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创造宽松环境多种形式搞活街道集体经济
发行时间:2000-0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创造宽松环境多种形式搞活街道集体经济

——虹口区乍浦路街道办事处深化改革的探索

    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的社区经济曾以“乍浦饮食街”在全市名闻遐迩,其中集体经济主

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街道区域内由街道支持当地居民兴办的各类集体企业,包括原

来的里弄生产组、安置回沪知青的企业等自办的集体企业;二是近年来通过招商活动,吸

引外来企业或个人在街道区域内注册兴办的集体企业:1992年为了改变街道直接办企

业的状况,加强集体经济的管理,搞好集体资产的运作,成立了上海市兴利达实业总公司,

街道副主任兼任公司总经理。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下属街道集体企业96家,主要从事商

业、加工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有正式职工230人,连外聘人员合计达1000余人。1998

年产值(销售额)达3.32亿元,创利2000万元,利税合计3000多万元,与1992年相比,

分别提高了378%、422%和429%。乍浦路街道办事处创造宽松环境,支持兴利达实业

总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街道集体企业,探索街道集体经济新的发展途径,实现了街道

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七年来税收上缴年均增长10%以上。

    一、积极探索街道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乍浦路街道传统的集体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化、内部分配平均

化等状况,几度市、区两级政府将稍好稍大的企业划走,余下的企业素质越来越差。乍浦

路街道办事处根据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及“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大胆支持街道

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和经营方式的转换,帮助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创造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多

种实现形式:具体的做法是:

    1.集体资产委托能人经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蛋糕越做越大:街道集体经

济的发展需要领头羊,而经营人才的匮乏,是街道集体经济难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987年,乍浦路街道居民李伟生从原国营大兴钮扣公司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街道领导

感到象他这样搞了一辈子生意经的老法师非常宝贵。于是街道主任亲自上门,诚心诚意

请他“出山”,创办街道集体企业——新兴钮扣辅料公司,并将企业的经营权全部交给李

伟生运作。经过10年努力,目前新兴钮扣辅料公司的年销量已成为全市同行业的排头

兵,企业净资产已从开办时的4万元发展到400万元,而国营的大兴钮扣公司却被淘汰

出四川北路商业街。委托能人经营集体企业,实现了街道集体资产的发展壮大。

    2.集体绝对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对原街道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韦达装

饰工程总公司是创办于1987年的街道集体企业。1995年,在区体改办的支持下,该公

司在虹口区街道经济中率先进行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这次改制解放思想,吸收社会闲

散资金,使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最终形成了社会自然人持股10%、企业职工持股24%、企

业经营者持股30%、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作为街道集体资产的出资人持股36%,总股本

200万元的股权结构,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3.集体相对控股,吸收私人资本,组建科技型的有限责任公司。美隆电子设备有限

公司是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并重的“哑铃型”科技企业。对这样有发展前途,产品有技术

含量的企业,街道办事处不仅在企业融资、协调内外关系等方面给予扶持,而且还支持兴

利达实业总公司参股30%,企业内部自然人出资共占70%股份,组建了规范的集体相对

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1995年组建后即拿到生产数字万用表的CE证书,产品

主要销往欧洲市场。1996年起,该企业生产电脑定时器。1998年开发生产防雷击的”浪

泳保护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今年公司产品在欧洲展销会上,订货额达到1000万元:

    4.盘活存量资产,打破地域界限,与外省市知名企业联营:乍浦路街道办事处支持

兴利达实业总公司盘活存量资产,以实物出资与大庆油田有关部门联营,由大庆油田提

供原料,并吸收社会法人、社会自然人、企业内部经营者及职工多元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实

体大庆虹口加油站;企业成立以后,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如为司机开辟快餐馆、休息

室,提供洗车,提供自动磅称供客户核对加油量等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对传统集体企业实施转变身份,大胆探索集体、个体双层经营。街道办事处是社

区的管理者,兴利达实业总公司由原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转变而来,仍带有政府办企业

的痕迹,公司产权关系不清晰,政企难分;为此,近年来乍浦路街道提出努力做到“不以行

政权力管人,不用资产纽带管厂”。一方面将兴利达真正办成集体资产运作公司;另一方

面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转变身份,将集体企业办成职工持股控股、产权明晰的企业;还

对一些完全竞争行业、适宜个体运作行业,实行集体资产退出,鼓励个体经营,或采取承

包、出租等形式放开搞活原街道集体企业:目前,在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下属96家街道集

体企业中,约1/3仍由街道授权兴利达控股、管理;约1/3采取承包、出租等形式放开搞

活;约1/3为实行“招商引资、招商引税”政策后,以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新办和挂靠企业;

    控股、参股、出租、承包等多种形式的运用,使街道集体经济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有限的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同时,多种形式的采用,也使下属企业的

运作更符合市场规律,企业的生生死死,都由市场决定,街道办事处不再背上包袱。

    二、努力为集体企业创造宽松环境

    近几年来,在全市各区各街道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招商引税的情况下,乍浦路街道采

用多种形式发展街道集体经济,使之充满活力,使各种形式的企业都愿意留在该街道发

展,靠的不单是税收的特殊优惠,而是真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1.正确界定街道与企业的位置。街道经济与原来的工业、商业等条线经济的最大

区别,是街道经济运营接近市场经济;其管理模式除街道实体直接控股的企业外,街道

与其他多种形式的企业没有行政上的约束力和资产上的控制力,而是需要建立市场经济

下的“亲和力”,即思想上亲近,管理上亲切,人际关系上亲密。乍浦路街道在实际工作

中,从不把企业当摇钱树,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街道书记、主任与企业经营者交朋友,

将彼此关系定位成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主动发挥服务、指导、协调的作用。

    2.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街道经济要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乍浦路街

道一方面大胆放手将集体资产交由能人经营,另一方面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集体

资产的有效运作和增值,而决不是放而任之。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街道与

企业以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步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新型的资

产纽带关系。

    3.积极协调,提供全方位服务。对于下属的挂靠企业,必须使它们感觉到良好的投

资和经营环境。乍浦路街道在吸纳企业时,注意兼顾到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出面与税务、工商、卫生、环卫等部门协调,千方百计在“留”字上下功夫,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社区拆危拆违、海宁路市政拓宽,使部分街道集体企业受到影响,经营场地减少甚至丧失,企业员工需要重新安置。为此,街道办事处及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出面进行协调,并向企业提供适用的场地,或千方百计为企业租借;还利用联系面广的优势,为缩小场地规模和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安置员工。    ,

    4.切实减轻街道企业缴费负担。只有企业搞好了、搞活了,街道经济实力增强了,

街道才真正有地位、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才真正有权威。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近年来,乍

浦路街道从来不收取企业管理费,按文件规定可以收缴的精神文明建设费也早巳停止收

取,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尽量给企业发展创造后劲,使其更有活力,提高企业参与

市场竞争的能力。

    5.帮助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是严重制约因素。在全市类

似的服务尚未完善之前,乍浦路街道管理部门和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即给企业经营者提供一定担保,在确保国有和集体资产不流失、不坏帐的前提下,街道对

有发展前途的集体企业,将自有资金短期提供给其融通,如曾多次对美隆电子设备公司

进行资金上的融通。美隆公司经营者赴德国参加展销会,街道办事处及兴利达总公司协

助办理有关手续。

    6.明晰产权,让职工成为企业主人。1987年,韦达公司经营者在企业创办时期投

入3万元发展资金,1995年该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制,如何处置存量资产?街道办事

处及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实事求是地承认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将其资产累积作价60万元折

股30%,从而较好地保障了经营者权益。1998年下半年,为支持新兴钮扣辅料公司进

行有限责任公司改制,街道办事处及兴利达实业总公司采用配送等方式,支持企业经营

者与员工持股10%,调动了经营者与职工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7.继续探索街道集体企业管理模式。乍浦路街道集体企业的发展,证明街道办事

处通过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对其的管理是成功的:兴利达实业总公司按照“管理、服务、指导、协调”的四大职能,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但对财务、统计、劳资、安全、外劳力使用

等关口,加大审计力度,加强监控作用,确保企业合法经营,确保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随着下属集体企业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也将转制为资产经营公司,

逐步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职能脱离,行政人员兼职兴利达实业总公司的局面将予改

变,实现政企分开。从而推动企业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创造宽松环境多种形式搞活街道集体经济
发行时间:2000-02-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创造宽松环境多种形式搞活街道集体经济

——虹口区乍浦路街道办事处深化改革的探索

    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的社区经济曾以“乍浦饮食街”在全市名闻遐迩,其中集体经济主

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街道区域内由街道支持当地居民兴办的各类集体企业,包括原

来的里弄生产组、安置回沪知青的企业等自办的集体企业;二是近年来通过招商活动,吸

引外来企业或个人在街道区域内注册兴办的集体企业:1992年为了改变街道直接办企

业的状况,加强集体经济的管理,搞好集体资产的运作,成立了上海市兴利达实业总公司,

街道副主任兼任公司总经理。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下属街道集体企业96家,主要从事商

业、加工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有正式职工230人,连外聘人员合计达1000余人。1998

年产值(销售额)达3.32亿元,创利2000万元,利税合计3000多万元,与1992年相比,

分别提高了378%、422%和429%。乍浦路街道办事处创造宽松环境,支持兴利达实业

总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街道集体企业,探索街道集体经济新的发展途径,实现了街道

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七年来税收上缴年均增长10%以上。

    一、积极探索街道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乍浦路街道传统的集体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化、内部分配平均

化等状况,几度市、区两级政府将稍好稍大的企业划走,余下的企业素质越来越差。乍浦

路街道办事处根据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及“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大胆支持街道

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和经营方式的转换,帮助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创造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多

种实现形式:具体的做法是:

    1.集体资产委托能人经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蛋糕越做越大:街道集体经

济的发展需要领头羊,而经营人才的匮乏,是街道集体经济难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1987年,乍浦路街道居民李伟生从原国营大兴钮扣公司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街道领导

感到象他这样搞了一辈子生意经的老法师非常宝贵。于是街道主任亲自上门,诚心诚意

请他“出山”,创办街道集体企业——新兴钮扣辅料公司,并将企业的经营权全部交给李

伟生运作。经过10年努力,目前新兴钮扣辅料公司的年销量已成为全市同行业的排头

兵,企业净资产已从开办时的4万元发展到400万元,而国营的大兴钮扣公司却被淘汰

出四川北路商业街。委托能人经营集体企业,实现了街道集体资产的发展壮大。

    2.集体绝对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对原街道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韦达装

饰工程总公司是创办于1987年的街道集体企业。1995年,在区体改办的支持下,该公

司在虹口区街道经济中率先进行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这次改制解放思想,吸收社会闲

散资金,使企业经营者持大股,最终形成了社会自然人持股10%、企业职工持股24%、企

业经营者持股30%、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作为街道集体资产的出资人持股36%,总股本

200万元的股权结构,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份合作制企业;

    3.集体相对控股,吸收私人资本,组建科技型的有限责任公司。美隆电子设备有限

公司是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并重的“哑铃型”科技企业。对这样有发展前途,产品有技术

含量的企业,街道办事处不仅在企业融资、协调内外关系等方面给予扶持,而且还支持兴

利达实业总公司参股30%,企业内部自然人出资共占70%股份,组建了规范的集体相对

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1995年组建后即拿到生产数字万用表的CE证书,产品

主要销往欧洲市场。1996年起,该企业生产电脑定时器。1998年开发生产防雷击的”浪

泳保护器”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今年公司产品在欧洲展销会上,订货额达到1000万元:

    4.盘活存量资产,打破地域界限,与外省市知名企业联营:乍浦路街道办事处支持

兴利达实业总公司盘活存量资产,以实物出资与大庆油田有关部门联营,由大庆油田提

供原料,并吸收社会法人、社会自然人、企业内部经营者及职工多元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实

体大庆虹口加油站;企业成立以后,以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如为司机开辟快餐馆、休息

室,提供洗车,提供自动磅称供客户核对加油量等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5.对传统集体企业实施转变身份,大胆探索集体、个体双层经营。街道办事处是社

区的管理者,兴利达实业总公司由原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转变而来,仍带有政府办企业

的痕迹,公司产权关系不清晰,政企难分;为此,近年来乍浦路街道提出努力做到“不以行

政权力管人,不用资产纽带管厂”。一方面将兴利达真正办成集体资产运作公司;另一方

面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转变身份,将集体企业办成职工持股控股、产权明晰的企业;还

对一些完全竞争行业、适宜个体运作行业,实行集体资产退出,鼓励个体经营,或采取承

包、出租等形式放开搞活原街道集体企业:目前,在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下属96家街道集

体企业中,约1/3仍由街道授权兴利达控股、管理;约1/3采取承包、出租等形式放开搞

活;约1/3为实行“招商引资、招商引税”政策后,以股份合作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新办和挂靠企业;

    控股、参股、出租、承包等多种形式的运用,使街道集体经济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有限的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同时,多种形式的采用,也使下属企业的

运作更符合市场规律,企业的生生死死,都由市场决定,街道办事处不再背上包袱。

    二、努力为集体企业创造宽松环境

    近几年来,在全市各区各街道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招商引税的情况下,乍浦路街道采

用多种形式发展街道集体经济,使之充满活力,使各种形式的企业都愿意留在该街道发

展,靠的不单是税收的特殊优惠,而是真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1.正确界定街道与企业的位置。街道经济与原来的工业、商业等条线经济的最大

区别,是街道经济运营接近市场经济;其管理模式除街道实体直接控股的企业外,街道

与其他多种形式的企业没有行政上的约束力和资产上的控制力,而是需要建立市场经济

下的“亲和力”,即思想上亲近,管理上亲切,人际关系上亲密。乍浦路街道在实际工作

中,从不把企业当摇钱树,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街道书记、主任与企业经营者交朋友,

将彼此关系定位成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主动发挥服务、指导、协调的作用。

    2.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街道经济要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乍浦路街

道一方面大胆放手将集体资产交由能人经营,另一方面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集体

资产的有效运作和增值,而决不是放而任之。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街道与

企业以及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步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新型的资

产纽带关系。

    3.积极协调,提供全方位服务。对于下属的挂靠企业,必须使它们感觉到良好的投

资和经营环境。乍浦路街道在吸纳企业时,注意兼顾到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出面与税务、工商、卫生、环卫等部门协调,千方百计在“留”字上下功夫,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社区拆危拆违、海宁路市政拓宽,使部分街道集体企业受到影响,经营场地减少甚至丧失,企业员工需要重新安置。为此,街道办事处及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出面进行协调,并向企业提供适用的场地,或千方百计为企业租借;还利用联系面广的优势,为缩小场地规模和无法继续经营的企业安置员工。    ,

    4.切实减轻街道企业缴费负担。只有企业搞好了、搞活了,街道经济实力增强了,

街道才真正有地位、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才真正有权威。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近年来,乍

浦路街道从来不收取企业管理费,按文件规定可以收缴的精神文明建设费也早巳停止收

取,目的就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尽量给企业发展创造后劲,使其更有活力,提高企业参与

市场竞争的能力。

    5.帮助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足是严重制约因素。在全市类

似的服务尚未完善之前,乍浦路街道管理部门和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即给企业经营者提供一定担保,在确保国有和集体资产不流失、不坏帐的前提下,街道对

有发展前途的集体企业,将自有资金短期提供给其融通,如曾多次对美隆电子设备公司

进行资金上的融通。美隆公司经营者赴德国参加展销会,街道办事处及兴利达总公司协

助办理有关手续。

    6.明晰产权,让职工成为企业主人。1987年,韦达公司经营者在企业创办时期投

入3万元发展资金,1995年该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制,如何处置存量资产?街道办事

处及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实事求是地承认经营者的人力资本,将其资产累积作价60万元折

股30%,从而较好地保障了经营者权益。1998年下半年,为支持新兴钮扣辅料公司进

行有限责任公司改制,街道办事处及兴利达实业总公司采用配送等方式,支持企业经营

者与员工持股10%,调动了经营者与职工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7.继续探索街道集体企业管理模式。乍浦路街道集体企业的发展,证明街道办事

处通过兴利达实业总公司对其的管理是成功的:兴利达实业总公司按照“管理、服务、指导、协调”的四大职能,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但对财务、统计、劳资、安全、外劳力使用

等关口,加大审计力度,加强监控作用,确保企业合法经营,确保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随着下属集体企业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兴利达实业总公司也将转制为资产经营公司,

逐步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职能脱离,行政人员兼职兴利达实业总公司的局面将予改

变,实现政企分开。从而推动企业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