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对集体经济的沉重呼唤
发行时间:2002-06-20
网站编辑:高峰
来源:研究所

对集体经济的沉重呼唤

高  峰

我国的国民经济以每年7—8%速度向前发展,形势喜人。各种所有制经济在这个大舞台上竞相争奇斗艳,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为总体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作为公有制的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步伐同其他经济不太合拍,似乎是步履蹒跚,呈现萎缩不前之态。

笔者多年从事集体经济工作,深感其问题之严重。对此,特提出有关阻碍影响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几个问题,以期引起重视,研究解决,以促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千呼万唤难出台

干禧之年,几个研究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群众学术团体集会,再次发出强烈呼吁,要求党和国家成立集中统一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行政管理机构,指导全国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工作。这个呼吁,并不是始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呼吁一直不断。有的来自国家文件,有的来自国务院颁布的管理条例,有的来自民间学术团体,有的来自省市管理集体经济的各级机关。笔者手头资料不齐,仍可列出一大摞文件的年、月与文号来。如:中发1981年42号、1983年67号、1984年47号.,国发1984年168号、1986年68号,1991年国务院颁布、199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这些文件中都提到国家要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指导集体经济。1985年由31个大中城市发起成立的全国城镇集体经济工作信息网络(后来发展到64个城市),每年召开“网络”会议时都要上书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恳请成立集中统一的集体经济的行政管理机构,研究、解决集体经济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988年成立的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全国城镇集体经济研究会,参加每届年会的专家、学者也发出同样的呼吁。这两个民间团体和学术组织看到成立行政管理机构无望,就退一步要求成立全国统一的集体经济民间企业联合会,成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可是机构就是千呼万唤难出台!我国有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就是不设立专门管理集体经济的机构,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纳税人养活的,广大集体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是纳税人,他们就是不具体管理集体经济。在这种状况下,集体经济怎么能发展?

二、无奈苦争春

集体经济的性质是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决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一批重视研究集体经济的专家、学者发表专论对此都作过重要阐述。一些专业性报纸、杂志都作过祥尽的报道。广大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同志也以此为荣,愿为集体经济奋斗终生。

然而长期以来,它的性质、地位、作用却始终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得不到国家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认可,总是把它放在从属、补充、低级的地位,数千万职工成为“二等公民”,其财产被任意处置。如国家统计口为了把它踢开,硬是创造一个新统计名称,叫做非全民,非国有,把它与个体私营等同起来,故意抹杀它的公有制性质。最近以来,更有某个相当高级别的领导同志在公开的会议上说,现在只有国有与民有之分,哪有集体之称。有的鼓吹集体退出阵地,让个体、私营、外资去经营。这种“退出论”是为私营经济取代集体经济制造舆论。

尽管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有明文规定,而集体经济出现的这些问题却始终提不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报也鲜有反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侵犯它的合法权益、平调它的资产等现象却时有发生。

全国风光满园,集体经济却在艰难曲折中行进。昔日春光不再,今日却难沐春光,它还在无奈中苦争春。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国的城镇集体经济确有过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有过经验有过奇迹。当时一些集体经济战线上的领导者,以及一批专家、学者都作了乐观的判断,认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集体经济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发展,集体经济非但没有发展壮大,反而呈现萎缩的态势。有识之士说,这是集体经济改革徘徊落后造成的。他们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集体经济是先行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吸收集体企业的改革经验后而逐步完善提高的。而集体企业的改革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很大的波折。如改革之初,集体企业实行承包,但承包人却不能多得,由于承包条件不能兑现而失信于民。后来国有企业吸取集体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创造出一定四年不变的经验,叫做“包死基数,定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这比集体企业承包政策宽松得多。正当集体企业要学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时,又有人出来制止,说集体企业没有两权分离,不能享受这项政策。集体经济的改革就是这样每前进一步就要翻一个坎。因此有人说,由于集体经济改革徘徊不前,拖垮了企业,挫伤了集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这种话虽然有些偏激,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不是没有道理。在有些省、市集体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如皮革、服装、五金工具、文化体育用具、工艺美术、铝制品等,最近几年来差不多都是全军覆没。难道市场经济就这样无情不需要他们的产品吗?不是的,是改革徘徊滞后,贻误了发展良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可奈何花落去。

四、集体经济一定能让大家共同致富

现在有人说,集体经济将是社会安排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此我坚信不移!还有人说,集体经济是让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对此我更是坚信不移!但是,如果不修订目前的政策那是达不到此目的的。然而我坚信,只要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终究会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会发现集体经济是我国走上这条道路最好的经济制度。它不要国家投资,只要政策就可以实现。比如恢复建国初期合作社实行的扶植政策,学习西班牙政府对蒙特拉贡合作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缩小现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之间分配上的差距就能团结集体企业全体职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坚信,当国家研究如何消除两极分化,实行共同致富时,一定会想到集体经济!

对集体经济的沉重呼唤
发行时间:2002-06-20
网站编辑:高峰
  
来源:研究所

对集体经济的沉重呼唤

高  峰

我国的国民经济以每年7—8%速度向前发展,形势喜人。各种所有制经济在这个大舞台上竞相争奇斗艳,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为总体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作为公有制的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步伐同其他经济不太合拍,似乎是步履蹒跚,呈现萎缩不前之态。

笔者多年从事集体经济工作,深感其问题之严重。对此,特提出有关阻碍影响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几个问题,以期引起重视,研究解决,以促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千呼万唤难出台

干禧之年,几个研究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群众学术团体集会,再次发出强烈呼吁,要求党和国家成立集中统一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行政管理机构,指导全国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工作。这个呼吁,并不是始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呼吁一直不断。有的来自国家文件,有的来自国务院颁布的管理条例,有的来自民间学术团体,有的来自省市管理集体经济的各级机关。笔者手头资料不齐,仍可列出一大摞文件的年、月与文号来。如:中发1981年42号、1983年67号、1984年47号.,国发1984年168号、1986年68号,1991年国务院颁布、1992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这些文件中都提到国家要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指导集体经济。1985年由31个大中城市发起成立的全国城镇集体经济工作信息网络(后来发展到64个城市),每年召开“网络”会议时都要上书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恳请成立集中统一的集体经济的行政管理机构,研究、解决集体经济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988年成立的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全国城镇集体经济研究会,参加每届年会的专家、学者也发出同样的呼吁。这两个民间团体和学术组织看到成立行政管理机构无望,就退一步要求成立全国统一的集体经济民间企业联合会,成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可是机构就是千呼万唤难出台!我国有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就是不设立专门管理集体经济的机构,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纳税人养活的,广大集体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是纳税人,他们就是不具体管理集体经济。在这种状况下,集体经济怎么能发展?

二、无奈苦争春

集体经济的性质是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之一,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决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一批重视研究集体经济的专家、学者发表专论对此都作过重要阐述。一些专业性报纸、杂志都作过祥尽的报道。广大从事集体经济工作的同志也以此为荣,愿为集体经济奋斗终生。

然而长期以来,它的性质、地位、作用却始终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得不到国家重要经济管理部门的认可,总是把它放在从属、补充、低级的地位,数千万职工成为“二等公民”,其财产被任意处置。如国家统计口为了把它踢开,硬是创造一个新统计名称,叫做非全民,非国有,把它与个体私营等同起来,故意抹杀它的公有制性质。最近以来,更有某个相当高级别的领导同志在公开的会议上说,现在只有国有与民有之分,哪有集体之称。有的鼓吹集体退出阵地,让个体、私营、外资去经营。这种“退出论”是为私营经济取代集体经济制造舆论。

尽管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有明文规定,而集体经济出现的这些问题却始终提不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报也鲜有反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侵犯它的合法权益、平调它的资产等现象却时有发生。

全国风光满园,集体经济却在艰难曲折中行进。昔日春光不再,今日却难沐春光,它还在无奈中苦争春。

三、无可奈何花落去

我国的城镇集体经济确有过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有过经验有过奇迹。当时一些集体经济战线上的领导者,以及一批专家、学者都作了乐观的判断,认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集体经济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发展,集体经济非但没有发展壮大,反而呈现萎缩的态势。有识之士说,这是集体经济改革徘徊落后造成的。他们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集体经济是先行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在吸收集体企业的改革经验后而逐步完善提高的。而集体企业的改革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很大的波折。如改革之初,集体企业实行承包,但承包人却不能多得,由于承包条件不能兑现而失信于民。后来国有企业吸取集体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创造出一定四年不变的经验,叫做“包死基数,定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这比集体企业承包政策宽松得多。正当集体企业要学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时,又有人出来制止,说集体企业没有两权分离,不能享受这项政策。集体经济的改革就是这样每前进一步就要翻一个坎。因此有人说,由于集体经济改革徘徊不前,拖垮了企业,挫伤了集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这种话虽然有些偏激,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不是没有道理。在有些省、市集体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行业,如皮革、服装、五金工具、文化体育用具、工艺美术、铝制品等,最近几年来差不多都是全军覆没。难道市场经济就这样无情不需要他们的产品吗?不是的,是改革徘徊滞后,贻误了发展良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可奈何花落去。

四、集体经济一定能让大家共同致富

现在有人说,集体经济将是社会安排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此我坚信不移!还有人说,集体经济是让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对此我更是坚信不移!但是,如果不修订目前的政策那是达不到此目的的。然而我坚信,只要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终究会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会发现集体经济是我国走上这条道路最好的经济制度。它不要国家投资,只要政策就可以实现。比如恢复建国初期合作社实行的扶植政策,学习西班牙政府对蒙特拉贡合作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缩小现在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之间分配上的差距就能团结集体企业全体职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坚信,当国家研究如何消除两极分化,实行共同致富时,一定会想到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