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集退民进”的主张不正确
发行时间:2002-04-20
网站编辑: 凌晋良
来源:研究所

“集退民进”的主张不正确

 凌晋良

 “有进有退”是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战略调 整所作的重要的决策:有一阵子社会上存在 一种误解,认为对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资本退出,民营资本进入,主张“国退民 进:这是不正确的,已经受到多方批评:现在 又冒出“集退民进”,我认为这一主张同样是 不正确的:

 首先,何谓“民营”?何谓集体经济?我 认为前者是指一种经营形态,后者是指所有 制形态,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常识,但人们往往在常识性问题上陷入误区。就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而 言,它是—种“民有民营民享”的企业,毫无疑 问集体经济完全是一种民营经济:那么“集 退民进”讲的究竟谁退谁进呢?实在是一种 逻辑混乱,令人一头雾水,百思不解。

 民营不等于私有,此话极对:但遗憾的 是恰恰有人把“民营”等同于私有。证据之 一:《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对“民 营”的解释是:“人民群众投资经营;私人经 营,如私营企业:”证据之二:上海文化出版杜《咬文嚼字》杂志1998年第11期载:“民营” 的规范提法应是“私营”。证据之三:时下一些传媒把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具体内容仅仅归 结为一系列的个体、私营经济增长的数据。 等等。由此观之,把“民营”等同于私有者确 实有之,绝非空穴来风。

 其次,集体经济量大面广,但又是难以被 引起重视的弱小群体,它绝大部分都集中在 ——般竞争性行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显示:集体企业占 小企业总数的20.1%,而其所创造的产值却占小企业总产值的51%。据国家统计局资 料,2000年我国规模以上集体(含股份合作 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5887,9亿元,占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7%,占全国加工工业总产值的40%;据对4万个规模以上集体工 业企业的统计,2000年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 万多亿元;仅城镇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就达 1600多万人。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集体经济 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它是我国多 种经济成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集 体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以及它们自身所体现的自主、自强、竞争、创新和刻苦,成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没有集体经济也 就没有中国目前经济繁荣的局面。现在集体 经济在改革与发展中受到严重挑战,出现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集体企业难以适应市场 经济新体制,亟需通过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 加以妥善解决,有的集体企业可能退出某些 领域,这在情理之中,但绝不是集体经济或集体资产整体退出,相反,它恰恰最适合在一般 竞争性行业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应当 积极进入,大力发展。如果集体经济整体一 退了之,它还能在什么样的领域安身立命呢? 似乎只有彻底取消?若此,它的1600余万从业人员该如何安置呢,上万亿的集体资产又 如何处置?其后果必然是动摇甚至破坏我国 公有制经济基础和整个经济根基。这是绝对行不通的。

 其三,有的说,集体经济退出是为了实施 投资主体多元化。我以为改革单一投资主 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无疑是改善所有制结构的一项积极举措。以轻工集体企 业为例,经过改制使原来传统单一产权形式 的集体企业大量减少,十年来这类企业减少 了48.2%,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迅速增 加,1998年与1996年相比,年平均增长 70%,广东省联社系统传统的集体企业目前 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集体企业改革后出现的多种形式,不是对集体经济排斥,而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繁荣的亮点。朱镕基 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昕作报告中 明确宣布,今后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内资均可进入。目前经批准的外资企业在我国已 达到37万多家,其中大部分外资企业早巳进 入我国一般竞争性行业领域,而包括集体经济在内的内资进入却受到一些障碍和不平等 待遇,如广东省东莞市80个行业,允许外资 进入的有62个,允许内资进入的只有41个。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对内资特别是对集体经济的进入要人为地设置这样那样的门 槛,对其实行不平等待遇呢?我认为投资主 体多元化不应成为排斥集体经济的理由。

 其四,有的说集体经济是资产“归大堆” 模式,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行将退出历史舞 台。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目前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如何看待集体经济20多年来改 革所取得的成绩和现状,应当客观公正,充分 肯定它正在逐步摆脱传统模式和“二全民”做法,努力按照集体经济的特征和原则办好集 体企业,实行白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管理,现在已有80%以上的集体企业推行改制,积极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 各项改革。经过清产核资,划分归属、量分资 产、集资入股等改革举措,一大批企业产权逐 步明晰,目前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之中。应当看到,集体经济的改革是在整个经济体制 还不成熟,市场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 的,再加上自身的弱点,因此,集体经济在前 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帮助和支持,需要从事集体 经济工作的同仁团结一致,作出更大的努力。 不宜再用陈旧的观念来看待正在发生新变化 的集体经济,那种一提集体经济便与资产“归大堆”相联系,有的甚至用“崩溃”、“瓦解”等 极端化、理想化来看待现今的集体经济的观 点,是脱离实际的、不正确的。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是党中央 确定的一项长期重要方针,完全符合我国国 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支持、鼓 励其发展,正确认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不应当采取无端指责,甚至简单排斥、否 定的态度。当前重要的是要求得社会共识,排除干扰,深化改革,促其发展,坚定不移 地遵照党的十五大指明的集体经济改革与发 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劳动者的劳动联合 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的大发展.

“集退民进”的主张不正确
发行时间:2002-04-20
网站编辑: 凌晋良
  
来源:研究所

“集退民进”的主张不正确

 凌晋良

 “有进有退”是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战略调 整所作的重要的决策:有一阵子社会上存在 一种误解,认为对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资本退出,民营资本进入,主张“国退民 进:这是不正确的,已经受到多方批评:现在 又冒出“集退民进”,我认为这一主张同样是 不正确的:

 首先,何谓“民营”?何谓集体经济?我 认为前者是指一种经营形态,后者是指所有 制形态,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常识,但人们往往在常识性问题上陷入误区。就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而 言,它是—种“民有民营民享”的企业,毫无疑 问集体经济完全是一种民营经济:那么“集 退民进”讲的究竟谁退谁进呢?实在是一种 逻辑混乱,令人一头雾水,百思不解。

 民营不等于私有,此话极对:但遗憾的 是恰恰有人把“民营”等同于私有。证据之 一:《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对“民 营”的解释是:“人民群众投资经营;私人经 营,如私营企业:”证据之二:上海文化出版杜《咬文嚼字》杂志1998年第11期载:“民营” 的规范提法应是“私营”。证据之三:时下一些传媒把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具体内容仅仅归 结为一系列的个体、私营经济增长的数据。 等等。由此观之,把“民营”等同于私有者确 实有之,绝非空穴来风。

 其次,集体经济量大面广,但又是难以被 引起重视的弱小群体,它绝大部分都集中在 ——般竞争性行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显示:集体企业占 小企业总数的20.1%,而其所创造的产值却占小企业总产值的51%。据国家统计局资 料,2000年我国规模以上集体(含股份合作 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5887,9亿元,占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7%,占全国加工工业总产值的40%;据对4万个规模以上集体工 业企业的统计,2000年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 万多亿元;仅城镇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就达 1600多万人。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集体经济 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它是我国多 种经济成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集 体企业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以及它们自身所体现的自主、自强、竞争、创新和刻苦,成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没有集体经济也 就没有中国目前经济繁荣的局面。现在集体 经济在改革与发展中受到严重挑战,出现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集体企业难以适应市场 经济新体制,亟需通过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 加以妥善解决,有的集体企业可能退出某些 领域,这在情理之中,但绝不是集体经济或集体资产整体退出,相反,它恰恰最适合在一般 竞争性行业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应当 积极进入,大力发展。如果集体经济整体一 退了之,它还能在什么样的领域安身立命呢? 似乎只有彻底取消?若此,它的1600余万从业人员该如何安置呢,上万亿的集体资产又 如何处置?其后果必然是动摇甚至破坏我国 公有制经济基础和整个经济根基。这是绝对行不通的。

 其三,有的说,集体经济退出是为了实施 投资主体多元化。我以为改革单一投资主 体,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无疑是改善所有制结构的一项积极举措。以轻工集体企 业为例,经过改制使原来传统单一产权形式 的集体企业大量减少,十年来这类企业减少 了48.2%,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迅速增 加,1998年与1996年相比,年平均增长 70%,广东省联社系统传统的集体企业目前 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集体企业改革后出现的多种形式,不是对集体经济排斥,而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繁荣的亮点。朱镕基 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昕作报告中 明确宣布,今后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内资均可进入。目前经批准的外资企业在我国已 达到37万多家,其中大部分外资企业早巳进 入我国一般竞争性行业领域,而包括集体经济在内的内资进入却受到一些障碍和不平等 待遇,如广东省东莞市80个行业,允许外资 进入的有62个,允许内资进入的只有41个。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对内资特别是对集体经济的进入要人为地设置这样那样的门 槛,对其实行不平等待遇呢?我认为投资主 体多元化不应成为排斥集体经济的理由。

 其四,有的说集体经济是资产“归大堆” 模式,已经完成历史使命,行将退出历史舞 台。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目前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如何看待集体经济20多年来改 革所取得的成绩和现状,应当客观公正,充分 肯定它正在逐步摆脱传统模式和“二全民”做法,努力按照集体经济的特征和原则办好集 体企业,实行白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管理,现在已有80%以上的集体企业推行改制,积极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 各项改革。经过清产核资,划分归属、量分资 产、集资入股等改革举措,一大批企业产权逐 步明晰,目前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之中。应当看到,集体经济的改革是在整个经济体制 还不成熟,市场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 的,再加上自身的弱点,因此,集体经济在前 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帮助和支持,需要从事集体 经济工作的同仁团结一致,作出更大的努力。 不宜再用陈旧的观念来看待正在发生新变化 的集体经济,那种一提集体经济便与资产“归大堆”相联系,有的甚至用“崩溃”、“瓦解”等 极端化、理想化来看待现今的集体经济的观 点,是脱离实际的、不正确的。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是党中央 确定的一项长期重要方针,完全符合我国国 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支持、鼓 励其发展,正确认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不应当采取无端指责,甚至简单排斥、否 定的态度。当前重要的是要求得社会共识,排除干扰,深化改革,促其发展,坚定不移 地遵照党的十五大指明的集体经济改革与发 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进劳动者的劳动联合 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