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发行时间:2002-1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拓展社会就业渠道”研讨会综述

在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于2002年10月23日下午召开了“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拓展社会就业渠道”研讨会;市社联学会处、市经委研究室、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市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人事报》、《上海改革》杂志、宝钢企业工作委员会、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上海相见诚快餐合作公司、金色港湾老年公寓等单位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近20人出席。会议由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康镛主持。与会者围绕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朱总理关于“增加劳动就业主要应是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指示,就当前上诲的就业形势,股份合作经济对广开就业门路、保持社会稳定,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增加劳动就业,政府不能忘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职工持股等新型集体经济是再就业主渠道,是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对此,会上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一、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是再就业的主渠道

与会者认为,从几年的实践看,以股份合作为代表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即“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有利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有利于保障大多数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改革的实践显示,江泽民同志提倡的“两个联合”为特征的股份合作、职工持股企业是国有、集体小企业改制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保证职工就业的主渠道,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

1.组建多种形式集体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实施主副分离,人员分流的成功经验。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就是宝钢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主辅分离,组建集体企业的一个典型。该公司于1986年9月成立,职工主要来自宝钢生活后勤服务部门连同机构一并划转的人员,共有6000余人。之后,公司每年要接纳宝钢主体减员分流的人员,宝钢二、三期工程开工后,公司又负责安置征地工5800余人c根据宝钢主体的统筹安排,公司还安置宝钢家属工1900余人,同时,按照自身经营的需要,公司每年还从社会(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招聘部分员工。2001年,公司共有在册员工13000余人,销售额达到65亿元,利润1.984乙元,分别比成立初增长了464倍和43倍。公司立足于“三个依靠”,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依靠主体支持,处理好依靠和依赖的关系;依靠主观努力,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依靠广阔市场,处理好宝钢市场与社会市场的关系,15年间公司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自我发展的创业之路:宝钢在实施主辅分离中发展集体经济,一方面扩大就业岗位,保证主体富余人员不推向社会,从而确保主体稳定、集中精力抓主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拓展了社会市场,提高了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入,稳定厂职工队伍.逐步形成了“创业——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

上海高桥石化总公司从1984年起,为吸纳国有企业扩建、进厂的征地农民工和职工子女,创办了各种形式的集体企业,从1992年开始,又陆续兴办了80余家独立核算经营实体,安置大量由国有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近几年组建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成立了近10家有限责任公司,并正在进行职工持股和经营者岗位激励股的产权制度新探索。目前,系统集体企业中职工8000人,占总人数的43%;集体资产从初创时不足百万元,扩张到现在的5亿元;服务领域涉及石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设备安装检修,仓储运输,物业管理等,发展前景良好。

2.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中小企业转制行之有效的主要形式。市经委研究室副主任吴可贤说:“上海工业系统遵照市委市府的政策方针,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在近80万下岗职工中,先后有4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另有26万人实施了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等政策。而在45万再就业人员中,有85%左右是由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解决的,有70%以上由工业转移到了服务性行业。”

轻工控股公司张佩霞负责系统小企业改制,她认为系统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36家企业基本取得成功,发展健康。如上海室内装饰公司现有28家企业,其中3家是股份合作企业。2002年l一6月,这3家股份合作企业上交税金71.9万元,占全行业的11.6%,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9.1%,卜岗人数占行业职工总数的64.8%,年利润72万元。而其他25家企业上岗人数占行业职工总数的29.2qc,年利润—57万元。在闸北区接受的第一批36家放小企业中,先后有33家于近几年破产、关闭,许多员工下岗回家,而3家股份合作企业却至今发展较好,其中上海群众木器厂转制后年平均利税增长12%,还在国外办了工厂。

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洪静芳说,新申的前身是上海市50户特困企业中破产试点单位,在没有人接盘操作的情况下,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13名原企业干部,投资入股33万元,组织下岗员工,进行生产自救,组建了员工骨干持股公司。这种新的企业制度激发了经营者群体极大的积极性,他们抓住市政府发展都市型行业服装服饰业的机遇,盯牢国内外“最终客户”,以销定产,配套服务,拉链销售由粗放经营的论捆计算,变为论根计算,挺进东南亚市场,挥师拉美市场,曾一次发货152.5万条拉链,创历史新高。过去拉链生产仅有4种基本色,现已提升为采用“国际纺织业标准色卡”的240种颜色,先后开发出环保型的无镍铜质拉链、白铜抛光金属拉链以及背式双分开铜质或尼龙拉链等。目前新申公司已创造84个岗位,其中吸纳了54名“协保”人员、18名下岗人员。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600万元,实现利税44.6万元,并还清了企业历史欠债。

3.社区服务和都市型工业是发展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就业的新领域。隶属于三航局的原航福无线电元件总厂是于1979年为解决知青就业而建的生产电子元件的集体企业。1995年底,企业遇到了批租动迁,面临无处栖身的困境,是散伙还是进行第二次创业?领导班子和留厂的40余名员工,在卢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创业,眼务社会,办起了金色港湾老年公寓。现在,全院已发展到80多名员工。全院共设315个床位,入住老人270余人,日托老人20余人:金色港湾老年公寓成为卢湾区乃至上海市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亮点。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等领导都先后到现场进行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上海市的都市型工业中,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处于绝对优势。上海2001年都市型工业的统计数据显示,都市型企业中的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占总数40%以上,从业人员占23%以上,百万元资产吸纳的劳动力9.48人,是国有、公司制企业的2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占12.3%的资产,带来了16.31%的利润,15.6甲c的税金,百元资产实现税金4.49元,名列国有、公司制企业之首:

二、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合作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联合起来,进行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有效形式,也是增加就业,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因此,各国对合作制和非盈利企业都有扶持政策。如西班牙政府每年给合作企业蒙德拉贡联合公司20%的办学经费资助,企业所得税也比一般企业低,只有17.5%;美国于1934年通过的(联邦信用社法》,对城乡信用合作社保持免税待遇。

据本会副秘书长俞官潮介绍的“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广开就业门路”专题报告反映,目前,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需要解决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达1000余万人,加上城镇新增劳动力,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为2200万至2300万人,而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1998年,全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为50%,而其后三年分别只有42%、36%和30%,今年上牛年仅为9.15%;即1000余万下岗人员中能够再就业的还不到100万人,情况不容乐观。

虽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艰巨,但也不等于没有办法。浙江省的养蜂业,过去都是“小而全”,分散经营、流动作业、产销分割,竞争能力较弱。近几年,以养蜂线路为主,采取自愿组合、独立核算、自主生产、风险共担、互助合作的形式,组成养蜂互助合作社,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既增强了社会竞争力,又成为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大量合作社的事实告诉我们,合作经济以其固有的自身特征,最能吸引劳动者,最易吸纳劳动力。失业人员可以自愿组织合作社,创造就业岗位,进行生产自救,对社会稳定起着很大作用,党和政府应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支持。

宝钢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王凯安谈到,今年初到日本探亲时,考察了日本劳动协同联合会(合作经济组织),感受很深。在日本,劳动协同联合会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展各类培训,帮助无业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如,日本的老人很多.但他们不是进养老院,而是在自己家里养老,但需要有人护理。联合会就对类似我们4050人员进行护理培训,帮助他们组成监护社。全国涌现几千家这类公司,每年由政府出资开年会。对一些已经退休的、有特长的人员,也尽量组织起来,为社区服务,如修理房屋等。我们也可以进行尝试,由政府扶持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解决就业和为社区服务为目的的有生命力的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

与会者深感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政府切实加以扶持,只要坚持按合作经济的原则办事,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立足,使弱势群体成为强者。具体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就业方针,引导职工个人出资、共同劳动,组成股份合作新型集体企业:不能提倡所谓的“买断”,也不能只讲减员增效。上海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张立群结合上海的实际说:“企业要改制,不改制是没有出路的。但改制不能强调‘买断’。”大家认为,有些地区集体不参股,职工不人股,并限时限刻进行改制,大量职工下岗;有些系统大多职工下岗,却未见增效,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政府和各有关方面在企业破产或改制时,要鼓励下岗职工通过互助合作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使下岗人员成建制地实现再就业。现在有些人在宣传再变业的过程中,忘记了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这是一种再就业导向偏差,必须予以纠正。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党中央有关文件都已明确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是增加劳动就业的重要形式,井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目前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社会各方紧密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关键是政府要大力倡导,社会各方要支持和配合,这样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才能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2.要对改制的股份合作集体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对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已有了优惠政策,但那些经过改制的股份合作企业却享受不到相关的优惠政策。从国有或老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企业,把原来要下岗的员工都吸纳进来,实际上是把4050的就业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为国家挑了重担。而这些改制后的企业不少是劳服企业,收益甚微,只能解决温饱。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上海相见诚快餐合作公司的经营者反映,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很难发展下去,只能办“开关厂”。与会者呼吁政府对解决4050就业的改制老企业、劳服企业应享受新办企业待遇,免降税收,或给予合理的定额税率。

3.要支持各级联社成为下岗人员组织股份合作集体企业的服务机构。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企业需要解决的不少问题还无法从市场上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去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协调关系,协助他们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政策信息、资金融通、营销手段等。作为联合经济组织,大多数与股份合作企业都有历史渊源和行业管理的关系,曾经在组织劳动者就业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成为股份合作集体企业的服务机构。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和现有的联合经济组织携手发挥作用,地区也要有相应的组织。已经进入社区的下岗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尽快地走上就业岗位。

4.要帮助解决股份合作企业的共性问题--~地使用权。现有的不少股份合作集体企业对自己长期使用的土地拿不到使用权证,而新建的企业则更难得到应有的土地使用权证。这个问题不解决,权益纠纷难以避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骆德芸)

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发行时间:2002-1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拓展社会就业渠道”研讨会综述

在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于2002年10月23日下午召开了“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拓展社会就业渠道”研讨会;市社联学会处、市经委研究室、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市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人事报》、《上海改革》杂志、宝钢企业工作委员会、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上海相见诚快餐合作公司、金色港湾老年公寓等单位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近20人出席。会议由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康镛主持。与会者围绕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朱总理关于“增加劳动就业主要应是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指示,就当前上诲的就业形势,股份合作经济对广开就业门路、保持社会稳定,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增加劳动就业,政府不能忘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职工持股等新型集体经济是再就业主渠道,是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对此,会上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一、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是再就业的主渠道

与会者认为,从几年的实践看,以股份合作为代表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即“两个联合”)新型集体经济,有利于劳动和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对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有利于保障大多数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改革的实践显示,江泽民同志提倡的“两个联合”为特征的股份合作、职工持股企业是国有、集体小企业改制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保证职工就业的主渠道,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

1.组建多种形式集体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实施主副分离,人员分流的成功经验。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就是宝钢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主辅分离,组建集体企业的一个典型。该公司于1986年9月成立,职工主要来自宝钢生活后勤服务部门连同机构一并划转的人员,共有6000余人。之后,公司每年要接纳宝钢主体减员分流的人员,宝钢二、三期工程开工后,公司又负责安置征地工5800余人c根据宝钢主体的统筹安排,公司还安置宝钢家属工1900余人,同时,按照自身经营的需要,公司每年还从社会(主要是高校毕业生)招聘部分员工。2001年,公司共有在册员工13000余人,销售额达到65亿元,利润1.984乙元,分别比成立初增长了464倍和43倍。公司立足于“三个依靠”,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依靠主体支持,处理好依靠和依赖的关系;依靠主观努力,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依靠广阔市场,处理好宝钢市场与社会市场的关系,15年间公司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自我发展的创业之路:宝钢在实施主辅分离中发展集体经济,一方面扩大就业岗位,保证主体富余人员不推向社会,从而确保主体稳定、集中精力抓主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拓展了社会市场,提高了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入,稳定厂职工队伍.逐步形成了“创业——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

上海高桥石化总公司从1984年起,为吸纳国有企业扩建、进厂的征地农民工和职工子女,创办了各种形式的集体企业,从1992年开始,又陆续兴办了80余家独立核算经营实体,安置大量由国有企业分流的富余人员,近几年组建集体资产投资管理中心,成立了近10家有限责任公司,并正在进行职工持股和经营者岗位激励股的产权制度新探索。目前,系统集体企业中职工8000人,占总人数的43%;集体资产从初创时不足百万元,扩张到现在的5亿元;服务领域涉及石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设备安装检修,仓储运输,物业管理等,发展前景良好。

2.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中小企业转制行之有效的主要形式。市经委研究室副主任吴可贤说:“上海工业系统遵照市委市府的政策方针,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对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在近80万下岗职工中,先后有4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另有26万人实施了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等政策。而在45万再就业人员中,有85%左右是由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解决的,有70%以上由工业转移到了服务性行业。”

轻工控股公司张佩霞负责系统小企业改制,她认为系统中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36家企业基本取得成功,发展健康。如上海室内装饰公司现有28家企业,其中3家是股份合作企业。2002年l一6月,这3家股份合作企业上交税金71.9万元,占全行业的11.6%,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9.1%,卜岗人数占行业职工总数的64.8%,年利润72万元。而其他25家企业上岗人数占行业职工总数的29.2qc,年利润—57万元。在闸北区接受的第一批36家放小企业中,先后有33家于近几年破产、关闭,许多员工下岗回家,而3家股份合作企业却至今发展较好,其中上海群众木器厂转制后年平均利税增长12%,还在国外办了工厂。

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洪静芳说,新申的前身是上海市50户特困企业中破产试点单位,在没有人接盘操作的情况下,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13名原企业干部,投资入股33万元,组织下岗员工,进行生产自救,组建了员工骨干持股公司。这种新的企业制度激发了经营者群体极大的积极性,他们抓住市政府发展都市型行业服装服饰业的机遇,盯牢国内外“最终客户”,以销定产,配套服务,拉链销售由粗放经营的论捆计算,变为论根计算,挺进东南亚市场,挥师拉美市场,曾一次发货152.5万条拉链,创历史新高。过去拉链生产仅有4种基本色,现已提升为采用“国际纺织业标准色卡”的240种颜色,先后开发出环保型的无镍铜质拉链、白铜抛光金属拉链以及背式双分开铜质或尼龙拉链等。目前新申公司已创造84个岗位,其中吸纳了54名“协保”人员、18名下岗人员。2001年.完成销售收入600万元,实现利税44.6万元,并还清了企业历史欠债。

3.社区服务和都市型工业是发展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就业的新领域。隶属于三航局的原航福无线电元件总厂是于1979年为解决知青就业而建的生产电子元件的集体企业。1995年底,企业遇到了批租动迁,面临无处栖身的困境,是散伙还是进行第二次创业?领导班子和留厂的40余名员工,在卢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创业,眼务社会,办起了金色港湾老年公寓。现在,全院已发展到80多名员工。全院共设315个床位,入住老人270余人,日托老人20余人:金色港湾老年公寓成为卢湾区乃至上海市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亮点。国务院政策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等领导都先后到现场进行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上海市的都市型工业中,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处于绝对优势。上海2001年都市型工业的统计数据显示,都市型企业中的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占总数40%以上,从业人员占23%以上,百万元资产吸纳的劳动力9.48人,是国有、公司制企业的2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占12.3%的资产,带来了16.31%的利润,15.6甲c的税金,百元资产实现税金4.49元,名列国有、公司制企业之首:

二、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扶持

从当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合作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势群体联合起来,进行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有效形式,也是增加就业,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因此,各国对合作制和非盈利企业都有扶持政策。如西班牙政府每年给合作企业蒙德拉贡联合公司20%的办学经费资助,企业所得税也比一般企业低,只有17.5%;美国于1934年通过的(联邦信用社法》,对城乡信用合作社保持免税待遇。

据本会副秘书长俞官潮介绍的“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广开就业门路”专题报告反映,目前,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需要解决再就业下岗失业人员达1000余万人,加上城镇新增劳动力,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为2200万至2300万人,而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1998年,全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为50%,而其后三年分别只有42%、36%和30%,今年上牛年仅为9.15%;即1000余万下岗人员中能够再就业的还不到100万人,情况不容乐观。

虽然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艰巨,但也不等于没有办法。浙江省的养蜂业,过去都是“小而全”,分散经营、流动作业、产销分割,竞争能力较弱。近几年,以养蜂线路为主,采取自愿组合、独立核算、自主生产、风险共担、互助合作的形式,组成养蜂互助合作社,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既增强了社会竞争力,又成为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大量合作社的事实告诉我们,合作经济以其固有的自身特征,最能吸引劳动者,最易吸纳劳动力。失业人员可以自愿组织合作社,创造就业岗位,进行生产自救,对社会稳定起着很大作用,党和政府应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支持。

宝钢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王凯安谈到,今年初到日本探亲时,考察了日本劳动协同联合会(合作经济组织),感受很深。在日本,劳动协同联合会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展各类培训,帮助无业人员学习掌握有关业务知识。如,日本的老人很多.但他们不是进养老院,而是在自己家里养老,但需要有人护理。联合会就对类似我们4050人员进行护理培训,帮助他们组成监护社。全国涌现几千家这类公司,每年由政府出资开年会。对一些已经退休的、有特长的人员,也尽量组织起来,为社区服务,如修理房屋等。我们也可以进行尝试,由政府扶持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解决就业和为社区服务为目的的有生命力的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

与会者深感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政府切实加以扶持,只要坚持按合作经济的原则办事,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立足,使弱势群体成为强者。具体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就业方针,引导职工个人出资、共同劳动,组成股份合作新型集体企业:不能提倡所谓的“买断”,也不能只讲减员增效。上海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张立群结合上海的实际说:“企业要改制,不改制是没有出路的。但改制不能强调‘买断’。”大家认为,有些地区集体不参股,职工不人股,并限时限刻进行改制,大量职工下岗;有些系统大多职工下岗,却未见增效,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政府和各有关方面在企业破产或改制时,要鼓励下岗职工通过互助合作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使下岗人员成建制地实现再就业。现在有些人在宣传再变业的过程中,忘记了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这是一种再就业导向偏差,必须予以纠正。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党中央有关文件都已明确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是增加劳动就业的重要形式,井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目前条件下,政府促进就业、社会各方紧密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发展股份合作新型集体,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关键是政府要大力倡导,社会各方要支持和配合,这样股份合作新型集体经济才能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2.要对改制的股份合作集体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政府对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已有了优惠政策,但那些经过改制的股份合作企业却享受不到相关的优惠政策。从国有或老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企业,把原来要下岗的员工都吸纳进来,实际上是把4050的就业问题解决在企业内部,为国家挑了重担。而这些改制后的企业不少是劳服企业,收益甚微,只能解决温饱。上海新申拉链有限公司、上海相见诚快餐合作公司的经营者反映,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很难发展下去,只能办“开关厂”。与会者呼吁政府对解决4050就业的改制老企业、劳服企业应享受新办企业待遇,免降税收,或给予合理的定额税率。

3.要支持各级联社成为下岗人员组织股份合作集体企业的服务机构。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企业需要解决的不少问题还无法从市场上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去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协调关系,协助他们解决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政策信息、资金融通、营销手段等。作为联合经济组织,大多数与股份合作企业都有历史渊源和行业管理的关系,曾经在组织劳动者就业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成为股份合作集体企业的服务机构。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和现有的联合经济组织携手发挥作用,地区也要有相应的组织。已经进入社区的下岗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组织,尽快地走上就业岗位。

4.要帮助解决股份合作企业的共性问题--~地使用权。现有的不少股份合作集体企业对自己长期使用的土地拿不到使用权证,而新建的企业则更难得到应有的土地使用权证。这个问题不解决,权益纠纷难以避免。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骆德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