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整结构是战略性任务
刘玉辉 吴 凯
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来看,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不是速度上不去,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因而,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化解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推动当前改革和事关长远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调整结构的紧迫性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总量矛盾明显缓解,但各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基础脆弱,抗风险能力过低;第二产业过散、过滥,整体素质不高;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失调,产业内部关系不顺;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基础产业和设施极其薄弱,加工工业过粗、过散、过乱;原材料、粗加工工业、初级产品比重过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比重过小;企业集中度过低、大型企业过少,小型企业过滥、过多,生产能力过小,市场竞争力很差;区域经济结构趋同化等等。这极大地妨碍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目前这种结构性矛盾是全国性的,若不及时加以调整和治理,其危害和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二、大胆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当前应从下述方面着手:
其一,通过开发新产业带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把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和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生长点,就是大力发展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多、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产品。要正确处理基础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在继续加快基础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使它们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成长链。开发新产业,必须注意研究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发展趋势,走通过市场开发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开发的路子,既要注重产业分工的合理化,又要注重发展那些能够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产业和产品。
其二,通过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把当前国有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和动向,制定全国统一的合理而又有权威的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的统筹规划和有机统一,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出发,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基础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以及优势主导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从整体上促进国有存量资本的重组与结构优化,提高科学技术素质和经济结构的现代化、高级化程度。要力戒“一刀切”和一哄而起,要优先改造那些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经济牵动力强、市场覆盖面广、投资回报率高的优势企业和产业,扶优扶强,优胜劣汰。
其三,通过产权改革和资产重组促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要把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优化经济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与改组,应从解决企业规模不经济、专业化程度过低、地区经济结构雷同的问题入手,推进企业产权改革和重组步伐,加大企业改革、兼并,联合和收购的力度,鼓励弱质企业向优势企业靠拢,实行大集团战略、龙头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重组,组建生产社会化、营销市场化、管理现代化、经营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资产运营整体效益的不断提高。
其四,通过调整信贷和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既要盘活存量资产,又需优化增量结构,没有必要的增量就无法激活存量。而优化增量的关键是优化信贷结构和投资结构,无论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还是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都要以适度的增量注入来启动。要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强化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风险责任。打破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鼓励和推行联合投资、参股投资。加快信贷和投资立法步伐,规范信贷与投资的决策、审批、监管和责任,加强并提高信贷与投资的调控和管理质量。要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启动,准确把握并充分发挥投资与信贷的倍数效应,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优先解决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主导产业、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的增量资本,用新机制创造新活力,力戒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投资积习,走集约化经营的新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地区间、产业间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本结构,把信贷和投资增量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点和有效载体,向结构优化要生产力、要效率、要发展速度。
其五,通过调整市场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用市场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新对策解决结构矛盾。投资、信贷、技术改造、产权改革、产业政策等等经济活动都要纳入市场经济的新视野,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辐射和淘汰功能,促进经济结构不断的优化。当前要尽快扭转市场体系不健全、发育水平过低和市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和产权市场的步伐,继续大力完善市场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和机制。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关键是实行政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分开,加快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转换机制的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按照市场调节经济、政府管理市场的思路,重塑市场、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分工,各级政府主要管方针、政策、规划和监督,而不能干预企业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国家要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地区经济布局的有效引导和合理调控。(摘自《经济日报》1997年3月l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