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
以改革促发展 以发展求稳定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徐 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是每一名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为
之长期奋斗的任务。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经营总目标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创新、创佳为抓
手,以稳定职工队伍为根本,紧密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紧紧抓住市
场经济条件下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些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谋划,逐步树立起以
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在稳定基础上加快改革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从而为总公司
坚持改革、改制,转换机制,创建品牌,拓展市场,以人为本,严抓管理,加快发展,为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顺利实施进入新世纪的开发总公司十年发展规划开了好头,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观念创新,机制转换——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我们坚持以观念创新为突破
口,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使企业能够登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的信念轧根人心;
二是要使向市场要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深人人心;三是要使走科技进步之路、保
持持续发展的目标普及人心。从而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在全公司上下努力开展全员创新
工作。
根据“突出学习创新,转变观念,完善机制”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
“我国即将加入珊,我们企业怎么办;宝钢组建大集团,总公司怎么办;宝钢股份公司上
市,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
组织召开科技创新现场会,全面总结推广综合开发公司重视科技进步、坚持科技创新、走
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经验;通过总结各单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如饮食供应、物业管理走
向市场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开拓市场的步伐;通过在生产协力公司劳防厂召开标准化作业
示范区现场会,推动了管理创新。
改革也是创新,改革促进发展。为适应宝钢主体改革发展的需要,总公司不断加大
内部改革力度,相继出台了转岗分流再就业、收入分配、经营者考核评价体系,投资管理等
改革方案,逐步完善劳动用工、人才开发、经营者激励约束、投资决策等六大机制。2000
年,通过离岗待退休、离岗退养、内部下岗、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等措施,在岗职工减少二千
余人。并按照“无情调整、有情操作”的原则,积极开展再就业工程,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下岗富余人员。同时加强对于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总公司内部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数量在原有基础上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勇拓市场,优化资源——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为了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增长发展势头,力争使市场开拓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新、
更大的起色,总公司制定的具体战略定位是: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加快融人
知识经济的步伐,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支柱和新兴产业,努力巩固现有
市场,稳步拓展社会市场,依托宝钢、立足宝山、面向上海、走向全国,坚持走可持续、多元化发展之路。至今总公司已先后建成后勤服务、生产配套及管、板、坯、材深加工、综合利用、商业服务等项目30余项,铁力路、新事业公司、蕴川路等工业小区的发展已经基本成
型,并产生效益。 利用宝钢冷轧酸洗工艺的优质副产品资源——氧化铁红生产的高性能软磁铁氧体颗粒料(PC30、PC40)磁粉已被市场所接受,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销两旺,并同全国8个省市100多家用户建立了供货关系,部分产品还出口台湾与韩国。
为适应我国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开创冶金行业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新路,总
公司投巨资组建了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全套先进立磨设备,建设水渣磨
细项目,投资1.2亿元建成了设计能力为年产新型矿渣微粉50万吨的一期工程已经投
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总公司知难而进,勇于开拓,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利用宝钢
工业废弃物,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注重科技开发,规范管理制度,汇聚科技人
才,先后在灰(粉煤灰)、渣(干渣、钢渣)、油(废旧油)、炼钢辅料(颗粒保温剂、三脱混合
剂)、高级纸制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总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制的绿色环保
产品——洁富丽康无磷洗涤剂已广泛运用到宝钢劳防用品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
额。总公司的泥饼和二次集尘灰已在上海水泥厂和海豹水泥厂等单位批量使用;与上海
建筑材料研究院签订了建筑渣砌块的科研合同,实验工作已全面展开;宝钢高炉渣微粉混
凝土应用研究通过了国家冶金局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并到得了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为满足宝钢三期1420和1550冷轧成品的包装要求,依靠宝钢股份公司技改投资
2992万元,总公司组建了宝钢三期包装材料制作厂,生产纸制品、纸护角、木台、金属包装
盒盖等。总公司还加大管类产品开发力度,开发成功了高精度冷拔钢管等专业用管;塑
料捆带、内芯钢套等新型包装材料的开发研制成功,为提高宝钢产品的包装质量起到了
积极作用。
我们积极开发新型工业用特种空调,对国产压缩机进行技术改造,替代了进口产品。
投资4716万元组建的上海新听板材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全
套聚氨脂岩棉夹芯板高压发泡连续生产线,可年产优质聚氨脂夹芯板80万平方米、岩棉
夹芯板40万平方米。
严抓管理,优质服务——企业发展的坚强保障
总公司严格企业内部,抓好生产、生活两个服务,以此作为企业发展的坚强保障。生
活服务不断创新,在建绿色食堂、通勤改革、加大物业管理力度、绿化养护、职工保健等方
面成效突出。
推行质量贯标,“舒霖水”系列实现IS09002质量论证,建立宝钢绿色食品基地,
初步实现了宝钢餐饮绿色无污染目标。向社会输出宝钢食堂管,承接了第二军医大学、空
军政治学院、长征医院、长海医院、罗店中学、行知二中等企事业单位食堂供应工作。
认真做好宝钢“车改”前的准备工作和“车改”后通勤工作,确保了宝钢职工通勤制
度改革平稳过渡和顺利推进。扩大社会服务市场,组建了宇通汽车销售公司和中国石油
宝山分公司,成立了江铃特约维修站。
做好宝钢福利分房的收尾工作,使宝钢的福利分房工作圆满地划上句号。物业管理
获宝山区优秀物业管理公司的称号,其物业管理所辖的宝山八村、宝山九村获上海市优
秀物业管理小区称号。
以创建绿色生态宝钢为目标,宝钢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2.89%,人均绿化面积459平
方米。
以人为本,树立品牌——企业发展的核心
总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在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上下功夫。同时,深入开展“创
新、创佳、创建”活动,努力营造晶牌文化,逐步建成以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五大
协力支柱产业和五大服务品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合理经济
结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集团。
贯彻“科技兴企”和“教育优先”的思想,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和使用,认真实施“四
个一百”人才工程。总公司加强中青年后备人才和经营管理者的培训,与上海东亚学院
联办的MBA进修班正式开学,25名年轻管理人才有幸成为总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批
MBA学员。与上海市工业党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二期半脱产的中青
年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使参加培训的100名中青年十部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理论素养。
同时,也探索了“三校合一”、“上门办学”、“校企结合的培养人才新路子。
在树立晶牌方面,总公司研究制定了十年(2001—2010年)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以
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副产品、钢铁产品深度开发为主导的五个支柱产业、五个服务品
牌、十个企业(产品)品牌。
五个支柱产业是:综合利用产业;磁性材料产业;钢铁产品延伸加工产业;仓储贸易产
业;产品包装产业。
五个服务品牌是:宝钢汽车服务晶牌;宝钢物业管理品牌;宝钢快餐品牌;宝钢工业卫
生(老龄服务)品牌;宝钢绿化品牌。
十个企业(产品)品牌是:软磁晶牌,矿渣品牌,包装材料品牌,新听板材品牌,板材深
加工品牌,贸易品牌,钢塑门窗品牌,饮料品牌,工业气体晶牌,弹簧钢品牌。
与此同时,总公司高度重视认真抓好企业内部的稳定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
原则,进一步健全领导责任制,自觉地承担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对事关群众切身
利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过细排摸,超前预测,制定预案,从而建立起维护稳
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热情接待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耐心作好疏导、化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在各项
改革措施中,总公司都把稳定放在第一位,把改革的力度与职工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多
做得人心、凝人心、暖人心的实事。
在建党八十周年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视察宝钢,勉励宝钢人“办世界一流企业,
创世界一流水平”。我们要I:ATZ总书记的题词精神为动力,深入开展“创一流协力企业,
创一流服务水平”活动,按照“以宝钢生活服务与生产协力为根本,以宝钢的渣、灰、水、
气、油及辅助产品的二次资源开发利用为方向,以宝钢产品的延伸加工和贸易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和“到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五十亿元,争创宝钢最佳协力单位”的奋斗目标,深化机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创新意识,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宝钢早日实现“两个世界一流”的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