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社改革与建设
论联社的性质及其任务与作用
马希锵
联社是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简称,是指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企业和企业集团,以资产和经济活动为纽带,为着共同的利益和发展,自愿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也是其成员单位的领导和服务机构。
联社性质的这一确定,一方面说明了联社是一种集体经济组织。因为它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的固定场所和设施,有一支从业人员队伍.有一定量的自有资本,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另一方面说明了它既不是行政主管部门,也不是一般的联合组织。因为,(1)它在党和政府与企业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既向企业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又为党和政府制订政策,指导生产,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由于在物质利益上与企业的一致性,它又代表企业向党和政府反映它们的要求。因此,它同政府的工业主管部门的性质和职能有所不同;(2)它直接担负着指导、维护、协调和服务于成员企业发展生产,壮大经济实力,不断改善广大职工(社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任务,因此,它同各种协会、学会和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的性质和职能又有着严格的区别。
手工业联社是我国合作事业发展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联合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能够继续存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由于: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轻集体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但是,二轻集体企业一般来说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决定了它的发展的不稳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需要进一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技术的联合,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去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联社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属于并且推进更高层次的联合,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一,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求联合起来,发挥群体优势,不断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对此,联社可以从中协调、扶持。其二,联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情况,引导企业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灵活经营,适应多变的市场要求,尽可能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
第二,二轻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两方面的关系,即相互竞争更为激烈,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作用更为普遍。二轻集体企业也同样存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也正由于这两方面的关系,促使他们实行平等互利的联合。联社的存在,反映了二轻集体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要求。联社发挥资金、技术、经营三大优势为成员单位服务,有重点地、分期分批地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使它们发展起来,它们又回过头来帮助其他集体企业发展生产。这是历史形成的二轻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
联社的性质决定了联社以服务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其具体的工作任务,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导集体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改革,推动集体企业的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商品生产和经营,开展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咨询活动。
第二,维护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维护集体企业的社会地位。联社以其集体企业的代言人身份,为集体企业讲话,同时向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有关政策问题。
第三,促进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联社以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为企业服务的宗旨。
第四,联社通过各项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基层企业服务,并管好集体财产,运用联社资金、培养人才、开展供销业务,搞好福利设施等,增强集体企业的技术经济实力。联社为什么要以服务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呢?这是由于;(一)联社作为集体企业的经济联合组织,必然具有服务的职能。四十多年来,随着手工业发展为二轻集体工业,联社已经拥有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形成了相当的经营业务范围、经营业务渠道和场地,培养造就了一支经营业务和专业技术队伍。联社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就是依存于集体企业,服务于集体企业,才使自己逐步形成资金、经营、技术三大优势。因而也必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三大优势,较大规模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并协助基层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二)集体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求联社为它服务。集体企业大都是小企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涉及的行业众多,实行多品种、多层次、多渠道生产经营活动,同各方面的供销业务关系和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也错综复杂,需要联社为它们说话、办事,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比如,维护集体企业的正当权益,反映集体企业的呼声和要求,并且根据平等互利原则,组织成员单位之间的互助合作,以求得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共同发展。
各地联社从当地集体工业的具体情况出发,服务手段的侧重面有所不同,但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集体工业的发展。
现实告诉我们,联社与集体企业已经客观地形成下同舟共济、相耳依存的关系,成为集体工业经济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联社不为企业服务,联社的存在就缺乏生命力;如果撤销联社,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
四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联社在指导二轻集体企业发展生产,不断满足消费需要,增加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组织供应原材料、燃料,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现在,各级联社供销机构的职工达9000余人。有相当多的原材料、燃料由这些供销机构组织供应,为二轻工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组织和领导企业发展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我省二轻集体企业从1973年至1995年的23年中,由于生产的发展,向国家交纳税金1151672万元。与此同时,二轻集体经济也取得了不断巩固和壮大,新中国成立后至1994年二轻集体的自有资金830378万元。
第三,指导企业不断调整企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度规模经营是手工业向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企业具有扩充实力,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另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被推向了难以维持生计的边缘。不少市县联社根据优化组合上产要素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办法,调整企业结构,有计划地兼并小穷亏企业,加快了二轻集体工业的发展。
第四,依靠科技进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联社一方面指导企业依靠原有的设备和技术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走武装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依靠和发挥联社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实现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推进技术进步,从而大大改善了企业的技术装备状况,提高了生产能力。
第五,指导企业加强管理,从传统管理逐步实现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管理方式。在联社的指导下,从80年代起,逐步推广应用科学管理方法、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六,继续发挥互助合作精神,组织并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二轻集体经济。我省二轻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状况,铁路沿线、交通方便、距大城市近的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快,而边远地区、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信息不灵,发展就比较缓慢,处境比较困难。省联社一方面从中协调,组织这两类地区结成对子,进行具体帮助;另一方面以自身的优势,扶植这些困难地区增强“造血”功能,走脱贫致富的路子。
第七,举办文化教育事业和集体福利事业,增强职工对集体事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各级联社从自身的经济实力出发,举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和集体福利事业,不断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联社举办的科研所、学校、医院、疗养院等单位共45个,为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作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