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解决劳动就业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发行时间:1996-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解决劳动就业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从最近召开的全国劳动工作会议上获悉,“九五”期间,我国城乡将有7200万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城镇企业中至少有1500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3亿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规模将达4000万人。劳动就业形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据劳动部门分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今后一段时间突出的任务是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将明显减弱。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基数小,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九五”期间,仅在城镇就有5400万人需要就业,而按照国民经济的增长计划测算,同期城镇仅能安排3800万人,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00年,城镇失业人数将达1600万人,失业率将达到7.4%。

权威人士指出,要想实现“九五”期间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关键是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今后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合作经济及其他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大力发展以安置就业为主要任务的劳动服务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要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基本手段。这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通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来解决。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严格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的盲目转移。

解决劳动就业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发行时间:1996-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解决劳动就业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从最近召开的全国劳动工作会议上获悉,“九五”期间,我国城乡将有7200万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城镇企业中至少有1500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3亿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规模将达4000万人。劳动就业形势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据劳动部门分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今后一段时间突出的任务是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将明显减弱。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基数小,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九五”期间,仅在城镇就有5400万人需要就业,而按照国民经济的增长计划测算,同期城镇仅能安排3800万人,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00年,城镇失业人数将达1600万人,失业率将达到7.4%。

权威人士指出,要想实现“九五”期间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关键是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今后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集体合作经济及其他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大力发展以安置就业为主要任务的劳动服务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要把职业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基本手段。这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通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来解决。同时,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严格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的盲目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