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桂世镛
中央关于制定“十五”的建议,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今后五年以至更长一段时期,我
国经济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结构调整之所以成为发展的主线,首先是由我国经济进一步成长的需要决定的。经
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建设,我国生产力登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卜进入小康水平,
这是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而且发展很不平衡,
还要向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迈进,并进而向比较富裕的水平攀登。而我们现在的生产力
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小康生活的需求已不适应.更难以满足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了。一个
明显的迹象,就是主要工农业产品出现了低水平、结构性的过剩。还要指出的是,按目俞
这样的结构和增长方式继续发展,即使有市场需求,我国的资源与环境也难以随了。从
总体上说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更加短缺:在现在这样的生产规模和生产
水平,淡水、石油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巳非常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恶化日益加大。这
种情况告诉我们,不调整结构我们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结构就不能健康发展。
结构调整之所以成为发展的主线,还是当前的国际环境所要求的。当今世界,现代
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提供
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还处在推进工业化的时期,
但又面临迎头赶上信息化的形势。新的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不
这样,我们就会丧失时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有落伍的危险,也不能应对加入wTO后国
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就是说,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我们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
展,关键在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重大进展。
国际国内的形势,不仅决定了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主线,也决定了这种调整是
全面的战赂性调整。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地区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的
调整;既要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更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调整,不是被动进行的,而是我
们审时度势主动展开的,将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调整,不能影
响、损害当前的发展,而要同发展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地进行。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
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遵循一些重要原则。
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绝
非忽视政府的作用。相反,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
初步建立而又尚未健全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但切忌单纯用行
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联合改组。既然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与政府有关
部门就都应当下功夫研究市场。不仅要研究当前的市场,而且要研究将来的市场,把握市
场的走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把结构调整放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
背景下来考虑和筹划。
二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技术的迅猛
发展,正在孕育推动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一系列新的产业将蓬勃兴起。原有产业也将因
高新技术的渗透而展现出新的面貌。可以说,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结构调整就没有
发轫之源,就缺乏推动力。这就需要把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调整密切结构起来,把
自主研究、开发同引进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把引进、消化与创新密切结合起来,使结构调整
切实建立在强大的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三是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结合起来。要
积极有序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
设,改变结构超同的趋势。
真正按比较优势促进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发展。要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形成符合
中国国情的城市结构,促进城乡经济在新水平上相互促进地发展。
四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同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结合起来。任何生产力都是在一定的
生产关系中运动发展的。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生产
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会束缚乃至损害生产力。,所有制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核心。进一
步深化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积极探
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同时,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平等竞
争中各展所长、共同发展,是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新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与调整,优
势企业发展和落后企业的淘汰。都要碰到职工安置、债务处理、资金支持等一系列问题,
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影响结构调整本身的顺利进行。所以必须十分
重视正确把握结构调整的力度同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关系,积极而有序地推进;同时要加快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扩大就业门路,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以支持结构调整顺利推进和
经济健康发展。(转自(解放日报》20阗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