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李荣融对企业改革与管理提出要求
发行时间:2000-10-20
网站编辑:李荣融
来源:研究所

信  息  集  锦

李荣融对企业改革与管理提出要求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李荣融最近在有关会议上指出,今年的企业工作要特别注意把握

好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放在首位,切实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通过改革转变

企业的经营机制,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机制问题不解决,脱困成果难以巩固,加

强科学管理缺乏内在动力,企业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把企业工

作的着眼点始终放在通过改革转变机制上,确立一种“机制的意识”。改制的目的是转变

经营机制,不能转变机制的改革不如不改;在结构调整中重组产生的新企业,要用全新的

机制进行管理,不能复制原有体制;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要体现机制转变的要求,用科学

的管理把新的机制落实好、巩固住。

    第二,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努力促进结构的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不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我国国有经

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这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长期亏损难以自拔的重要

原因。结构问题与机制问题一样,都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也

必须确立一种“结构的意识”,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困难,根据结构优化的要求去研

究制订企业发展或调整的方案。力争通过我们每一项具体的措施,逐步化解掉历史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一步步地促成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第三,要引导企业眼睛向内,做好企业内部的工作。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脱困和发展,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支持政策,对于企业来说,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是

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企业自己的事办好,具体地讲就是全面落实“三改一加强”,尤其

是要搞好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内部改革。我们要切实防止出现新一轮等、靠、要的思想,引

导企业眼睛向内、练好内功。管理不好说明企业素质不高,推荐素质不高的企业上市是

对股民不负责任,素质不高的企业不可能搞好技改项目,素质不高的企业债转股以后也

难以真正扭亏为盈。因此我们强调,管理不好的企业没有资格享受国家的支持政策。

    第四,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大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

了攻坚阶段,大规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开始。改革和结构调整必然会涉及利益的调

整,产生各种社会矛盾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特定的改革和发展阶段中必然会产

生的特殊问题,在推进工作时充分考虑社会稳定的因素。要把政策制订完善,把工作做

细致,通过“有情操作”得到职工的理解;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思想政

治工作化解矛盾。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但不能因为工作

粗糙引发矛盾影响当前稳定的大局。对社会稳定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和工作

上都要有所准备。

    第五,要注意做好实现三年两大目标与国有企业长期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衔接。实现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仅仅是国有企业长期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

任务,我们要立足于当前,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阶段

性目标;又要着眼于长远,正视国有企业问题彻底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国有企业长

期的改革和发展打好基础。搞好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关键是要把工作的基点

放在机制转变和结构优化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一时可以见到成效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

副作用的事不能做,要防止短期行为,要对国有企业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负责。

李荣融对企业改革与管理提出要求
发行时间:2000-10-20
网站编辑:李荣融
  
来源:研究所

信  息  集  锦

李荣融对企业改革与管理提出要求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李荣融最近在有关会议上指出,今年的企业工作要特别注意把握

好几个问题: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放在首位,切实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通过改革转变

企业的经营机制,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机制问题不解决,脱困成果难以巩固,加

强科学管理缺乏内在动力,企业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把企业工

作的着眼点始终放在通过改革转变机制上,确立一种“机制的意识”。改制的目的是转变

经营机制,不能转变机制的改革不如不改;在结构调整中重组产生的新企业,要用全新的

机制进行管理,不能复制原有体制;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要体现机制转变的要求,用科学

的管理把新的机制落实好、巩固住。

    第二,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努力促进结构的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不合理的产业布局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我国国有经

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十分尖锐,这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长期亏损难以自拔的重要

原因。结构问题与机制问题一样,都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也

必须确立一种“结构的意识”,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困难,根据结构优化的要求去研

究制订企业发展或调整的方案。力争通过我们每一项具体的措施,逐步化解掉历史形成

的结构性矛盾,一步步地促成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第三,要引导企业眼睛向内,做好企业内部的工作。为了帮助国有企业脱困和发展,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支持政策,对于企业来说,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是

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企业自己的事办好,具体地讲就是全面落实“三改一加强”,尤其

是要搞好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内部改革。我们要切实防止出现新一轮等、靠、要的思想,引

导企业眼睛向内、练好内功。管理不好说明企业素质不高,推荐素质不高的企业上市是

对股民不负责任,素质不高的企业不可能搞好技改项目,素质不高的企业债转股以后也

难以真正扭亏为盈。因此我们强调,管理不好的企业没有资格享受国家的支持政策。

    第四,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的大局。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

了攻坚阶段,大规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开始。改革和结构调整必然会涉及利益的调

整,产生各种社会矛盾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特定的改革和发展阶段中必然会产

生的特殊问题,在推进工作时充分考虑社会稳定的因素。要把政策制订完善,把工作做

细致,通过“有情操作”得到职工的理解;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思想政

治工作化解矛盾。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但不能因为工作

粗糙引发矛盾影响当前稳定的大局。对社会稳定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和工作

上都要有所准备。

    第五,要注意做好实现三年两大目标与国有企业长期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衔接。实现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仅仅是国有企业长期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

任务,我们要立足于当前,集中力量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阶段

性目标;又要着眼于长远,正视国有企业问题彻底解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为国有企业长

期的改革和发展打好基础。搞好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关键是要把工作的基点

放在机制转变和结构优化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一时可以见到成效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

副作用的事不能做,要防止短期行为,要对国有企业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