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向内加快发展再创新业
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 龚竹
在大中型企业中如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企业求生存、增活力、促发展的根本所在。两年来,宝钢建筑维修公司建筑工程分公司在这方面作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经济效益连年翻番,1994年利润从上年19万元,一跃为252万元,1995年预计可达到360—4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信得过的职工队伍,为公司的壮大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一、统一思想,在转变观念上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建筑工程分公司的前身是房修大队,主要承担宝钢生产性房屋、钢门窗的维修任务,讲到底是一个吃“皇粮”的单位:施工任务由上级下达,施工机具由上级划拨;职工吃大队的大锅饭,大队吃公司的大锅饭,经济效益上不去,企业缺乏竞争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1993年转机起,他们采取“三增强、三提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上。
1.增强主人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政企分开,两权分离,使企业获得法人财产权,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有了更为有效的途经,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仅是一句政治口号,而且有了实质性的经济利益的充分体现。为把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内真正落到实处,这几年他们先后多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共商企业大政方针,先后出台了《奖金分配实施意见》、《劳动纪律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实施工时定额管理的试行办法》、《安全生产百日“三无”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加强设备工器具管理的实施意见》等,让职工真正当上了主人。
2.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如果职工没有竞争意识或竞争意识不强,就会失去市场;只有具备强烈的市场经济的意识,才能以企业的荣衰为己任,立足岗位,自强不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这几年,建筑工程分公司为了找米下锅,分公司外协组的同志不怕艰辛,四面出击,千方百计到处揽活,不管工程项目大小,困难再大,哪怕只有几千元的工程也从不放弃。两年来,先后为分公司接到计划外任务3000多万元,为公司争了光,创了效。
3.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企业信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就是效益”,这两句话千真万确。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不仅为企业创效益,同样为个人多增加收入,做主人首先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只为个人利益着想。因此,为了树立公司的“优质”金牌,他们把企业和职工的责、权、利紧紧连在一起。1994年分公司在为宝钢(集团)公司焦化浴室装修中,发生磁砖爆裂事故。经调查是磁砖火候未到位,属磁砖本身质量问题。但他们二话不说,立即返工,因而得到甲方称赞。他们还由此订下一条规矩:施工质量问题,或甲方不满意的地方,一律推倒重来,因返工而发生的费用全由施工班组承担。
二、苦练内功,在队伍整体素质上实现新提高
市场竞争,讲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占领市场,归根结底取决于职工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技术素质的提高。近几年大量宝钢三期征地工进入分公司,致使技术力量不足,队伍素质不高;分公司管理人才也严重缺乏,如果碰到稍复杂一点的工程,往往显得束手无策。面对如此现状,分公司没有观望、等待,更没有退缩,并深刻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有活力,要有竞争力,关键在于队伍自身是否具有立足市场,占领市场的本领。为了尽快提高队伍素质,他们根据不同层次,断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办管理学习班,由公司领导授课,主要讲授市场营销、工程预决算、工程管理、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等内容,帮助管理人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熟悉管理业务,从而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两年来,公司承接的几百项大小工程,没有一项工程由于管理不善而亏本,每项工程都成为赢家。
2.对指挥层进行工程管理、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一项工程完成的好坏与指挥者指挥的优劣密切相关,分公司把这个重任落到了各作业长、工区长身上,由他们担任特定的工程负责人。为了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和复杂的企业人际关系的羁绊,他们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合理组织施工和队伍的敢抓敢管、善抓善管上,培养他们根据工程实际合理组织施工的能力,做到人尽其用,不窝工,多产出。同时,培训他们如何去管人,如何搭准群众的脉搏,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两年来,指挥层不但学会了如何去指挥、组织生产,带着队伍干,而且学会了精打细算,降低成本,为公司的经济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进行不同形式的全员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影响到公司的声誉,而且与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因此,他们每年都要利用休息日和假日,分期分批对全体职工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目前已有24名职工取得了上海市建工局颁发的屋面防水上岗证书。此外,结合宝钢三期工程建设的需要,开展以三期围墙、指挥部变电所改造、钢管浴室等施工项目为标的技术练兵活动。分公司还制订了人才激励政策,对优秀人才,不但给予重奖,而且,把他们充实到技术骨干岗位上。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重要的是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促进了分公司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两年他们干了无数个“骨头”工程,硬是一个一个被啃了下来。1994年初,他们承揽了宝钢三期绿篱围墙施工任务,其中在开挖一段长达600米的基础坑时,碰到了三合土路基。在机械无援的情况下,职工们硬是一镐一镐,一铲一铲完成了施工任务。1995年他们承担“金牛多功能会议室”装修业务时,正值百年不遇的高温,在通风条件极差的“闷罐”里,天大热、人大干,38℃坚持在工地施工,尽管每个人衣服被汗水浸湿,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新工艺、新设计、新材料日新月异,为了掌握新技术,他们提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1994年他们开始承接铝合金门窗隔断的任务,过去他们从未涉及过。在一无图纸,二无技术的情况下,二工区的盛贤亭班组职工每天下班后到外单位的铝合金加工点学习技术,一去就是几个小时,回厂后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掌握了铝合金加工技术。目前,这项业务生意兴隆,应接不暇。去年他们发现宝钢厂区内大量屋面年久失修,施工量很大,而过去这部分任务大多外委。为此,分公司举办了防水工培训班,承接了宝钢(集团)公司大量屋面大修任务,得到(集团)公司的好评。1995年他们又承接了指挥部变压器站的改造项目和设备仓库大面积轻钢龙骨吊顶项目。这些项目以前也都从未干过,但职工们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为公司开辟了一条又一条财路,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上规模,在经济效益上再创新记录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企业要取得飞速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必须主动出击,在出大手笔、写大文章上下功夫。实践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有了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管理出众的队伍,就可达到此目的。
任何一个建筑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队伍上,因为有了一支坚不可摧的队伍,本身就是一个“无价之宝”,任凭各种风浪,这支队伍都可以去抗衡,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正是由于1994年他们在抓队伍上打下了一个较扎实的基础,特别是经过几年环境恶劣的工程的锻炼,队伍无论在作风上、技术上、管理上都有新的突破,为分公司“上规模、出效益”才有了良好的基础。
1995年初,分公司为了使经济效益在上年基础上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提出要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的战略思路。过去分公司承接的项目都是一些小项目,费用小至几千元大到几万元,争到一个十几万、二十几万工程就算大工程、重点工程了。他们认为,小工程要接,但更要有魄力、有胆量承接大工程或特大工程。1995年他们先后承接了指挥变电所改造工程、宝钢五号门外事楼装潢工程、“金牛分公司”装潢工程、油脂库中转库工程、设备仓库大面积吊顶工程等大工程。尽管在施工中他们碰到的问题和矛盾不少,但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奋力拚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分公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目前,分公司的业务已由过去简单的配玻璃发展到工程建筑装潢;由简单堵漏发展到屋面防水工程;由过去接临时电线到独立完成变电器房的设计、安装、调试;由过去简单砖瓦建筑向钢结构建筑施工发展,业务范围扩大,工程量、难度跨越丁一大步。分公司的信誉迅速提高,主动要求分公司施工的单位纷至沓来,全年业务量均超出上年的水平,分公司上半年工程量为去年同期的3倍,利润比前两年也有大幅度增长。但分公司并不为此而自满,他们决心立足宝钢,瞄准大市场,力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