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
发行时间:1997-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

    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是六个年代初,源于路易期·凯尔索等人提出的所谓“二元经济学”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还必须通过资本来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利。根据这种思想,他们提出,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既能鼓励公平而又能促进增长的制度,这种制度必须提供一种任何人都能获得两种收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结构,从而激发全体人民的首创精神和责任感,否则经济制度仍是以贫富不均而告终。为了解决一般工人无法获得资本收入的问题,凯尔索等人进一步提出了资本所有权泛化的途径——职工持股计划(也有叫雇员股份所有制)。

    职工持股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在企业(公司)财务上给职工一种赊账,使其获得资本所有权,以后职工利用这种资本所有权的收益来偿还赊账。这样,通过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多创造利润,而不是通过政府税收再分配,促进资本所有权的实现。从1973年开始,美国国会陆续通过16项关于鼓励职工所有制的法律,14个州通过了建立职工持股计划的法案,对促进职工持股计划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的基本做法有两种:一是不利用信贷杠杆的职工持股计划,公司直接将股票交给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小组),由委员会分到每个职工的帐户。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按其掌握的股票分得红利,用这些红利来归还赊帐,还完之后股票即属于每个职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雇主或公司对职工的无偿捐献,并不普遍。二是利用信贷杠杆的职工持股计划,这是美国职工持股计划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从外界获得优惠贷款,在企业内成立职工持股信托基金组织,负责具体转化为职工股票的有关事务。具体作法是:先设立一个职工持股基金组织,由企业(公司)担保,该组织向银行或其它金融企业贷款,用贷款购买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票,保留在“悬置帐户”中,每年从公司利润中按预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交职工持股基金组织用来归还贷款,并相应冲减“悬置帐户”上的股份,同时相应增加每个职工帐户上的股份。职工持股信托基金组织,每年从公司利润中提取多大比例归还贷款,由每个公司自行决定,一般是工资总额的10一25%。归还年限每个公司也不一样,有5年、7年,最长12年。

    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公司的职工,既是股东,又是雇员。这些公司一般都很重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强化经理人员和职工的沟通渠道。这些公司由经理人员、工会干部和外聘专家组成董事会,聘请经理负责经营管理。有的公司成立职工参与委员会(小组),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进行民主监督。职工持股的股票,不准对外转让。职工离职或退休,由公司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收购。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职工由雇员变成了所有者,而且增加了收入,因而增强了安全感与参与感,明显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协会对239家成员公司调查的结果表明,75%的公司认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后,职工的主动性和公司的生产经营大大改变或有所改变。

    职工持股计划在美国发展比较快,关键在于国会通过一系列促进职工持股的立法,从法律上允许使用信贷杠杆来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这些优惠政策既对公司和雇主的鼓励政策,对银行的鼓励政策,也有对职工的鼓励政策。如1984年“减少赤字法案”规定,在清算、兼并、合并等过程中,如将公司股票30%以上卖给职工持股,并将转让收入用于再投资,可获得这部分财产转让免税优惠。有关法规还规定,职工持股向银行贷款归还本息部分,从公司所得税的税收基数中扣除,可以免税;银行给职工持股贷款利息收入,50%可以免税;对职工持股掌握的股票红利收入分配给职工部分和还贷部分都实行免税。据统计,美国近几年来鼓励职工持股的减免税额,每年达25亿美元。

    美国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调查表明,一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经济健康运行;二是避免一些企业倒闭;三是替代了其它福利计划;最后是非国有化。职工持股计划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目前美国约有9000多家职工持股的公司,800多万职工,职工持股已分布到各行各业。现在,职工持股计划已引起国际上一些国家的重视,正向国际化发展。八十年代美国通过一项法案,支持中美洲地区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埃及、韩国、菲律宾及中美洲一些国家,都对职工持股计划感兴趣。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两国,约有300家公司实行职工持股计划。英国在非国有化过程中,把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作为主要政策之一来推行,90%以上的非国有化公司都有职工持股。

    (肖维湘供稿)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
发行时间:1997-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

    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是六个年代初,源于路易期·凯尔索等人提出的所谓“二元经济学”理论。其基本思想是,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还必须通过资本来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利。根据这种思想,他们提出,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既能鼓励公平而又能促进增长的制度,这种制度必须提供一种任何人都能获得两种收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结构,从而激发全体人民的首创精神和责任感,否则经济制度仍是以贫富不均而告终。为了解决一般工人无法获得资本收入的问题,凯尔索等人进一步提出了资本所有权泛化的途径——职工持股计划(也有叫雇员股份所有制)。

    职工持股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在企业(公司)财务上给职工一种赊账,使其获得资本所有权,以后职工利用这种资本所有权的收益来偿还赊账。这样,通过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多创造利润,而不是通过政府税收再分配,促进资本所有权的实现。从1973年开始,美国国会陆续通过16项关于鼓励职工所有制的法律,14个州通过了建立职工持股计划的法案,对促进职工持股计划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职工持股计划的基本做法有两种:一是不利用信贷杠杆的职工持股计划,公司直接将股票交给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小组),由委员会分到每个职工的帐户。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按其掌握的股票分得红利,用这些红利来归还赊帐,还完之后股票即属于每个职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雇主或公司对职工的无偿捐献,并不普遍。二是利用信贷杠杆的职工持股计划,这是美国职工持股计划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从外界获得优惠贷款,在企业内成立职工持股信托基金组织,负责具体转化为职工股票的有关事务。具体作法是:先设立一个职工持股基金组织,由企业(公司)担保,该组织向银行或其它金融企业贷款,用贷款购买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票,保留在“悬置帐户”中,每年从公司利润中按预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交职工持股基金组织用来归还贷款,并相应冲减“悬置帐户”上的股份,同时相应增加每个职工帐户上的股份。职工持股信托基金组织,每年从公司利润中提取多大比例归还贷款,由每个公司自行决定,一般是工资总额的10一25%。归还年限每个公司也不一样,有5年、7年,最长12年。

    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公司的职工,既是股东,又是雇员。这些公司一般都很重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强化经理人员和职工的沟通渠道。这些公司由经理人员、工会干部和外聘专家组成董事会,聘请经理负责经营管理。有的公司成立职工参与委员会(小组),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进行民主监督。职工持股的股票,不准对外转让。职工离职或退休,由公司职工持股计划委员会收购。推行职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职工由雇员变成了所有者,而且增加了收入,因而增强了安全感与参与感,明显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协会对239家成员公司调查的结果表明,75%的公司认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后,职工的主动性和公司的生产经营大大改变或有所改变。

    职工持股计划在美国发展比较快,关键在于国会通过一系列促进职工持股的立法,从法律上允许使用信贷杠杆来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这些优惠政策既对公司和雇主的鼓励政策,对银行的鼓励政策,也有对职工的鼓励政策。如1984年“减少赤字法案”规定,在清算、兼并、合并等过程中,如将公司股票30%以上卖给职工持股,并将转让收入用于再投资,可获得这部分财产转让免税优惠。有关法规还规定,职工持股向银行贷款归还本息部分,从公司所得税的税收基数中扣除,可以免税;银行给职工持股贷款利息收入,50%可以免税;对职工持股掌握的股票红利收入分配给职工部分和还贷部分都实行免税。据统计,美国近几年来鼓励职工持股的减免税额,每年达25亿美元。

    美国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调查表明,一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经济健康运行;二是避免一些企业倒闭;三是替代了其它福利计划;最后是非国有化。职工持股计划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目前美国约有9000多家职工持股的公司,800多万职工,职工持股已分布到各行各业。现在,职工持股计划已引起国际上一些国家的重视,正向国际化发展。八十年代美国通过一项法案,支持中美洲地区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埃及、韩国、菲律宾及中美洲一些国家,都对职工持股计划感兴趣。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两国,约有300家公司实行职工持股计划。英国在非国有化过程中,把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作为主要政策之一来推行,90%以上的非国有化公司都有职工持股。

    (肖维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