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发行时间:2001-06-20
网站编辑:盛华仁
来源:研究所

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前国家经贸委主任  盛华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

体素质。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

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我国工

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工业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工业基

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工业总量已具相当规模,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形

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及产品。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不少矛盾,主要表现为结构

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不经济,产业集中度低;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多数大中型

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产需矛盾突出,低水平

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区域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我国工业结构

不合理,极大地制约着现有工业潜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经济增长一半左右甚至三分之二依靠工业。在今后相当

长的时期内,工业发展仍将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

快,特别是我国不久将加人世贸组织,新的形势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

须依托现有工业,加快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

    如何加快我国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首先,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的收入水平以及与

此相适应的需求结构,决定了我国经济同美日欧等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不

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冶金、石化、轻纺、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在我国仍然

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然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

较优势所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调整技术结

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

础。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依靠现有工业基础,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逐步实现主要行

业关键技术从以消化和引进国外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使

传统产业得到振兴,成为“十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石化工业

重点开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发展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轻纺工业要根据市

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缩短产品开发周

期,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通过改造,使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技术装备。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

的基础。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既是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产业改造的重

要前提,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工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国际竞争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装备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

造和自主创新,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已能为能源、交通、冶金、

石化等行业提供多种大型成套设备和关键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提

供的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比较低,质量及可靠性差,在许多领域还缺乏提供先进和成套

技术装备的能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通过有重点

地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创新,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

智能化水平。600兆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千万吨级炼油成套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成套设

备、大型化肥和乙烯成套设备、轿车及零部件生产成套设备等,要逐步立足于国内生产。

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把一些

具备条件的老工业基地改造成为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式装备工业基地。

    第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撑。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十五”

期间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要尽快改变缺乏核

心技术支持的“外壳产业”状况,大力支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产业

化、规模化。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突破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软件等方面上的瓶颈,积极

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尤其是注重信息技术在

传统产业改造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十五”期

间要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整体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着

力推进基因工程等生物制药技术、生物芯片等的产业化。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要利用我

国材料科学研究的已有基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复

合材料、光纤等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积极推动纳米技术在微电子、能

源、医疗、化工、建材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从总体上说,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继续推进工业化仍然是“十21"乃至更长

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遇到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就是充分利用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能否抓住

这个机遇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使二者紧

密地结合起来。传统产业改造一定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改造

的起点;高新技术产业化一定要把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作为主战场,

努力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机遇不可多得,机遇不能错过。我们一

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开辟我国工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局面。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依

法关闭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积极稳妥地

关闭资源枯竭的矿山;对产品没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

    (二)

    目前,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企业“大而

全”、“小而全”,专业化水平低,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1998年,我国520户国家

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之和为25853亿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年销售收入之和的

98%,许多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与经济管理体制

和企业运行机制的弊端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我们作出了很大努

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十五”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企业改组力度,加快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促进生产要素和

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要继续抓好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于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通过实施债转股、重点技术改造、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措施,

支持他们增资减债,减员增效,加快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

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

集团,在钢铁、石化、汽车、信息、家电等主要行业,形成能代表我国工业水平、能与国际大公司相抗衡的跨国公司;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转发的(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

展的若于政策意见》,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它们向“专、新、

特、新”的方向发展,建立小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小企业对大中

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也是有效实施工业改造和结构升级的

前提,必须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议程。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

指导,区别对待。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其

他行业按照市场细分化趋势,提高专业化水平。经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形成以

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一定要以深化改革

为前提,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

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实行股份制。对于量大面广的国有小企业,继续采取改组、联

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都离不开管理。

深化改革,转变机制,将为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开辟道路,但不能代替管理。现在,管理落

后,纪律松弛,事故频发,秩序混乱,是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是带有普遍

性的问题.必须坚决加以扭转。要认真贯彻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

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在推进现代企业制

度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企业科学管理,重点搞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与财

务会计报表管理,质量管理,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努力把企业管理提高

到一个新水平。

    (三)

    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应国

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在发展中加快工业改造改组,在改造改组中促进发展的原则,更

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与体制创新来实现。

    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引导投资方向。根据各行业、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出发,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一批优

先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合理有效地引导企业和银行的资金投向。

    二是要依靠现有基础,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要立足我国已有的工业基

础,把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调整有机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运用产业政策等手段“扶优、关小、汰劣、限长”,防止盲目

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

    三是要从我国劳动力富余的国情出发,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我国产业结构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同时,我国

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富余且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

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必须从我国的具

体国情出发,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发展,并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立在

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

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缓解就业压力。

    四是要坚持引进技术同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统一。我国工

业技术水平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尽快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需要继续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但是,我们必须把技术引进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

来,将技术进步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增强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晶牌。企业技术改造要坚持高起点,但也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要从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并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把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统一起夹。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发行时间:2001-06-20
网站编辑:盛华仁
  
来源:研究所

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前国家经贸委主任  盛华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

体素质。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

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我国工

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工业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工业基

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工业总量已具相当规模,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形

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及产品。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不少矛盾,主要表现为结构

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不经济,产业集中度低;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多数大中型

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产需矛盾突出,低水平

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区域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我国工业结构

不合理,极大地制约着现有工业潜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经济增长一半左右甚至三分之二依靠工业。在今后相当

长的时期内,工业发展仍将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

快,特别是我国不久将加人世贸组织,新的形势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

须依托现有工业,加快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

    如何加快我国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首先,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人均的收入水平以及与

此相适应的需求结构,决定了我国经济同美日欧等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发达国家不

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冶金、石化、轻纺、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在我国仍然

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仍然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

较优势所在。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调整技术结

构、产品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

础。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充分依靠现有工业基础,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逐步实现主要行

业关键技术从以消化和引进国外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使

传统产业得到振兴,成为“十五”期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石化工业

重点开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发展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轻纺工业要根据市

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快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缩短产品开发周

期,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通过改造,使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其次,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技术装备。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

的基础。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既是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产业改造的重

要前提,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工业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国际竞争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装备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

造和自主创新,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已能为能源、交通、冶金、

石化等行业提供多种大型成套设备和关键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提

供的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比较低,质量及可靠性差,在许多领域还缺乏提供先进和成套

技术装备的能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通过有重点

地引进关键技术和自主创新,增强重大装备的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

智能化水平。600兆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千万吨级炼油成套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成套设

备、大型化肥和乙烯成套设备、轿车及零部件生产成套设备等,要逐步立足于国内生产。

要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人才聚集的优势,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把一些

具备条件的老工业基地改造成为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式装备工业基地。

    第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撑。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是21世纪企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十五”

期间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要尽快改变缺乏核

心技术支持的“外壳产业”状况,大力支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产业

化、规模化。提高信息化装备能力,突破产业发展在集成电路、软件等方面上的瓶颈,积极

引导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尤其是注重信息技术在

传统产业改造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十五”期

间要大幅度提高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整体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着

力推进基因工程等生物制药技术、生物芯片等的产业化。在新材料产业领域,要利用我

国材料科学研究的已有基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复

合材料、光纤等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积极推动纳米技术在微电子、能

源、医疗、化工、建材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从总体上说,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继续推进工业化仍然是“十21"乃至更长

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遇到一个极为难得的机遇,就是充分利用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能否抓住

这个机遇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使二者紧

密地结合起来。传统产业改造一定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高改造

的起点;高新技术产业化一定要把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实际应用作为主战场,

努力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机遇不可多得,机遇不能错过。我们一

定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开辟我国工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局面。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依

法关闭那些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积极稳妥地

关闭资源枯竭的矿山;对产品没市场、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

    (二)

    目前,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资金和技术投入分散,企业“大而

全”、“小而全”,专业化水平低,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1998年,我国520户国家

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之和为25853亿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年销售收入之和的

98%,许多企业达不到合理的经济规模。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是与经济管理体制

和企业运行机制的弊端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我们作出了很大努

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十五”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企业改组力度,加快企业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促进生产要素和

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要继续抓好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对于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通过实施债转股、重点技术改造、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措施,

支持他们增资减债,减员增效,加快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

龙头,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

集团,在钢铁、石化、汽车、信息、家电等主要行业,形成能代表我国工业水平、能与国际大公司相抗衡的跨国公司;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转发的(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

展的若于政策意见》,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它们向“专、新、

特、新”的方向发展,建立小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小企业对大中

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也是有效实施工业改造和结构升级的

前提,必须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议程。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

指导,区别对待。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其

他行业按照市场细分化趋势,提高专业化水平。经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最终形成以

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一定要以深化改革

为前提,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

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

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实行股份制。对于量大面广的国有小企业,继续采取改组、联

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都离不开管理。

深化改革,转变机制,将为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开辟道路,但不能代替管理。现在,管理落

后,纪律松弛,事故频发,秩序混乱,是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是带有普遍

性的问题.必须坚决加以扭转。要认真贯彻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经贸委(国有

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在推进现代企业制

度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企业科学管理,重点搞好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与财

务会计报表管理,质量管理,基础管理,搞好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努力把企业管理提高

到一个新水平。

    (三)

    工业改造改组和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适应国

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坚持在发展中加快工业改造改组,在改造改组中促进发展的原则,更

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与体制创新来实现。

    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引导投资方向。根据各行业、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从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出发,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一批优

先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合理有效地引导企业和银行的资金投向。

    二是要依靠现有基础,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要立足我国已有的工业基

础,把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增量调整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调整有机结合、以存量调整为主。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运用产业政策等手段“扶优、关小、汰劣、限长”,防止盲目

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

    三是要从我国劳动力富余的国情出发,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决定我国产业结构也必然是多层次的。同时,我国

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富余且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

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必须从我国的具

体国情出发,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发展,并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改造,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立在

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

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缓解就业压力。

    四是要坚持引进技术同自主创新相结合,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统一。我国工

业技术水平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尽快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需要继续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但是,我们必须把技术引进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

来,将技术进步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增强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晶牌。企业技术改造要坚持高起点,但也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要从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并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把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统一起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