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一厂一策转机制 综合治理小穷亏
发行时间:1997-04-20
网站编辑:广西梧州市二轻工业联合社
来源:研究所

一厂一策转机制  综合治理小穷亏

广西梧州市二轻工业联合社

    广西梧州市二轻系统,共有工业企业54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49家,在职职工10404人。近几年,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目前我市二轻工业基本形成了具有生产皮革塑料、五金机械、家用电器、食品制药、包装用品、鞋帽服装等六个大行业,58个大类品种的产业格局和年产值超五亿元的经济规模,占我市经委口工业总产值25%。但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批经济规模小、基础底子穷、历史负担重、经济效益差的“小、穷、亏”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与日俱增。

    面对我市二轻工业的严峻形势,局党政领导班子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确定了实施“一厂一策,对症下药,多轮驱动,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的转制解困战略。经两年多的实践和努力,使我二轻系统有一批“小、穷、亏”企业在困境中求得了生存,得到了发展。总结和回顾近两年来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的实践,我们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八种:

    一、以强带弱,联合经营。就是发挥本系统“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对“小、穷、亏”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实施这种联合经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上帮。就是由“龙头”企业的厂长兼任被联合企业厂长,充实和加强被联合企业的领导力量,帮助被联合企业领导班子提高整体素质。二是经营上扶。就是由“龙头”企业对被联合企业的经营生产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扶持,促使被联合企业在经营生产上克服资金紧缺、技术薄弱、管理落后的不足。三是利益上分。就是实行联合经营的企业在利益分配方面不搞“大锅饭”,帐户各自分开,核算各自独立,债权债务各自承担。这两年,我们已先后在18家企业实施了联合经营,对促进我市二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优势重组,合并同类。就是对系统内一些规模相等、技术相同、产品相近、优势各存的企业实行优化组合,促使这类企业重组优势,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上规模的实力。我们认为,企业技术相同,产品相近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必然会导致这些企业相互竞争,相互残杀,相互抵消优势,并最终造成企业的两败俱伤。因此,对那些规模相等、技术相同、产品相近,优势各存的企业实行优化组合,不但可以从最大限度上消除同类企业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残杀,而且可以在最大可能上帮助这类企业组成规模优势增强竞争实力。1993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市第一塑料制品厂、日用塑料制品厂和市鞋帽厂、制帽厂等四家规模相等、技术相同、产品相近的企业进行了优化组合的结构调整,使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亏损大幅度的减少。

    三、顶债租赁,让渡产权。这是一种由承租人以顶债偿还为形式,要求出租企业出让部分或全部产权的租赁经营。租赁期间,承租人不但要依时向出租企业缴纳租金,而且还要顶起出租企业的债务偿还责任,待按产权出让比例而顶起的债务全部还清后,产权出让部分全部归承租人所有。这种顶债租赁实际是一种盘活存量,让渡产权的形式,有利于企业减轻债务包袱,盘活存量资产,走出困境。

    四、抵押承包,公有私营。就是对一些经营无活力,发展无后劲,扭亏无指望的企业,在经厂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向社会或企业内部招标承包。然后,形成“资产是集体的,经营是个体的,资金是自筹的,风险是自担的”企业经营机制。承包者要以个人财产作承包抵押,承担有限责任,做到既负盈,也负亏。凡承包期内完成承包目标的,在分配上“按政策交足国家的,按合同交全集体的,按制度安排好职工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否则就以承包抵押作企业亏损赔偿。承包期内,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由承包者全权负责,是企业当然的法人代表,同时承包者还必须对企业集体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予以负责。因此,抵押承包是“小、穷、亏”企业逐步向公有私营过渡的一种形式。

    五、还权企业,民选厂长。就是依据《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小、穷、亏”企业中一些思想观念不适应,精神状态不适应,人员结构不适应,作风意识不适应的企业领导班子,采用民主选举厂长办法,还权企业,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这些企业真正做到“厂长职工选,决策厂长定”。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寄生茶厂和包装装璜材料厂推行了民主选举厂长的办法,效果都比较显著。

    六、腾地变金,盘活存量。这是“小、穷、亏”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土地,进行房地产转换,解决资金不足,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措施。我市二轻系统有不少企业潜在的土地资源收益难以显现出来,只能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因此,1995年以来我们把“腾地变金、盘活存量”作为“小、穷、亏”企业解困的一项改革举措,在局增设了一个房地产部,专门负责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房地产转换,变死资产为活资金的工作,使一些企业通过资产的运作,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找到了新的生机,走出了艰难的困境。

    七、一厂多制,母体分裂。这是有利于二轻“小、穷、亏”企业转制解困的一项有力措施。就是企业进行母体分裂,允许“多制并存”,既可以租赁承包,也可以嫁接外资;既可以断“肢”保体,也可以整体承包,什么能搞活就干什么,不拘一种形式,不搞一饭锅,转换机制一个,独立核算一个,自开炉灶一个,从而使企业“东方不亮西方亮”,真正走一条良性循环的新路子。自1993年以来,我系统已先后有12家企业推行了“一厂多制,分灶吃饭”的改革,使这些企业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得到了发展,有的企业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八、明晰产权。就是在追溯界定企业原始出资状况的基础上,经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将原来由联社投入的资金,包括增值部分,折为联社股,剩余部分为企业集体共有资产,并在共有资产中划出部分到职工,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1993年以来,我们已经先后在凉果厂、工艺厂和调速电机厂三个企业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组建股份合作制的试点,在明晰产权归属、股金分红、民主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关切度,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近两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方面,认真学习外地的经验,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大胆地摸索,取得一定成效。这里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权宜之计,也有长远之策。同时,也有三条深刻的体会:

    第一,一定要在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在实施“一厂一策,对症下药,多轮驱动,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转制解困的战略中,推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加大改革力度,每一步都伴随着企业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观念的转变决定机制的转换。比如我们在企业推行公有私营,有的职工就说“我是公有企业的主人,为老板打工我不干”;我们在企业嫁接外资,有的职工就认为这是“崇洋迷外”,甘当“洋奴才”;我们在企业实施“腾地变金、盘活存量”的改革举措,有的干部、工人就说厂长是变卖“祖业”的“败家仔”。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我们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摆在首位。通过学习,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并在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变“等、靠、要”为敢闯敢冒,增强了开拓意识;二是变“二国营”管理模式为开放性经营,增强了市场意识;三是变消极“找饭屹”为以改革促发展,增强了“二次创业”的进取意识。这样,我们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才有大思路,大动作,大成效。

    第二,一定要在明晰企业产权的主体上下苦功夫。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革以来,为了搞活企业,我们沿着“放权、松绑”的思路,先后尝试过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但效果并不那么理想,有的边转边亏;有的资不抵债;有的管理混乱;有的经营不善;有的资产严重流失。之所以这样,问题在于我们采取搞活企业的办法一直是在旧体制的框架里做文章,忽视了触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产权问题。因此,我们的企业改革、机制转换一定要在理顺产权关系,明晰产权主体上下功夫,要通过改革,使二轻集体企业形成一种产权主体明确,产权主体之间互相制约,产权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互相制约,经营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互相制约的有机的产权机制。只有建立这样一种有机的产权机制,二轻系统“小、穷、亏”企业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才能取得成效。

    第三,一定要在健全经营机制的工作上下苦功夫。我们知道,企业经营机制是由动力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自我制约机制、自我发展机制四个重要因素构成,其中动力机制主宰着其他三个机制。从二轻集体企业的情况来看,集体经济中“小、穷、亏”企业比国有企业要多得多,这不仅是因为二轻集体企业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最根本的原因是二轻集体企业的动力机制脆弱。这几年来,由于经营机制的缺陷和高薪的诱惑,二轻集体企业中出现经营能人和生产骨干“跳槽”现象,严重影响集体企业生产经营。这就要求我们在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中,首先要把所有者与生产经营者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财产关系由抽象的集体所有制变为经营者、生产者具体占有的新型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强动力机制,才会有自主经营的独立性,自负盈亏的责任性,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经营机制全方位转换。

一厂一策转机制 综合治理小穷亏
发行时间:1997-04-20
网站编辑:广西梧州市二轻工业联合社
  
来源:研究所

一厂一策转机制  综合治理小穷亏

广西梧州市二轻工业联合社

    广西梧州市二轻系统,共有工业企业54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49家,在职职工10404人。近几年,随着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目前我市二轻工业基本形成了具有生产皮革塑料、五金机械、家用电器、食品制药、包装用品、鞋帽服装等六个大行业,58个大类品种的产业格局和年产值超五亿元的经济规模,占我市经委口工业总产值25%。但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批经济规模小、基础底子穷、历史负担重、经济效益差的“小、穷、亏”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与日俱增。

    面对我市二轻工业的严峻形势,局党政领导班子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确定了实施“一厂一策,对症下药,多轮驱动,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的转制解困战略。经两年多的实践和努力,使我二轻系统有一批“小、穷、亏”企业在困境中求得了生存,得到了发展。总结和回顾近两年来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的实践,我们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八种:

    一、以强带弱,联合经营。就是发挥本系统“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对“小、穷、亏”企业实行联合经营。实施这种联合经营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上帮。就是由“龙头”企业的厂长兼任被联合企业厂长,充实和加强被联合企业的领导力量,帮助被联合企业领导班子提高整体素质。二是经营上扶。就是由“龙头”企业对被联合企业的经营生产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扶持,促使被联合企业在经营生产上克服资金紧缺、技术薄弱、管理落后的不足。三是利益上分。就是实行联合经营的企业在利益分配方面不搞“大锅饭”,帐户各自分开,核算各自独立,债权债务各自承担。这两年,我们已先后在18家企业实施了联合经营,对促进我市二轻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优势重组,合并同类。就是对系统内一些规模相等、技术相同、产品相近、优势各存的企业实行优化组合,促使这类企业重组优势,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上规模的实力。我们认为,企业技术相同,产品相近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它必然会导致这些企业相互竞争,相互残杀,相互抵消优势,并最终造成企业的两败俱伤。因此,对那些规模相等、技术相同、产品相近,优势各存的企业实行优化组合,不但可以从最大限度上消除同类企业间的相互竞争、相互残杀,而且可以在最大可能上帮助这类企业组成规模优势增强竞争实力。1993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市第一塑料制品厂、日用塑料制品厂和市鞋帽厂、制帽厂等四家规模相等、技术相同、产品相近的企业进行了优化组合的结构调整,使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了明显的好转,亏损大幅度的减少。

    三、顶债租赁,让渡产权。这是一种由承租人以顶债偿还为形式,要求出租企业出让部分或全部产权的租赁经营。租赁期间,承租人不但要依时向出租企业缴纳租金,而且还要顶起出租企业的债务偿还责任,待按产权出让比例而顶起的债务全部还清后,产权出让部分全部归承租人所有。这种顶债租赁实际是一种盘活存量,让渡产权的形式,有利于企业减轻债务包袱,盘活存量资产,走出困境。

    四、抵押承包,公有私营。就是对一些经营无活力,发展无后劲,扭亏无指望的企业,在经厂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向社会或企业内部招标承包。然后,形成“资产是集体的,经营是个体的,资金是自筹的,风险是自担的”企业经营机制。承包者要以个人财产作承包抵押,承担有限责任,做到既负盈,也负亏。凡承包期内完成承包目标的,在分配上“按政策交足国家的,按合同交全集体的,按制度安排好职工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否则就以承包抵押作企业亏损赔偿。承包期内,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由承包者全权负责,是企业当然的法人代表,同时承包者还必须对企业集体资产的完整和保值增值予以负责。因此,抵押承包是“小、穷、亏”企业逐步向公有私营过渡的一种形式。

    五、还权企业,民选厂长。就是依据《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小、穷、亏”企业中一些思想观念不适应,精神状态不适应,人员结构不适应,作风意识不适应的企业领导班子,采用民主选举厂长办法,还权企业,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这些企业真正做到“厂长职工选,决策厂长定”。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寄生茶厂和包装装璜材料厂推行了民主选举厂长的办法,效果都比较显著。

    六、腾地变金,盘活存量。这是“小、穷、亏”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土地,进行房地产转换,解决资金不足,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措施。我市二轻系统有不少企业潜在的土地资源收益难以显现出来,只能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因此,1995年以来我们把“腾地变金、盘活存量”作为“小、穷、亏”企业解困的一项改革举措,在局增设了一个房地产部,专门负责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房地产转换,变死资产为活资金的工作,使一些企业通过资产的运作,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找到了新的生机,走出了艰难的困境。

    七、一厂多制,母体分裂。这是有利于二轻“小、穷、亏”企业转制解困的一项有力措施。就是企业进行母体分裂,允许“多制并存”,既可以租赁承包,也可以嫁接外资;既可以断“肢”保体,也可以整体承包,什么能搞活就干什么,不拘一种形式,不搞一饭锅,转换机制一个,独立核算一个,自开炉灶一个,从而使企业“东方不亮西方亮”,真正走一条良性循环的新路子。自1993年以来,我系统已先后有12家企业推行了“一厂多制,分灶吃饭”的改革,使这些企业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得到了发展,有的企业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八、明晰产权。就是在追溯界定企业原始出资状况的基础上,经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将原来由联社投入的资金,包括增值部分,折为联社股,剩余部分为企业集体共有资产,并在共有资产中划出部分到职工,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1993年以来,我们已经先后在凉果厂、工艺厂和调速电机厂三个企业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组建股份合作制的试点,在明晰产权归属、股金分红、民主管理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关切度,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近两年来,我们在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方面,认真学习外地的经验,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大胆地摸索,取得一定成效。这里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权宜之计,也有长远之策。同时,也有三条深刻的体会:

    第一,一定要在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在实施“一厂一策,对症下药,多轮驱动,综合治理”、“小、穷、亏”企业转制解困的战略中,推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加大改革力度,每一步都伴随着企业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观念的转变决定机制的转换。比如我们在企业推行公有私营,有的职工就说“我是公有企业的主人,为老板打工我不干”;我们在企业嫁接外资,有的职工就认为这是“崇洋迷外”,甘当“洋奴才”;我们在企业实施“腾地变金、盘活存量”的改革举措,有的干部、工人就说厂长是变卖“祖业”的“败家仔”。针对这些模糊认识,我们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摆在首位。通过学习,增强企业干部职工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并在三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变“等、靠、要”为敢闯敢冒,增强了开拓意识;二是变“二国营”管理模式为开放性经营,增强了市场意识;三是变消极“找饭屹”为以改革促发展,增强了“二次创业”的进取意识。这样,我们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才有大思路,大动作,大成效。

    第二,一定要在明晰企业产权的主体上下苦功夫。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革以来,为了搞活企业,我们沿着“放权、松绑”的思路,先后尝试过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但效果并不那么理想,有的边转边亏;有的资不抵债;有的管理混乱;有的经营不善;有的资产严重流失。之所以这样,问题在于我们采取搞活企业的办法一直是在旧体制的框架里做文章,忽视了触及到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产权问题。因此,我们的企业改革、机制转换一定要在理顺产权关系,明晰产权主体上下功夫,要通过改革,使二轻集体企业形成一种产权主体明确,产权主体之间互相制约,产权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互相制约,经营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互相制约的有机的产权机制。只有建立这样一种有机的产权机制,二轻系统“小、穷、亏”企业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才能取得成效。

    第三,一定要在健全经营机制的工作上下苦功夫。我们知道,企业经营机制是由动力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自我制约机制、自我发展机制四个重要因素构成,其中动力机制主宰着其他三个机制。从二轻集体企业的情况来看,集体经济中“小、穷、亏”企业比国有企业要多得多,这不仅是因为二轻集体企业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最根本的原因是二轻集体企业的动力机制脆弱。这几年来,由于经营机制的缺陷和高薪的诱惑,二轻集体企业中出现经营能人和生产骨干“跳槽”现象,严重影响集体企业生产经营。这就要求我们在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中,首先要把所有者与生产经营者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财产关系由抽象的集体所有制变为经营者、生产者具体占有的新型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强动力机制,才会有自主经营的独立性,自负盈亏的责任性,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企业经营机制全方位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