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 敏
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是在徐汇区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制组建的。徐汇区工业总公
司是按区政府行政命令撤销徐汇区集体企业管理局于1992年建立的。总公司的建立,在
当时作为政企分开,搞活地区经济的一个重大步骤。这是第一步改制。1996年,在区委
区政府领导下,又深化改革,在总公司的基础上组成为新徐汇集团有限公司。在酝酿改组
成集团公司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集体企业改革首先要进行产权界定,这是个基础。集管局这块集体资产归属,要说
它清楚也很清楚,要说不清楚也非常不清楚。说清楚,因为整个系统几个亿的资产国家基
本上没有投入,这很清楚是集体的。说不清楚,从1958年解放妇女劳动生产力,开始成
立里弄生产组,以后组建街道厂,直到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按照“二全民”的模式管理的,
不断强调“一大二公”。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物都是无偿地进行调配。我们追溯一下
历史,当初组建的时候,基本没有职工人股,个别拿出来的钱也很快退回去了。从这个角
度看,这块资产归谁所有就很不清楚了。这就牵涉到谁是出资者,我们反复探讨了这个
问题。你说,徐汇区工业总公司能作为这块集体资产的代表,好象依据不足,这个公司是
按照行政命令来组建的,你凭什么来说这块集体资产是由公司来代表。我们又考虑是不
是找几个本系统内部的企业,作为股东,大家拉起来,搞几个投资主体。想想又没有代表
性,拉几个骨干企业作股东,其他一百多个企业、2万多个职工,它们没有份吗?后来,我
们把这块集体资产作了进一步的切块,认为这块集体资产可分成3个层面:一是全系统
劳动群众共有的。我们这个系统当时在职职工、退休职工2.5万,这一块应该承认是这些
职工共有的。二是基层企业的劳动群众共有的。这是基层企业发展了10年、20年,通过
劳动积累起来的,不是平调给他们的,这是第二块;第三块是应该按份量化到企业职工名
下,按份量化到个人的这一块,结合基层企业的改革来解决。基层企业劳动群众共有的这
块,已经解决了,因为这些集体企业都在,他们都是企业法人,当然有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就是全系统劳动群众共有的这一块,到底谁来作为这个出资者,怎么来塑造,我们进行很
多探讨,反复研究,制定了这样一个方案。首先确认在1996年7月1日以前,在本系统有
连续2年以上集体企业工龄的职工和退休职工,是这一块资产的所有者。再由这些职工
和退休职工按不同的比例,推选资产代表组成资产代表大会。通过选举,有140个代表
组成了我们这个系统的资产代表大会,再由资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地区工业联合会,作
为资产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我们按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
业条例》的规定,塑造一个联合经济组织,作为这块资产的代表者、管理者。我这个董事
长是怎么样当选的,首先是联合会选我当会长,然后在组建集团公司的时候,由联合会作
为出资方委派我到集团公司担任董事长,通过这样层层选举产生的集体经济联合经济组
织,应当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在实践当中还碰到一个问题,作为劳动群众的联合经济组织进行什么登记,登记企
业法人行不通,登记社团法人吧,按照社团法人规范来规范也不行。最后,搞成集体事业
法人,这也简单,打个报告区政府发个文,批准明确你这个地区工业联合会是集体事业单
位。事业法人完全可以作为法人主体,作为出资人,矛盾就解决了。通过这么一个过程,
完成了在我们系统这个层面上的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的改革。我们集团公司有两个股东
老板:一个是我们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占集团公司总股本87.5%;还有一个老板是区国资
经营公司,占12.5%股本。注册初期是5000万元。这个基础上,我们就按照现代企业制
度的要求,来构架公司了,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这4年半里,就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一个四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集团公司成立以后,我们定位4大功能:一是资产经营;二是资产管理;三是行政职能
为基层企业服务;四是社会保障功能。也许很奇怪,你是企业应该是前两条,怎么还弄出
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障职能来。如果了解集管局这块的同志会理解,前两条是成立集体公
司以后要发展,要加强,要开拓的,后两条是在过渡时期,没有办法,必须要承担的。当时
我们提出改制方案是在3年里面,要把行政隶属关系完全转化为资产纽带关系。社会保
障职能,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在社会保障体制没有建立和完善之前,你必须承担。现在集
团公司已成立了几年,运作到现在,按照我们原先改制的方案说,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成
功的呢,是资产经营和资产运作这一块确实是拓展开来,成立的时候是5000万,现在集
团公司本部已经有1个亿了,整个集体的总资产成立的时候是5个亿多,现在已超过10
个亿。失败的在哪里?在3年里面,把行政隶属关系转化为资产关系,大部分没有实现,基
层企业改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困难企业真没办法,改不了制,行政隶属关系还在,资产
纽带关系建立不起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其实我们这个集团公司,还不能说是彻底的改
革,好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如集团公司现在手里有1个亿,我们认为是全系统内劳动群
众共有这个性质很清楚,而且这一块,在现阶段是不能分割的,但最终还是要人格化的,还
是要按份共有的。将来有一天条件成熟了,也许可以再进一步把这一块资产量化到终极
所有者,实行人格化,按份共有,把我们这个公司改成股份有限公司。我们讲起来是两个
投资主体,是两元的,其实还是一元的,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格局不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是很难形成,实际上还是内部人控制,出资者没有真正到位。
第二个层面,是基层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会上,王磊同志向我们传达了国家经
贸委对集体企业一些指导性政策,第一次明确要承认集体企业劳动积累,对劳动积累这
一块虽没有说量化,但可增配给职工个人。上海市1994年就颁布一个162号文件,规定
企业部分存量资产可以“界定”给职工个人。从1994年我们就是按照这些文件的精神,对
存量资产进行量化。第一块谁投资谁所有,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是否留点作为公共积累
要看情况,留多少,留10%,还是15%,这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但这还是企业共
有的。第三块退休工人这一块,由退管会或工会来代表他们做出资者,那也是属于共同
共有。再剩下来那一块就是按份共有,量化到职工个人。每个企业改制都按照工龄、岗
位、职称、贡献等等,搞个系数,最高的,最低的相差不超过10倍。我们的量化有两个前
提:第一,不改制就不量化;第二,有量化一定要有增量,存量资产量化,记到职工的名下,
但职工也一定要掏腰包拿钱出来,一般1比1。但也要看情况,看这个企业的资产总量大
小。这样,我们搞了一批股份合作制的企业。
对规模较大的集体企业的改制,则不实行股份合作制。例如科华生物工程公司,它
原来是典型的里弄生产组,一开始到医院里收集孕妇的尿提炼一些性激素,还有从兔子
的脑子里面提炼一些生物的激素,经过20多年,它现在搞大了,通过合资进一步发展了。
它改制以前,每年有1亿多产值,最高时4000万元利润。它的总资产,帐面上5000多万
元,我对他们的老总说,如果要卖出去的话,一个亿我们都不卖。这是盈利的公司,一年
盈利4000万元,按照市盈率5倍计算就有2个亿。这个公司也进行存量资产的量化和改
制,这个力度是很大的。首先界定一下科华公司的资产,多少应该归联合经济组织,多少
归企业职工。这个企业谁投资,没有,谁也没有拿出钱来人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我当然
扶持过它,是扶持的对象,但也没有明确人过股拿出过多少股本金。当时对它的扶持,配
好的干部给它,那时手里有外汇额度,把外汇额度优先给它用等等,可是就是没有明确的
投资人股,包括政府的各部门,当时集管局也是政府的部门,也给了很多的扶持。那这资
产归谁所有,简单化吧!人1半,50%是联合经济组织所有,50%企业职工所有。这50%
不得了啦,几千万了,归我这里的当然很简单是属于联合会的资产,归企业的这一块,3个
主要的经营者各占12%,3人加起来36%。我们承认劳动的贡献,实事求是说,没有这3
个主要经营者,企业是搞不到这个程度,大不起来。当然还有64%存量资产量化到其他
职工,按不同的工龄、岗位,不同的贡献,1比1配股。这个企业改制已有2年了,现在他
不是改制成股份合作制,而是搞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者作为自然人人股,一般的职工搞职
工持股会,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觉得股份合作制这种形式适合于规
模比较小,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企业,这些小企业搞股份合作制,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是职
工,大家高兴合作下去,不好了就散伙。如果职工有100个以上,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有
技术含量的,搞股份合作制好象问题很多,一是股份合作制规定要90%以上原来企业的职323.股,这样一来,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成问题,这个企业的职工不管好坏,不管需要
不需要,你都要让他当股东,当了股东实地解聘就困难重重。第二,明确规定是实行1人
1票制,这与公司法完全不相符。现代企业制度出资者到位,就按出资额享有权利和承
担责任。股份合作制开股东大会或者开职代会,1人1票,人人都是平等的老板。这样一
来,企业的经营核心显示不出来,厂长的核心作用大大被削弱,没有权威了,厂长怎么当。
第三,按照有关规定,经营者的股本最高不能高于一个职工的10倍,这个局限也很大。现
在提倡经营者持大股,这大股不一定是绝对控股。在改制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持30%,
或30%以上,是指经营者群体,不是厂长经理一个人。因此,最近几年要搞改制的,都是
搞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者持大股作为自然人人股,一般职工成立职工持股会,用职工持股
会这种形式,来作为股东代表。
最后一点体会,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我们一直在思考进一步怎么办。
昨天,王磊提供的那些信息,我们也很有体会。看来,中央部委的同志对基层的情况还
比较了解,现在集体企业处于夹缝中,国家现在一头是强调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
展,另外一头,强调发展非公有经济。集体企业到底是处于什么地位,出路何在,怎么样生
存和发展,这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认为,集体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应该向
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上发展。我们搞集体企业,不要太过份强调集体所有制,纯的集体所
有制,而要树立多元化产权结构意识。我认为多元化产权结构的企业,是最有生命力,最
有发展前途。可以有自然人的,有外资的,可以有私营企业的,可以有国有的集体的。大
家把钱集中一起来投资,这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生命力最强,最容易形成现代企业
制度。现在的问题,要搞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你往外投资还比较容易,但集体企业要吸收
外来的资本实现你本身的多元化,比较困难。关键是要把企业搞好,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