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技术进步亟待四个转变
发行时间:1997-10-20
网站编辑:郭飞
来源:研究所

技术进步亟待四个转变

郭  飞

    一、从重基建、轻技改向抓基建、重技改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热衷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忽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八五”期间,这种重基建、轻技改的格局更加强化。实践证明,重基建、轻技改不仅会造成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而且也不能从整体上改变我国技术的落后面貌。一方面,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新建同样企业相比,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优点。另一方面,忽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非但不能很好地“激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而且还必然会使现有企业患“技术贫血症”,从而导致设备陈旧,工艺老化,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竞争力差。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尚不到百分之三十,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百分之六十至八十),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这与我国长期忽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有密切的联系。当然,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并不排除根据需要新建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具有较高技术起点和较好经济效益的重大项目。

    二、从重引进、轻创新向抓引进、重创新转变

    十八年来,我国在引进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不够,创新就更不够。我国引进的技术已被消化吸收的大约仅占百分之十,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更是风毛麟角。发达国家可以转让一般的先进技术,却不肯转让关键技术。而要获得这些关键技术,只有依靠本国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如果仅仅满足于技术引进,忽视甚至不搞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那就只能永远充当外国技术的销售市场,并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不仅落后于人,而且受制于人。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呼唤着我国尽早实现从重引进、轻创新向抓引进、重创新转变。

    三、从轻开发、低转化向重开发、高转化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开发重视不够,科技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我国科技队伍的人数已居世界前列,但大多数科技人员却分布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与发达国家中大多数科技人员分布在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未设技术开发机构,即使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有半数左右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近年来每年大约取得三万多项科技成果,然而,其中的百分之八十被束之高阁,只有百分之二十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形成产业的仅占百分之五,这与发达国家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既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严重掣肘着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可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呼唤着我国尽早实现从轻开发、低转化向重开发、高转化转变。

    四、国有企业技改投资主体从国家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无法成为技改投资主体,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国有企业在技改投资中发挥主要作用,才能为较大幅度地增加技改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力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并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呼唤着我国尽快实现国有企业技改投资主体从国家为主向企业主为转变。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21日)

技术进步亟待四个转变
发行时间:1997-10-20
网站编辑:郭飞
  
来源:研究所

技术进步亟待四个转变

郭  飞

    一、从重基建、轻技改向抓基建、重技改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热衷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忽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八五”期间,这种重基建、轻技改的格局更加强化。实践证明,重基建、轻技改不仅会造成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而且也不能从整体上改变我国技术的落后面貌。一方面,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新建同样企业相比,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优点。另一方面,忽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非但不能很好地“激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而且还必然会使现有企业患“技术贫血症”,从而导致设备陈旧,工艺老化,劳动生产率低,产品竞争力差。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尚不到百分之三十,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百分之六十至八十),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这与我国长期忽视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有密切的联系。当然,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并不排除根据需要新建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具有较高技术起点和较好经济效益的重大项目。

    二、从重引进、轻创新向抓引进、重创新转变

    十八年来,我国在引进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不够,创新就更不够。我国引进的技术已被消化吸收的大约仅占百分之十,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更是风毛麟角。发达国家可以转让一般的先进技术,却不肯转让关键技术。而要获得这些关键技术,只有依靠本国科技人员的艰辛努力。如果仅仅满足于技术引进,忽视甚至不搞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那就只能永远充当外国技术的销售市场,并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不仅落后于人,而且受制于人。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呼唤着我国尽早实现从重引进、轻创新向抓引进、重创新转变。

    三、从轻开发、低转化向重开发、高转化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对科技开发重视不够,科技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我国科技队伍的人数已居世界前列,但大多数科技人员却分布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这与发达国家中大多数科技人员分布在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未设技术开发机构,即使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有半数左右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近年来每年大约取得三万多项科技成果,然而,其中的百分之八十被束之高阁,只有百分之二十转化为生产力,最终形成产业的仅占百分之五,这与发达国家中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的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既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严重掣肘着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可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呼唤着我国尽早实现从轻开发、低转化向重开发、高转化转变。

    四、国有企业技改投资主体从国家为主向企业为主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无法成为技改投资主体,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国有企业在技改投资中发挥主要作用,才能为较大幅度地增加技改投资并提高投资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力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并大幅度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呼唤着我国尽快实现国有企业技改投资主体从国家为主向企业主为转变。

    (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