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
发行时间:2001-12-20
网站编辑:范大政
来源:研究所

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主任  范大政

    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通篇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

面落实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对于我们面向新世纪,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改

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丁许多深刻的变化,新的世纪充满挑战和希望。由于历史

和现实的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困难较大,处于历史的低谷。

据统计,1990—t999年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数减少164万户,职工人数减少1837万人。传

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随

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体制、机制

和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路越走越窄。现在城镇集体

(合作)经济面临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无论改革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滞后。因此,必

须审时度势,深化集体(合作)经济的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改革,开拓集体(合作)经济

发展的新途径,增强集体(合作)企业的活力,以振兴集体(合作)经济,充分发挥它在国民

经济中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是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强调的重要方针。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

报告中对集体(合作)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他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

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

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很大。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集体(合作)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体(合作)经济的优越性毋庸置疑。首先,集体(合

作)经济是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在解放初期,我们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正常

经济秩序的重任,其中解决大量的社会失业人员就业是个突出问题,为此,一大批生产自

救性质的合作社应运而生。至1953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达到4806个,社员29,8

万人。1958年上海市为解放家庭妇女劳动力和安排社会失业人员,全市各区新组建街

道工厂和里弄生产组3600多户,从业人员近12万人。“文革”结束不久的1979年,上海等

地面临大批知青回城,就业矛盾十分尖锐,集体(合作)经济又一次成为安置知青的主渠

道。当年上海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就吸纳了21.35万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了

家庭联产承包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了剩余,兴办了大量集体经济性质的乡镇工业企

业,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集体(合作)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

量。据最新资料显示,2000年上海集体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市的18.3%。

第三,集体(合作)经济可以成为都市型工业和非垄断性行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全国的手

工业、二轻工业主要是靠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在上海原二轻系统,集体经济曾有“半壁

江山”之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一批集体所有制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崛起,成为

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生力军。由此可见,集体(合作)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

很大贡献,功不可没。

    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

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当前城镇集体(合作)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长期来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使集体(合作)经济特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集体(合

作)经济本身缺陷所产生的。集体(合作)经济具有互助合作、民主管理、共同劳动、共享

利益、共担风险等一系列特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点和特征,与我国的国体、

国情相一致。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有利于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劳动者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

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从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保持我国公有制为

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来看,集体(合作)经济更有发展前途。如何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经

济的优越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摆在我们集体经济理论工作者

和实际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路该

怎么走?我认为,只能唱“国际歌”,即不靠神仙皇帝,只靠自己,立足于自力更生、自身改

革和自我奋斗。

    二、深化城镇集体(合作)企业改革,促进集体(合作)经济发展

    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和时代相适应,与时俱进:过去,我们对集体

经济的改革探索和理论研究不深,主要是结合时代发展、结合社会现实不够,往往拘泥于

本本条条,禁锢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

出,“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

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

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

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能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抱住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本

本不放,凡是书本上没有的就不能做,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

主义经典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某些个别的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

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集体(合作)经济不与现实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结合必然要走进死胡同。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以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新的实际出发来认识集体经济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实践上积极

探索,理论上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新时期振兴发展的新路。

    (一)加强集体(合作)经济理论研究。集体(合作)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段历史,

但是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研究集体(合作)经济还不够,特别是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

社会现实的背景来认识、研究集体(合作)经济更是匮乏。现在从事集体经济理论研究人

员寥寥无几,许多同志包括我们有一些从事集体(合作)经济工作的同志,对集体(合作)

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不深,研究不够。

在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中,往往被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没有与当今时代发展结

合,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社会发展的实践,加

强对集体(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准确解答集体(合作)经济在发展中的许多困惑和疑难

问题,把握集体(合作)经济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寻求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更好地指导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二)深化集体(合作)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摆脱困

境的唯一出路,也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走向振兴的根本动力。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深

化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把“一大二公”作为集体经济产权

制度的唯一模式.把集体企业界定为“放弃个人所有权”盼企业;;职工投资人殷、获取红利

都被作为“资本主又尾巴”割掉,导致传统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不清,产权主体模糊,企业

与职工没有建立利益风险的共同体。因而,企业职工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和监

督机制被削弱,企业缺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有关部门对集体企业资产平调行

为屡有发生,这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企业开始进行一些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但是由

于种种思想观念和政策的羁绊,总体上步子不快.力度不大。在新形势下,城镇集体(合

作)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把企业真正办成以职工投资为主、

产权主体多元、产权结构开放、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正

如朱镕基总理在接见全国轻工集体企业第五届职工(社员)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出的:“要把

轻工集体企业真正办成职工和社员自己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也要支

持和帮助城镇集体(合作)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

    {三)探索集体(合作)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町O的

大背景下,过去各种所有制经济以各自独立形态发展的情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今后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更多的将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合作)

经济必须改变过去产权封闭的状态,要与各种所有制经济交融,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既

可以与国有经济联合,也可以与私有和个体经济等其它所有制经济联合。同时集体(合

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内部体制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要遵循市场经济公认的运行准则,而

不能固守过去集体(合作)经济传统理论的条条框框不放。现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已取

得了法人资格,这为我们轻工集体经济、联社的生存发展争取到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总社与成员单位仅靠行政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关系来保证,要以

·双重’关系即行政关系、经济关系来改变过去单一的行豉关系。要大力提倡上下、横向

经济联合,用经济联合楚立资产纽带关系。经济联合不是用过去行政手段,而是采取资

产重组、资源整合、企业改革、组建集团等方式,通过经济联合,优势互补,增强联社实力,

发展壮大集体(合作)经济。此外,集体(合作)经济兼容面广,成分复杂。我们要积极探

索集体(合作)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这几年,在改革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了许多含

有集体(合作)经济某些性质特点的新的组织形式,比较有影响的,如股份合作制等等。我

们不能把这些新创造的组织形式排斥在集体(合作)经济范畴之外,而应当把它们看作是

集体(合作)经济的一部分,从而增加集体(合作)经济的比重,扩大集体(合作)经济的队

伍。各级联社组织也要按照自原则吸收各种别是《条例》颁布以来,新型集体(合作)经济

组织加入,扩大联社的企业基础。

   (四)创造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经济的优越

性,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需要方方面面

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所说的支持和帮助,并不是说把主要立足点放在争“吃偏饭”上面,

要求给予多少优惠政策,而是重点要求消除一切不利于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

歧视。如在产业准人、融资信贷、税收、进出口贸易、企业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与体制

障碍,修订和废止已经过时的政策法规,使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各个方面获取与其它所

有制经济同等法律保护环境和国民待遇,为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

环境。

    只要我们坚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坚韧不拔促进

发展,我们坚信集体(合作)经济一定大有前途,集体(合作)经济必将焕发新的活力和生

命力,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作出新贡献。

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
发行时间:2001-12-20
网站编辑:范大政
  
来源:研究所

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主任  范大政

    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通篇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

面落实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对于我们面向新世纪,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改

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丁许多深刻的变化,新的世纪充满挑战和希望。由于历史

和现实的多种原因,目前我国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困难较大,处于历史的低谷。

据统计,1990—t999年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数减少164万户,职工人数减少1837万人。传

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随

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体制、机制

和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路越走越窄。现在城镇集体

(合作)经济面临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无论改革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滞后。因此,必

须审时度势,深化集体(合作)经济的体制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改革,开拓集体(合作)经济

发展的新途径,增强集体(合作)企业的活力,以振兴集体(合作)经济,充分发挥它在国民

经济中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是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强调的重要方针。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

报告中对集体(合作)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他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

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

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很大。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集体(合作)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体(合作)经济的优越性毋庸置疑。首先,集体(合

作)经济是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在解放初期,我们面临着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正常

经济秩序的重任,其中解决大量的社会失业人员就业是个突出问题,为此,一大批生产自

救性质的合作社应运而生。至1953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达到4806个,社员29,8

万人。1958年上海市为解放家庭妇女劳动力和安排社会失业人员,全市各区新组建街

道工厂和里弄生产组3600多户,从业人员近12万人。“文革”结束不久的1979年,上海等

地面临大批知青回城,就业矛盾十分尖锐,集体(合作)经济又一次成为安置知青的主渠

道。当年上海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就吸纳了21.35万人。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了

家庭联产承包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了剩余,兴办了大量集体经济性质的乡镇工业企

业,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集体(合作)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

量。据最新资料显示,2000年上海集体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市的18.3%。

第三,集体(合作)经济可以成为都市型工业和非垄断性行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全国的手

工业、二轻工业主要是靠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的。在上海原二轻系统,集体经济曾有“半壁

江山”之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一批集体所有制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崛起,成为

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生力军。由此可见,集体(合作)经济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

很大贡献,功不可没。

    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适应我国现阶

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当前城镇集体(合作)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长期来计

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使集体(合作)经济特有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集体(合

作)经济本身缺陷所产生的。集体(合作)经济具有互助合作、民主管理、共同劳动、共享

利益、共担风险等一系列特点,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特点和特征,与我国的国体、

国情相一致。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有利于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

本经济制度。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劳动者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

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从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和保持我国公有制为

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来看,集体(合作)经济更有发展前途。如何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经

济的优越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当前摆在我们集体经济理论工作者

和实际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路该

怎么走?我认为,只能唱“国际歌”,即不靠神仙皇帝,只靠自己,立足于自力更生、自身改

革和自我奋斗。

    二、深化城镇集体(合作)企业改革,促进集体(合作)经济发展

    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和时代相适应,与时俱进:过去,我们对集体

经济的改革探索和理论研究不深,主要是结合时代发展、结合社会现实不够,往往拘泥于

本本条条,禁锢于传统的思维定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

出,“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

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

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

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能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抱住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本

本不放,凡是书本上没有的就不能做,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

主义经典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出某些个别的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

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集体(合作)经济不与现实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结合必然要走进死胡同。我们要按照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以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新的实际出发来认识集体经济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实践上积极

探索,理论上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新时期振兴发展的新路。

    (一)加强集体(合作)经济理论研究。集体(合作)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段历史,

但是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研究集体(合作)经济还不够,特别是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

社会现实的背景来认识、研究集体(合作)经济更是匮乏。现在从事集体经济理论研究人

员寥寥无几,许多同志包括我们有一些从事集体(合作)经济工作的同志,对集体(合作)

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基本规律了解不深,研究不够。

在集体(合作)经济的理论研究中,往往被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没有与当今时代发展结

合,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社会发展的实践,加

强对集体(合作)经济理论的研究,准确解答集体(合作)经济在发展中的许多困惑和疑难

问题,把握集体(合作)经济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寻求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

更好地指导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二)深化集体(合作)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摆脱困

境的唯一出路,也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走向振兴的根本动力。城镇集体(合作)经济深

化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产权制度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把“一大二公”作为集体经济产权

制度的唯一模式.把集体企业界定为“放弃个人所有权”盼企业;;职工投资人殷、获取红利

都被作为“资本主又尾巴”割掉,导致传统集体经济产权归属不清,产权主体模糊,企业

与职工没有建立利益风险的共同体。因而,企业职工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性和监

督机制被削弱,企业缺乏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有关部门对集体企业资产平调行

为屡有发生,这是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传统的城镇集体(合作)企业开始进行一些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但是由

于种种思想观念和政策的羁绊,总体上步子不快.力度不大。在新形势下,城镇集体(合

作)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把企业真正办成以职工投资为主、

产权主体多元、产权结构开放、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正

如朱镕基总理在接见全国轻工集体企业第五届职工(社员)代表大会代表时提出的:“要把

轻工集体企业真正办成职工和社员自己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也要支

持和帮助城镇集体(合作)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

    {三)探索集体(合作)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町O的

大背景下,过去各种所有制经济以各自独立形态发展的情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今后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更多的将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合作)

经济必须改变过去产权封闭的状态,要与各种所有制经济交融,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既

可以与国有经济联合,也可以与私有和个体经济等其它所有制经济联合。同时集体(合

作)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内部体制也要适应这种变化,要遵循市场经济公认的运行准则,而

不能固守过去集体(合作)经济传统理论的条条框框不放。现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已取

得了法人资格,这为我们轻工集体经济、联社的生存发展争取到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总社与成员单位仅靠行政关系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关系来保证,要以

·双重’关系即行政关系、经济关系来改变过去单一的行豉关系。要大力提倡上下、横向

经济联合,用经济联合楚立资产纽带关系。经济联合不是用过去行政手段,而是采取资

产重组、资源整合、企业改革、组建集团等方式,通过经济联合,优势互补,增强联社实力,

发展壮大集体(合作)经济。此外,集体(合作)经济兼容面广,成分复杂。我们要积极探

索集体(合作)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这几年,在改革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了许多含

有集体(合作)经济某些性质特点的新的组织形式,比较有影响的,如股份合作制等等。我

们不能把这些新创造的组织形式排斥在集体(合作)经济范畴之外,而应当把它们看作是

集体(合作)经济的一部分,从而增加集体(合作)经济的比重,扩大集体(合作)经济的队

伍。各级联社组织也要按照自原则吸收各种别是《条例》颁布以来,新型集体(合作)经济

组织加入,扩大联社的企业基础。

   (四)创造集体(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经济的优越

性,推动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需要方方面面

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所说的支持和帮助,并不是说把主要立足点放在争“吃偏饭”上面,

要求给予多少优惠政策,而是重点要求消除一切不利于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

歧视。如在产业准人、融资信贷、税收、进出口贸易、企业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政策与体制

障碍,修订和废止已经过时的政策法规,使城镇集体(合作)经济在各个方面获取与其它所

有制经济同等法律保护环境和国民待遇,为城镇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

环境。

    只要我们坚持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坚韧不拔促进

发展,我们坚信集体(合作)经济一定大有前途,集体(合作)经济必将焕发新的活力和生

命力,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