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聚资源 抱团发展 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太仓市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邹家祥 朱红华
集中集聚发展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集体经济也不例外。近两年来,太仓市积极鼓励各地创新发展思路,搭建集体经济集聚抱团发展平台,整合资源要素,加强统筹规划,坚定不移地走抱团发展、集聚发展、异地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一、“一变”带动“三变”,集体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
通过抱团发展,创新村级集体经济旧有的各自为阵发展物业经济的模式,打破村与村之间的行政界限,在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段集中建造村级物业用房,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管理、统一招商,把资源配置半径从一村一社扩至一镇一区,实现资源、资金等要素的最优配置。近两年来,全市已相继建立了7个镇区抱团发展市场主体,累计注册资本4.9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三产门面房等超30万平方米,今年各镇(区)规划的10个富民强村载体,已有6个启动建设,开工建设物业用房总建筑面积22.1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6.02亿元。通过“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一个转变”,带动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变”:
一是由“零敲碎打”向“成片布局”转变。原单个村投资建造的村级物业,往往散落在各处,规模普遍偏小,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后,项目呈现出区位优、体量大的特点,发挥出规模集聚效应,单体投资均超4000万元,如新区引导辖区内16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共同参与新区中德工业园项目的开发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占地面积19.6万平方米。
二是由“低层次”向“高标准”转变。抱团发展后,村级物业由过去较普通的厂房、三产门面房等向现在的量身定制的标准厂房、物流仓储、邻里中心或商业综合体转变。
三是由“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抱团发展的项目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论证,与整体布局规划、城乡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吻合。项目建设前都经过规范的立项、报批、招投标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专门的项目监理公司进行监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建成后,由专业的公司(合作社)进行统一招商、统一管理,规范运营。
二、同频共振,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成效显著
实践证明,转变发展模式,实行抱团发展,促使强村、富民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实现了多方共赢。
一是提高了资产收益率。抱团发展项目由于区位较好、基础设施到位、配套设施完善、规模较大,不仅物业用房的出租率较高,而且资产收益水平大大提高。如城厢东林联发合作社建造的标准厂房年租金已超过180元/平方米,比零散的厂房要高出50%左右。
二是促进了经济薄弱村脱贫转化。地处偏僻或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缺少发展商机,是导致个别村经济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区镇统一规划、配置资源,为经济薄弱村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最为典型的数浮桥镇三市村,由于该村远离镇区,是全市经济较薄弱的村,浮桥镇搭建富桥公司这一抱团发展平台后,该村在薄弱村挂钩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在物业园区开发了物业项目,拉动了村集体经济大幅增长,一跃而上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浮桥镇三市村党委书记陆建革深有感触:“没有浮桥镇运作的‘富桥模式’,我们村不可能在短期内脱贫转化。”
三是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合作社将农民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投入区镇工业园、商业综合体等强村富民载体建设,为农民闲散资金找到了出路,开辟了农民的投资渠道,促进了农民投资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如新区把全区3个城市社区、 16个农村社区分陆渡、板桥、城东片区组建了3个富农合作社,区内农户以每户不超3万元的现金入股合作社,年获股金额8%左右的分红,比银行同期存款利息高出一倍多。
四是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工业化城镇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集体经济的参与,有效地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状况,有的投入了工业园区及配套建设,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有的投入了商业综合体,完善了城镇功能,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三、多措并举,加快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无论是从整体规划的要求,还是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程度来看,都需要提高集中集聚发展的水平,太仓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抱团发展对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突出四个“抓”:
一是抓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太仓市重视从转变干部思想观念入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分批次组织农办、住建、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及区镇分管领导、农经站长、村党组织书记,赴吴中、相城等集体经济发展较快、抱团发展成效明显的地区学习参观,引导市、镇、村三级干部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切实提高其对集体经济抱团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如果不搞集中开发、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很难改变小打小闹、低层次的状态,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也不可能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参观学习,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观念得到转变,抱团发展的共识已形成。
二是抓落实。太仓市始终坚持把抓落实、抓推进作为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赴区镇调研城乡一体化工作,与区镇主要领导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状,共同研究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找准定位,明确转型升级的目标和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区镇分管领导座谈会、村级经济联合抱团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督促各地牢牢把握工业转型升级、农民集中居住加快、三产服务业空间大的良好机遇,加快集聚要素、搭建平台、落实项目,使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各地形成了比学赶超、良性竞争的局面。
三是抓考核。太仓市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考核促工作。年初,注重研究和调整优化城乡一体化重点工作考核相关指标。为了使考核更有科学性、针对性,在富民强村工作方面,注重过程性考核,明确要求每个区镇必须至少规划建设1个强村富民载体,并通过平时抓指导、年中抓督查、年末抓考评的方法,有力地促进各地强村富民载体项目的落实。
四是抓服务。对于抱团发展市场主体申报建设项目实行会审制度。本着“简化手续、加快审批”的原则,由政府办统一受理,负责牵头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加快办理立项报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同时积极协调水、电、消防等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免相关规费,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为抱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几点思考
抱团发展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集约用地提高企业规模效益的一着好棋,也是促进村级经济均衡发展的有效抓手。从如何推进该项工作来看,有以下几点思考:
1. 领导重视是前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工作,各镇(区)党委、政府要把抱团发展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经济发展层次的重要举措,理清思路,统筹规划,为抱团发展定好位、搭好台、架好桥。
2. 选准项目是关键。投资要获得理想的收益,选准项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抱团发展的项目要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与工业转型升级相衔接配套,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瞄准市场盲点、明确功能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区镇级招商部门要提前介入,引进一些体量大、前景优、效益好的公司或企业,与其签定合作协议,通过“量体裁衣、量身定制”的方法落实建设项目,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对接,提高投资收益率。
3. 政策支持是保障。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区镇要把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优质土地资源配置给抱团发展市场主体,确保富民强村载体项目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市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简化前期办证手续,缩短时间;对抱团发展的集体企业所缴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市镇(区)两级要全额返回给所在的村。
4. 带动富民是根本。要创新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加快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步伐、深化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提高分红水平,推动村强带动民富,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培育农民投资意识,鼓励农民增量扩股、现金参股,扩大入股农民的覆盖面,提高广大农民的财产投资性收入。
(作者单位:太仓市委农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