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联社在改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行时间:2001-10-20
网站编辑:李秀生 卢旭
来源:研究所

联社在改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省轻工集体工业联社  李秀生  卢  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城镇集

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为各级轻工集体工业联社合法地位的巩固及其改革与发展提

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联社,作为城镇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适应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而生。从其诞

生之日起,即带领广大手工业劳动者,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

改造,使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实现了由个体到集体的变革,生产方式由笨拙的手工操作实

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以及现在的连续化、自动化。仅河北省轻工集体资产由当初的不足

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近30亿元。联社自身的实力也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而壮大。可以

说,联社及其所属集体企业的发展每上一个新台阶,均有赖于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指引,有赖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

的,联社的发展也不例外,前进中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

革,联社在企业和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有所淡化,相当多的人,甚至连现在的企业负责同志

也不知什么是联社,联社是于什么的。二是不少人认为,联社适应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而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联社也应随之而消失,已无存在之必要;三是联社机构

不稳定,尤其是县级联社,近年来被撒并的不少,资产流失,人员疏散,不少县虽有机构,但也形同虚设,真成了虽有牌子,但无其位子。四是多数联社资金短缺,难以周转,工作人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经费开支十分困难,使不少从事联社工作的同志对“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疑虑。尤其目前面临机构改革,不少联社的工作人员思想波动很大,已严重影响

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甚至危及到联社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点:

    一是体制问题。由于多年的政社合一,特别是80年代之后,联社已成为轻工主管部

门的附属物,虽挂着联社的牌子,但资产的运作及社务活动也多以行政的名义进行。尤其

一、二轻局合并成立轻工业厅之后,联社的职能更是难以施展,与所属成员企业的联系逐

渐减少,联社的牌子只是在收取企业管理费时才用一下,除此再无他用。因而企业疏远

联社,甚至淡忘联社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是认识问题。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联社原有对所属企业发展在资金、物资、科技开

发、生产、联合协作等重要环节上互助合作、协调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职能被取而

代之,误导企业和社会产生了联社无用和联社过时的错误认识。尤其近年领导更迭,加

之宣传工作跟不上,导致领导不知联社,企业讨厌联社,社会遗忘联社。

    三是机构问题。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联社机构不稳,几经撤并,不少县(市)的

联社机构已不复存在,资产大量流失。由于机构撤销,无人专管,加之层层抓重点,抓大

企业,抓大项目,而众多的小型集体企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企业难以为继,职工生活无

着。不少职工动情地说:我们既不如国有,又不如老外(三资企业),更不如个体私营,谁为

我们呼吁呀!

    四是资产呆滞,活力减弱。联社为支持所属企业发展所投入资金,因形势变化,不少

沉淀于企业难以周转,成为不良资产,造成联社活力减弱,直接危及到联社的生存与发展。

    如何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面对即将加入世贸的新挑战,解决所存在的问

题,已成为联社生存与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认为,联社这面“旗帜”不仅不

能倒,而且要高高举起,并使其在新体制、新挑战中充满活力,成为所属集体企业的“联合

舰队”,在市场全球化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但只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项方略,相信实现这

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深化联社改革,加强组织建设。联社改革的思路是:在对企业“有用”、“减负”上下功

夫,在弘扬互助合作、共同发展致富上作文章。联社改革重点:一是实行政社分开,使其

从行政主管部门附属物变为独立开展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事业法人主体。目前的机构改革

正是联社由多年政社合一的体制中解脱出来的大好时机。二是对所属企业变行政命令的

领导关系为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指导关系,认真履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十字”职能,为成员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三是联社经费来源,由过去主要依靠收取企业管理

费,变为以运作联社资产增收为主渠道的多种经营创收,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以上三项

改革,使联社真正成为以独立的法人资格管理、运营资产,按《章程)规定开展社务活动,

服务于成员企业的事业性联合经济组织。在深化联社改革的同时,按照(章程)的规定,及

时召开联社职代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使联社组织在改革中得到加强,在改革中求得

新发展。

    健全服务组织,多功能有效服务。要巩固联社在企业中的地位,健全服务组织是基

础,实施多功能有效服务是关键。过去的有效服务是产供销三位一体。如今时代不同

了,服务的形式也要随时代的变革而变化,服务的内容也应随企业新需求而调整。依据

“十字”职能,积极探索多功能服务的有效形式。首先是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并争取与其

它经济成份企业公平竞争,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依据《条例)理直气壮地

维护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侵害;规范资产有效运营,做好资产的监管工作,促进

集体资产合理配置,避免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使集体资产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

帮助成员企业协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际间的多边关系,为企

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结合成员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建五个方面的服务中

心:(一)吸纳社会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组建科技服务中心。帮助

成员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实施从项目选择、论证、施工、投产一条龙服务。

(二)吸纳社会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组建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帮助成员企

业严格经营管理,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三)吸纳具有律师资

格的法律人才,组建法律服务中心,当好成员企业的维权顾问;(四)组建信息服务中心,收

集、整理、传递有关市场、科技、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为成员企业发展提供多门类信息服

务;(五)组建产销服务中心,为成员企业开辟国内外市场,组织联销展销。通过多功能、多

门类的有效服务,增强联社的疑聚力、感召力,使原有成员企业感到离开联社难以生存

和发展,增强对联社的向心力。同时,通过多功能有效服务,吸引外部企业加入联社,壮大

联社力量。

    弘扬互助合作精神,探索有效实现形式。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致富,寓互助于发

展之中,实现手工业合作化,逐步发展成为今日的城镇集体工业,可以说在整个发展过程

中,联社的组织协调功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

如何使互助合作精神发扬光大,已成为联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巩固和提高

联社在成员企业以及社会地位和声望的重要一环。因此,联社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积

极探索新的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具体了解成员

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实力情况及其发展构想和寻求合作的愿望。二是以调研为基础,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自愿互利为原则,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情况,充分发挥联社的

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新形势下的多种新形式的互助合作。三是新形势下的互助合作,既

要吸收手工业合作化时期成功的经验,又要打破门户观念,广泛开展联社成员企业之间、

集体与国有企业之间、集体与乡镇、三资、私营企业之间等多元化的互助合作,搞活联社

所属的集体企业,使其在互助合作中发展壮大。四是积极探索互助合作的有效实现形

式。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化协作;为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

强具有名优产品企业与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强强联合”;以名优产品为龙头,联合各具技

术优势的同类产品企业,组建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以联社为基础,多渠道融资,为成员

企业提供资金或投资担保。同时,要在不断地实践和发展中勇于开拓,奋发进取,大胆探

索其它有效形式。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互助合作,使城镇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

展壮大。

    强化实业开发,壮大经济实力。互助合作、多功能服务与经济实力是联社生存和发

展的三大基石。经济实力为基础之基础,强化实业开发为构筑联社经济基础之首要。如

何强化实业开发,一是下大力盘活联社的存量资产,使已办实业通过合作开发、变现、退

二进三等形式,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积极推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

形式的转制改革,以存量引增量,增强已办实业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三是筑巢引

风,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业。四是组建以资产为纽带,

以新技术、新产品为龙头的新兴产业集团,以此壮大联社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带动和辐

射一批中小集体企业,实现以强带弱,互助合作,共同发展。五是组建为成员企业服务的

营销公司,组织多种形式的面对国内外批发商和消费者的展销联销,同时为中小成员企

业解决所需的新技术设备、新产品和生产所需材料等开展进出口服务。

联社在改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行时间:2001-10-20
网站编辑:李秀生 卢旭
  
来源:研究所

联社在改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省轻工集体工业联社  李秀生  卢  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城镇集

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而且为各级轻工集体工业联社合法地位的巩固及其改革与发展提

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联社,作为城镇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适应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而生。从其诞

生之日起,即带领广大手工业劳动者,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参与社会主义

改造,使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实现了由个体到集体的变革,生产方式由笨拙的手工操作实

现了半机械化、机械化以及现在的连续化、自动化。仅河北省轻工集体资产由当初的不足

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近30亿元。联社自身的实力也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而壮大。可以

说,联社及其所属集体企业的发展每上一个新台阶,均有赖于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指引,有赖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波浪式前进

的,联社的发展也不例外,前进中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

革,联社在企业和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有所淡化,相当多的人,甚至连现在的企业负责同志

也不知什么是联社,联社是于什么的。二是不少人认为,联社适应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而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联社也应随之而消失,已无存在之必要;三是联社机构

不稳定,尤其是县级联社,近年来被撒并的不少,资产流失,人员疏散,不少县虽有机构,但也形同虚设,真成了虽有牌子,但无其位子。四是多数联社资金短缺,难以周转,工作人员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经费开支十分困难,使不少从事联社工作的同志对“红旗”还能打多久产生了疑虑。尤其目前面临机构改革,不少联社的工作人员思想波动很大,已严重影响

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甚至危及到联社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点:

    一是体制问题。由于多年的政社合一,特别是80年代之后,联社已成为轻工主管部

门的附属物,虽挂着联社的牌子,但资产的运作及社务活动也多以行政的名义进行。尤其

一、二轻局合并成立轻工业厅之后,联社的职能更是难以施展,与所属成员企业的联系逐

渐减少,联社的牌子只是在收取企业管理费时才用一下,除此再无他用。因而企业疏远

联社,甚至淡忘联社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是认识问题。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联社原有对所属企业发展在资金、物资、科技开

发、生产、联合协作等重要环节上互助合作、协调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职能被取而

代之,误导企业和社会产生了联社无用和联社过时的错误认识。尤其近年领导更迭,加

之宣传工作跟不上,导致领导不知联社,企业讨厌联社,社会遗忘联社。

    三是机构问题。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联社机构不稳,几经撤并,不少县(市)的

联社机构已不复存在,资产大量流失。由于机构撤销,无人专管,加之层层抓重点,抓大

企业,抓大项目,而众多的小型集体企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企业难以为继,职工生活无

着。不少职工动情地说:我们既不如国有,又不如老外(三资企业),更不如个体私营,谁为

我们呼吁呀!

    四是资产呆滞,活力减弱。联社为支持所属企业发展所投入资金,因形势变化,不少

沉淀于企业难以周转,成为不良资产,造成联社活力减弱,直接危及到联社的生存与发展。

    如何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面对即将加入世贸的新挑战,解决所存在的问

题,已成为联社生存与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我们认为,联社这面“旗帜”不仅不

能倒,而且要高高举起,并使其在新体制、新挑战中充满活力,成为所属集体企业的“联合

舰队”,在市场全球化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但只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项方略,相信实现这

个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深化联社改革,加强组织建设。联社改革的思路是:在对企业“有用”、“减负”上下功

夫,在弘扬互助合作、共同发展致富上作文章。联社改革重点:一是实行政社分开,使其

从行政主管部门附属物变为独立开展社会和经济活动的事业法人主体。目前的机构改革

正是联社由多年政社合一的体制中解脱出来的大好时机。二是对所属企业变行政命令的

领导关系为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指导关系,认真履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十字”职能,为成员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三是联社经费来源,由过去主要依靠收取企业管理

费,变为以运作联社资产增收为主渠道的多种经营创收,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以上三项

改革,使联社真正成为以独立的法人资格管理、运营资产,按《章程)规定开展社务活动,

服务于成员企业的事业性联合经济组织。在深化联社改革的同时,按照(章程)的规定,及

时召开联社职代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使联社组织在改革中得到加强,在改革中求得

新发展。

    健全服务组织,多功能有效服务。要巩固联社在企业中的地位,健全服务组织是基

础,实施多功能有效服务是关键。过去的有效服务是产供销三位一体。如今时代不同

了,服务的形式也要随时代的变革而变化,服务的内容也应随企业新需求而调整。依据

“十字”职能,积极探索多功能服务的有效形式。首先是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并争取与其

它经济成份企业公平竞争,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依据《条例)理直气壮地

维护成员单位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侵害;规范资产有效运营,做好资产的监管工作,促进

集体资产合理配置,避免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使集体资产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

帮助成员企业协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金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国际间的多边关系,为企

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结合成员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建五个方面的服务中

心:(一)吸纳社会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组建科技服务中心。帮助

成员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实施从项目选择、论证、施工、投产一条龙服务。

(二)吸纳社会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组建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帮助成员企

业严格经营管理,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三)吸纳具有律师资

格的法律人才,组建法律服务中心,当好成员企业的维权顾问;(四)组建信息服务中心,收

集、整理、传递有关市场、科技、政策法规等各类信息,为成员企业发展提供多门类信息服

务;(五)组建产销服务中心,为成员企业开辟国内外市场,组织联销展销。通过多功能、多

门类的有效服务,增强联社的疑聚力、感召力,使原有成员企业感到离开联社难以生存

和发展,增强对联社的向心力。同时,通过多功能有效服务,吸引外部企业加入联社,壮大

联社力量。

    弘扬互助合作精神,探索有效实现形式。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致富,寓互助于发

展之中,实现手工业合作化,逐步发展成为今日的城镇集体工业,可以说在整个发展过程

中,联社的组织协调功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

如何使互助合作精神发扬光大,已成为联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巩固和提高

联社在成员企业以及社会地位和声望的重要一环。因此,联社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积

极探索新的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具体了解成员

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实力情况及其发展构想和寻求合作的愿望。二是以调研为基础,

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自愿互利为原则,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情况,充分发挥联社的

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新形势下的多种新形式的互助合作。三是新形势下的互助合作,既

要吸收手工业合作化时期成功的经验,又要打破门户观念,广泛开展联社成员企业之间、

集体与国有企业之间、集体与乡镇、三资、私营企业之间等多元化的互助合作,搞活联社

所属的集体企业,使其在互助合作中发展壮大。四是积极探索互助合作的有效实现形

式。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组织多种形式的专业化协作;为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

强具有名优产品企业与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强强联合”;以名优产品为龙头,联合各具技

术优势的同类产品企业,组建不同类型的企业集团;以联社为基础,多渠道融资,为成员

企业提供资金或投资担保。同时,要在不断地实践和发展中勇于开拓,奋发进取,大胆探

索其它有效形式。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互助合作,使城镇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

展壮大。

    强化实业开发,壮大经济实力。互助合作、多功能服务与经济实力是联社生存和发

展的三大基石。经济实力为基础之基础,强化实业开发为构筑联社经济基础之首要。如

何强化实业开发,一是下大力盘活联社的存量资产,使已办实业通过合作开发、变现、退

二进三等形式,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积极推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

形式的转制改革,以存量引增量,增强已办实业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三是筑巢引

风,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产业。四是组建以资产为纽带,

以新技术、新产品为龙头的新兴产业集团,以此壮大联社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带动和辐

射一批中小集体企业,实现以强带弱,互助合作,共同发展。五是组建为成员企业服务的

营销公司,组织多种形式的面对国内外批发商和消费者的展销联销,同时为中小成员企

业解决所需的新技术设备、新产品和生产所需材料等开展进出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