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改革 苦练内功 加快发展
宝钢综合开发公司 陆克勤
开宝印刷厂是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综合开发公司的国家所有、集体经营企业。全厂115人,主要承接书版、报刊、高级纸品、零件、商标、名片等印刷业务。近几年来,该厂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印刷市场和纸张价格大幅度上升的严峻形势,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内部配套改革,苦练内功,使工厂获得了勃勃生机和较快发展。199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一千万元。同年印刷厂被宝钢集团企业开发总公司评为文明单位。开宝印刷厂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快发展,主要是在深化改革,苦练内功上下了功夫。
一、高起点调整,走自我发展之路
开宝印刷厂的前身是宝钢(集团)公司教委的文印室,1989年划归企业开发总公司并成为独立核算单位。职工的来源多数是家属工、征地工和宝钢富余人员,印刷企业对口调入的不到10%。多数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又偏低,技术水平难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也一度停留在活字铅印的水平上,不仅劳动效率提不高,而且印刷品的质量也不能满足现代化宝钢的高标准要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开宝印刷厂为求生存,决定高起点进行技术改造,把提高效益与印刷质量依托到最佳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条件上。1989年,根据宝钢印刷需求和宝山地区报刊印刷市场的发展,厂领导下决心贷款对铅印旧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更新改造,坚持高起点购进胶印先进设备。与此同时,强化职工培训,苦练内功。这一年购置了华光照排系统,开设电脑激光照排印刷报刊的项目。由于职工技能素质一时跟不上,印刷报纸刚上马时非常吃力。电脑排版错字比例高,有时编辑校稿修改对了,却又给电脑操作工误打错了。四开版的《宝钢日报》的修改,三校一般只需2个小时,他们硬是从晚饭后一直干到深夜12点,该厂从领导到每个职工都定下一条规矩,完成不好一天的印报任务决不下班。由于严格要求和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职工操作技能有较快提高,不到半年,就承担了宝山地区8家报纸的印刷任务。现在该厂电脑排版操作工已发展到20多名。最近在企业开发总公司范围开展电脑操作比赛,开宝印刷厂派出四名职工参赛,结果囊括了前四名。接着彩印项目上马,彩印品与1993年前委托市印厂的印品相比,已经看不出有两样了。前不久,厂又增添了全进口胶印机和高级纸品印刷机,印刷产品均满足客户的高标准要求。设备的高起点开发和职工素质的同步提高,使该厂生产稳步发展。1989年以来,薄利的开宝印刷厂年产值逐年增加,已接近一千万元,职工收入也跟上了宝钢工资的同步增长。
二、深化内部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随着宝钢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开宝印刷厂结合印刷行业特点和本厂实际,坚持“以改革激发企业内在动力,推动内部全面管理”的原则,进行调整生产结构、实行经济承包、搞活内部分配、改革用工制度等一系列内部配套改革。
开宝印刷厂在铅印基础上发展胶印,目前又开发了高级纸品电脑用纸和无碳复写纸的印刷,其内部生产结构进行了大调整。首先,随着生产设备的改造,调整人员结构。铅排工段由原来29人缩减到14人,减下的大部分人员转岗搞铅印机印刷。原铅印机印刷职工再调整一部分到胶印机印刷,因印刷机原理基本相同,很快熟悉了胶印印刷。同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岗位竞争,招聘业务员和电脑操作工,使印刷关键性岗位配备上合格人选。与此同时,还引进印刷人才。该厂代理副厂长苏洪俊曾连续三届获上海市劳模、市郊县青年印刷十大精英称号,于1993年调入后立即解决了胶印一系列问题,彩印上马、开发商标印刷、高级纸品上马都很顺利。该厂还选送通过青工技术比武产生的尖子到印刷质量好的《文汇报》社和生产华光照排系统的厂家进行学习深造;并在厂内建立新的上岗培训制度,考核不合格一律作下岗处理;全厂有十几对职工参加拜师学艺活动,签订合同进行训练。近年来已有三位徒弟在比武中超过师傅水平。厂的干部和作业长也分批参加了宝钢(集团)公司现代化管理知识学习。经过各种培训,全厂干部提高了管理水平,工人提高了操作技能,适应了生产发展需要。二是实行经济承包,加强业绩考核,搞活内部分配。该厂是委托法人,其产供销和责权利为一体,同时对上又实行经济承包,内部分配实行岗效薪级工资制。近年来,厂的经济承包均进行合理分解,直至分解到每个个人,完成经济承包指标与岗薪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实行岗薪工资动态管理,定岗定级的岗薪工资只是档案工资,与个人实际分配所得不完全一样。首先是岗位薪级定好后,每人取出0.2系数,将这0.2系数划分成4个等级进行考核分配,即按逐年实绩考核晋升,突出者可连升二个等级,次者升一级,差者则降级,直至降到按上海市职工收入最低工资标准。其次按月实绩考核分配。凡印刷流水生产线的职工按计件入时考核。规定每小时应完成的件数,其超额部分再折算成工时。非生产线生产职工按工作量折算成时间进行考核。再次是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定额消耗等各种因素列入计分考核,每项考核均有细化标准,如装订配页,每配错一页扣一分,则扣奖20元。计分考核在分配时先于和重于计时考核。全厂对上承包利润指标,对内按毛利进行承包核算,考核都紧紧围绕实现本厂“高质量、短周期、优服务”的工作目标而展开,因此,内部管理力度大大加强,改变了以往业务不多,客户意见不少的现象,克服了印刷行业薄利对厂的影响,实现了岗薪工资与宝钢(集团)公司同步增长的目标,同时每年还为公司创利数十万元。三是改革用工制度。开宝印刷厂实行全员合同制,工人与厂签订劳动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同时,严格实行定岗定编制度,对生产岗位进行劳动测评,凡不满6个半小时工作量的岗位坚决合并。该厂为了鼓励下属四个工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厂与工段签订的承包合同中规定,凡工段富余人员可随时送交厂部管理。激励下属四个工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了这个用人“政策”。厂部再紧紧抓住新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扩大生产,安排富余人员。这样,厂内职工自觉提高劳动技能,争取一岗多能,基层工段和班组尽量合并岗位,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压缩出部分富余劳动力分配到新岗位,创造新的价值。近几年,该厂开发胶印名片印刷、高级纸品印刷,增加胶印、电脑设备等所需20多名职工都从富余人员中安排,增设备、增岗位,不增实员,真正做到人尽其用。
三、加强工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印刷企业要正常进行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和按期交货,工艺管理是基础。开宝印刷厂针对家属工占多数,且在三十岁左右才调入该厂从头学习印刷工艺的情况,在抓培训、打基础的同时,在管理上也建立起明确的工艺规程、质量标准、质量检验和控制体系,加强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确保产品质量。一是加强设备管理。开宝印刷厂重视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使设备处于先进状态,这为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创造了条件。为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正确掌握和使用,充分发挥先进设备能力,该厂对印刷设备建有台帐、点检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要求操作人员熟悉机器性能和操作要领,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印刷任务,而且印刷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好评。二是坚持材料标准和稳定材料来源。该厂所用材料一般都经过试用和检测,只有能保证质量和满足客户要求的才稳定其材料来源。由于上海本地造纸厂纸张质量好,外地有些纸张质量不稳定,因此,确定只使用上海的纸张。印报用的新闻纸也是经过试用和检测后在浙江一家造纸厂定点采购的。这样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避免了盲目采购,不仅保证质量,还降低了材料成本。三是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开宝印刷厂根据印刷品文字不糊不花、墨色厚实、网点清晰、质感强、还原好、正背面套印准、无差错等印刷要求,分别制定了印刷书版、零件、报纸等的各种质量标准,并在各工序设立质量监控点,严格执行文字初校、样张检查、印刷底板检查、台机签样、装订毛书检查、锁线抽查、半成品和成品检查等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不合格品不出厂,切实抓好质量标准体系落实。全厂共确立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的三大标准体系,做到质量管理有规可循,考核有规可依,处罚有据。四是把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挂钩。印刷有一字值千金之说,如报纸印错一个日期,将全部报废。因此,必须严格质量考核,实行重奖重罚,奖要奖出十倍于劲,罚要罚出十分警惕。因而,保证了厂各项制度得到贯彻,质量效益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