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活资产 优化配置 提高效益
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
北京市第二轻工业总公司,手工业合作总社系统现有集体企业52个,职工总数3万余人,分布在家电、塑料、皮革、包装、文百、工具、五金、玩具等八个行业。几十年来,北京二轻集体企业为北京市地方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产品结构调整慢,以及企业负担沉重等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在乡镇、合资、军工等各路大军的竞争下,市场逐渐丢失,生产规模日渐萎缩,产品滞销,开工不足,资金呆滞,生产经营十分因难,企业亏损面常年在50%左右,相当一批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生产难以为继,职工生活没有保障,“热点”企业不断增加。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感到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等、靠、要”是没有希望的,只有解放思想,立足自身,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对系统内集体企业做了认真分析:集体企业大多数在市内城区,地产与房产资源十分丰富,很多企业占地辽阔,厂房、设备众多,或地处繁华、黄金地段,却经济效益低下,甚至连年亏损。而且,资源分布也不够均衡、合理,有些经济效益好、产品有市场、有发展的企业,却因厂地狭小,发展受到限制。我们根据企业的这种实际情况制定了调整结构,优化配置,盘活存量,搞活企业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实施,比较好地发挥出集体企业在场地、厂房、设备等资源方面的优势,消灭了一批亏损企业,发展了优势企业,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1.调整合并,优势互补
几年来,为了治理亏损的集体企业,发展优势企业或有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实现优势互补,我们根据二轻工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被调整的企业涉及30户,其中划转外系统的7户,系统内合并的23户。通过调整使亏损或劣势企业的厂地、人员与优势企业的管理、产品相结合,既解决了亏损企业的出路,又使优势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产品在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
2.招商引资,盘活存量
企业利用地处城区、闹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和闲置的厂房资源大力兴办三产、合资、合作企业。几年来全系统共兴办三产网点260个,安排职工5700名,年营业额2.4亿元。合资办厂39个,总投资2770万美元。出租厂房5.1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2500万元。有相当一批企业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盘活存量,搞多种经营,都不同程度地缓解了企业的困难,有的甚至借此走出困境。
3.转让旧址,异地发展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三环路以内,有环境污染的企业要逐步迁出,并制定有减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是企业获得资金以求发展的重要机遇。几年来,共有13户企业全部或部分转让了原厂址,共计5.8万平方米,获得资金2.15亿元。企业用这部分资金在开发区建立工业基地,上技术改造项目,开发了新产品,或是偿还债务,减轻企业负担。转让旧址对二轻集体企业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4.合理配置,壮大优势
北京市商标印刷三厂是我国最早从事塑料印刷、塑料软包装生产的企业,特别是近十年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拥有三条复合软包装生产线,产量3000吨/年,产值9000万元/年,此规模目前在国内排第五位。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市场需求看,也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但是,以该厂目前的经济状况看,“八五”以来的技改贷款尚有1700万元未还清,如果再走贷款和靠自我积累的路子显然是不行的,从生产场地上看,该厂已无发展余地。
我系统所属企业北京华盾塑料包装器材公司,1993年从日本引进了一套塑料复合软包装生产线,具有90年代水平,但是由于管理、技术等种种原因,目前未能达产,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从这个行业发展规律看,1986年以来,我国许多塑料厂家引进一条生产线,由于形不成经济规模,现在都陷入因境。所以把这条生产线调整给商标三厂,是客观的、经济的,对二轻行业和双方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经二轻总公司出面,两个企业经过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华盾公司将生产线连同债务全部转给商标三厂,商标三厂采用租赁厂房的方式就地生产。目前这条生产线已正常投产。预计塑料软包装材料年产量可达4000吨,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可见,通过调剂设备,重组资产可以避害趋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益。
5.输出设备,死钱变活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更新换代很快,企业有很多闲置的或需更新的设备,产生不出应有的效益,全系统这类设备约有1亿元,我们经过调研发现,有些产品在北京地区没有市场,但是在不发达的地区却有市场,所以将闲置的设备输往这些地区是很好的出路。如北京丹尼尔食品饮料公司生产的碳酸饮料,在北京市场越来越难以立足,生产设备能力过剩。他们经过调研发现蒙古的乌兰巴托市,碳酸饮料市场广阔,经过一定渠道洽谈,该厂以设备、技术、折价作为投资与当地厂商合资在乌兰巴托市建立饮料厂,经预测一年就可收回投资。这样,使生产周期已近完结的设备,重新焕发青春,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打算在2000年之前重点解决地处二环至三环路之间的41家企业,其中转产10户,改造18户,转让13户,预计收回资金10亿元。对留在三环路以内的18户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三养二,建立档次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外贸、餐饮、购物。旅游等三产企业,三产总营业额达10数亿元。对于从市区撤出的工业企业,与二轻原有的京郊企业一起,根据新的产品结构重新组合,把资源配置到投入产出率高的企业,建立起塑料制品、家电、皮革、轻工机械、室内成套装饰、现代办公用品、包装材料、五金工具及铝业等八个轻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