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中小工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魏盛鸿
中小工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为大工业配套,满足日益丰富的人民生活需要,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时税收入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纵观我国中小工业发展的历史即可显现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旧中国凋零破碎的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小工业撑起子新中国的工业基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中小工业,六七十年代的“五小工业”,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和街区工业,八九十年代瞩起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填补着大工业的遗缺,支持着大工业的发展。正是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小工业企业与大工业相辅相成的发展,才构成了我国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促成了我国工业的整体繁荣。
历史事实证明,在发展大工业的同时发展中小工业,才能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工业体系,才能全面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对工业品的需求,也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
繁荣。更何况基于产品与产业的生产特点、规模经济的合理效益、产品供求的客观规律等
多种因素,使得许多工业品的生产只能以中小规模来组织,才能更科学、更有效、更经济.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能忽视中小工业的发展。 历史的教训至少应给我们以下启示: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出发,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为依据,以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为目标,制定发展中小工业的正确战略,并从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保证正确发展战略的实施。只有这样,中小工业才能健康发展,整个国民经济
才能有序而高效地运行,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一种忽视中小工业发展的倾向又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地区和部门片面理解“抓大放小”的改革措施,对中小工业的发展和改革放任自流,任其在改革和调整的进程中自生自灭,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我们毫不否认,我国中小工业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确实存在一些弊病,需要改革,需要调整,但这决不意味着放弃对中小工业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对中小工业的改革和调整是我国整个工业体系改革和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和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小工业从所有制结构、产业及产品结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内部机制等方面更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中小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决不是其它。为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构造我国合理面科学的工业体系为目的,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小工业发展的战略,将其纳入我国工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之中,针对不同的行业,针对乡镇企业、街区工业、地方国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不同类型,针对中小工业的不同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与调整措施,从政策指导、行业规划、市场导向、科技支持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保证改革和谓整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从而使我国的中小工业真正进入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