个联动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以确保建站工作顺利推进,长效管理和专人负责。

4.各方参与,共建共用

我们的建站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区民政局、体委、教委、建委、卫生局、文化局、科委等lo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民政局为建站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体委无偿支援了部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教委把闲置的校舍贡献出来作建站用;卫生局为站内的卫生室提供医疗器械,并配备医生和护士;为传播、推广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科委给4个综合服务站配备了电脑,并培训了人员:建委则负责站上的绿化等等:“共建共用”使各方力量参与到建设和利用为农综合服务站中去,对于为农综合服务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工作取得的效果

1.满足了农民多方面需求,实现了办社宗旨

为农综合服务站经营的商品,有食品、烟酒、小百货、小五金、农业生产资料和非处方药等6大类500多种,基本上满足了广大农民日常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和知识,为农综合服务站通过出黑板报、发放资料、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掌握防病治虫、合理用药、科学用肥的方法;此外,杜绝假冒伪劣的农资商品坑害农民,制止非法使用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以避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同时站上还供应小农具及其配件,并免费为农民修理喷雾器等小农具。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综合服务站不断拓展功能,以满足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开设油品供应点,为农用车辆和助动车加油提供方便;代收电费服务项目,解决了农民交电费难的问题,还代收代寄邮件、不定期地上门修理家用电器、送货下乡进行巡回展销等,都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2.开拓并占领了农村市场,壮大了自身实力

据统计,过去258家“双代店”一年实现的销售在1000万元左右,建站以后,销售逐年大幅度增加。至2001年,仅生活资料商品的销售额就达到6622万元,化肥、农药和油品的销售达到3268万元,两项合计,全年通过为农综合服务站实现的销售达到了近亿元。基层供销社每年可收到管理费60多万元:并先后与上海烟草集团、上实联合、联华超市公司、上海石油公司等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组建了8家多元化投资企业,联手拓展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为供销社实施“联大、靠大、做大”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条件。1997年一2001年的,全区供销社销售从75900万元增加到117000万元;利润从798万元上升到4558万元;上缴税费从2960万元增长到4133万元;清退职工风险金1123万元,社员股金688万元,从而消除了金融隐患,壮大了自身实力。

3.净化了市场,平抑了物价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的小商小贩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无证经营。因此,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抬高物价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权益。而为农综合服务站出售的商品,均由区供销社所属的烟糖公司配送,商品正宗、价格公道;通过比较,广大农民纷纷到为农综合服务站购买商品,使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抬高物价的做法失去了市场,从而起到了净化市场、平抑物价的作用。

4.创造了工作岗位,扩大了就业

213家为农综合服务站的建立,新增了400多个工作岗位,解决了300多农村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基层社分流到站的职工34人。这些职工下去以后,真正同农民打成一片。坚持早开门,晚打烊,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夏季更是延长到晚上10点,营业时间长达14一16个小时。半夜有人敲门买东西,照样接待,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老弱病残者购物,或遇婚丧喜事等,则坚持送货上门。大件商品和特殊商品实行预约登记,不论数量多少,有求必应。因此,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放心店、贴心店”。

5.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级政权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农综合服务站的建立,解决了农村地区因缺乏娱乐活动场所,致使业余文化生活难以丰富的问题。如今,每天傍晚时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为农综合服务站,有的唱歌,有的打球,有的看电视,有的阅读书报杂志。每逢节假日和农闲,镇、村经常组织镇际、村际篮球赛、卡拉OK演唱赛等。还邀请一些戏班子、曲艺班子到村里演出。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又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综合服务站在全区不仅成了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载体,更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此外,为农综合服务站的建立,对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在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不少村民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成为义务廉政监督员,对于改进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

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发行时间:2002-12-20
网站编辑:上海市青浦区供销合作联合社
  
来源:研究所

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上海市青浦区供销合作联合社

1997年至2001年,我社在全区建成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213家:其中,一级站24家,约占总数的11%(;二级站34家,约占总数的15%;三级站140家,约占总数的67%;四级站15家,约占总数的7%,在全区农村形成了一个经营服务网络。这一网络不仅使我们供销社重新拥有了一块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服务,拓展农村市场的“阵地”,同时也为镇、村开展宣传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

一、为什么要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

1.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宗旨和方向就是为农服务

供销合作社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广大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早在t956年。供销社把一批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的合作店组设在农村作为代销店,成为农村服务网点;1971年发展为“双代店”(即代购代销店),作为为农服务的载体。进入90年代以后,当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供销社为了求得生存,将主要精力放在抢占城镇市场份额上,而忽视了为衣服务,忽视了农村市场的开拓:七、八十年代建立起来的258家农村“双代店”,因长年疏于管理.早已名存实亡,就连简单的“代购代销”功能都无法承担,更谈不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不少农民痛苦地说:供销社不行了:我们认为,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办社宗旨:而“双代店”是开展为农服务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为此,我们决定以“双代店”为基础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供销合作社提出的新要求:

2.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是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

90年代前期,青浦县城及各大集镇的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不但有个体经商、社会三产经商,而且上海市区的大商业集团,如华联超市公司、联华超市公司、农工商集团等也都纷纷来青浦抢夺市场份额。而供销合作社的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少传统业务日益萎缩,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在这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那就是通过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站,开拓和占领农村市场,最终实现在缄镇市场中赢得竞争的目标:因为,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中,我们供销合作社有着其他商业企业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为数众多的“双代店”,只要把“双代店”改造和建设成具有更多服务功能,能够满足新时期“三农”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站,并以此为载体和阵地,开展为农服务和开拓农村市场,就一定能够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目标

二、如何开展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

1.先搞试点,以点带面

建站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我们决定先搞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为此,我们在1996年底,选择了蒸淀镇的泾花村、大浜村和长荡村作为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1997年起,以镇为单位开展建站工作,当年完成了莲盛、西岑和蒸淀三个镇的建站工作;而后,我们又在1998年、1999年两年内完成/其余17个镇的建站工作;

2.因地制宜,分级建站

青浦区共有318个行政村,近lo万农户。各村的人口数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各不相同。为此,我们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作为建站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把入门较多、离镇政府所在地较远和有一定经济实力,作为建站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同时在建站之前,摸清各村的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分等级建站-我们把站分成四个等级,各等级站的设施和功能的大体标准是:一级站有小型便民超市,农资供应站,有供老年农民休闹和娱乐的敬老服务室,供青年农民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的篮球场、乒乓室、桌球房、卡拉OK室、阅览室等;二级站有便民超市,农资供应点,敬老服务室和桌球房;三级站有商店、农资供应点和敬老服务室;四级站一般只有商店。建一级站和二级站时,其村委会办公室、医务室、托儿所也相对集中在一起,使站成为农村的社区活动中心。

3,镇、村、社联手开展建站工作

为农综合服务站的规模、设施和功能,与“双代店”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建站工作需要镇政府、村委会、供销社在土地、房屋和资金上共同给予支持。有些镇、村的经济实力较弱,但他们硬是勒紧裤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站。不少村把处于村中心位置的厂房和土地拿出来用于建站:许多党员和私营业主不计回报,出工出力帮助建站。不少镇的党委书记、镇长说:“你们做丁一件我们一直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所以,只要你们指到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建站。”为了搞好建站工作,各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或副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由村委会和基层供销社组成的管理小组,形成一个联动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以确保建站工作顺利推进,长效管理和专人负责。

4.各方参与,共建共用

我们的建站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区民政局、体委、教委、建委、卫生局、文化局、科委等lo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民政局为建站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资金;体委无偿支援了部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教委把闲置的校舍贡献出来作建站用;卫生局为站内的卫生室提供医疗器械,并配备医生和护士;为传播、推广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科委给4个综合服务站配备了电脑,并培训了人员:建委则负责站上的绿化等等:“共建共用”使各方力量参与到建设和利用为农综合服务站中去,对于为农综合服务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工作取得的效果

1.满足了农民多方面需求,实现了办社宗旨

为农综合服务站经营的商品,有食品、烟酒、小百货、小五金、农业生产资料和非处方药等6大类500多种,基本上满足了广大农民日常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和知识,为农综合服务站通过出黑板报、发放资料、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掌握防病治虫、合理用药、科学用肥的方法;此外,杜绝假冒伪劣的农资商品坑害农民,制止非法使用甲胺磷等剧毒农药,以避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同时站上还供应小农具及其配件,并免费为农民修理喷雾器等小农具。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综合服务站不断拓展功能,以满足广大农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如开设油品供应点,为农用车辆和助动车加油提供方便;代收电费服务项目,解决了农民交电费难的问题,还代收代寄邮件、不定期地上门修理家用电器、送货下乡进行巡回展销等,都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

2.开拓并占领了农村市场,壮大了自身实力

据统计,过去258家“双代店”一年实现的销售在1000万元左右,建站以后,销售逐年大幅度增加。至2001年,仅生活资料商品的销售额就达到6622万元,化肥、农药和油品的销售达到3268万元,两项合计,全年通过为农综合服务站实现的销售达到了近亿元。基层供销社每年可收到管理费60多万元:并先后与上海烟草集团、上实联合、联华超市公司、上海石油公司等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组建了8家多元化投资企业,联手拓展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为供销社实施“联大、靠大、做大”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条件。1997年一2001年的,全区供销社销售从75900万元增加到117000万元;利润从798万元上升到4558万元;上缴税费从2960万元增长到4133万元;清退职工风险金1123万元,社员股金688万元,从而消除了金融隐患,壮大了自身实力。

3.净化了市场,平抑了物价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的小商小贩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无证经营。因此,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抬高物价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权益。而为农综合服务站出售的商品,均由区供销社所属的烟糖公司配送,商品正宗、价格公道;通过比较,广大农民纷纷到为农综合服务站购买商品,使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抬高物价的做法失去了市场,从而起到了净化市场、平抑物价的作用。

4.创造了工作岗位,扩大了就业

213家为农综合服务站的建立,新增了400多个工作岗位,解决了300多农村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基层社分流到站的职工34人。这些职工下去以后,真正同农民打成一片。坚持早开门,晚打烊,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夏季更是延长到晚上10点,营业时间长达14一16个小时。半夜有人敲门买东西,照样接待,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老弱病残者购物,或遇婚丧喜事等,则坚持送货上门。大件商品和特殊商品实行预约登记,不论数量多少,有求必应。因此,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放心店、贴心店”。

5.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级政权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为农综合服务站的建立,解决了农村地区因缺乏娱乐活动场所,致使业余文化生活难以丰富的问题。如今,每天傍晚时分,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为农综合服务站,有的唱歌,有的打球,有的看电视,有的阅读书报杂志。每逢节假日和农闲,镇、村经常组织镇际、村际篮球赛、卡拉OK演唱赛等。还邀请一些戏班子、曲艺班子到村里演出。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又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综合服务站在全区不仅成了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载体,更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此外,为农综合服务站的建立,对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在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不少村民在自觉与不自觉之中成为义务廉政监督员,对于改进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