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推进上海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 王进胜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
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
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我们推进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
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和调整完善所有
制结构的大环境中考察和研究。党的十五大提出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要求,这
为集体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大发展空间。当前,国家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对国有企业
实施战略性调整,其调整的结果将会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国有经
济在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部门仍将占支配地位,但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将会减少,甚至可
能会在某些行业中退出。同时,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降低。而发展集体经济既可填补国有经济退出的“空白”,又可确
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所以,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看,大力发展
集体经济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如何加
快经济发展,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以十五大精神为指
导,紧密联系上海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推进上海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这是我们上
海每个集体经济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就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意见。
(一)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中,扩大集体经济阵地,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使之成为上海经
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上海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最为集中的特大型城市,国有经济占有比
重很大,为上海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固然是上海优势所在,但我们
应该看到,这个优势是在百年工业基地和四十多年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在改革开放
的八十年代以前,上海的工业产品,特别是轻工产品,几乎全国一统天下,随着改革开放的
逐步深入,这种局面正在逐步打破。先是苏、常、锡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接下来是广
东沿海地区“三资”企业又席卷而来,近几年四川“长虹”、青岛“海尔”、江苏“春兰”各领风骚,成为家用电器“巨无霸”,冲击着上海。从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来看,有些省市超过了上海,应该说上海底子比他们厚,基础比他们好,那么原因在那里呢?我以为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他们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搞得比较好,集体经济发展得比较快。据有关资料统
计,以一九九五年为例: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占34%,集体占37%,集体工业的
总产值已超过了国有工业的总产值。从各省市情况来看,浙江、江苏、山东等集体工业都
超过45%,而上海集体工业仅占18.6%,名列30个省市的第23名。这些情况应当引起
我们思考。我们要在完善和调整所有制结构中扩大集体经济的阵地,把加快发展集体经
济作为上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做好在调整所有制结构中加快发
展上海集体经济这篇大文章。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可采取“四个一块”的办法组织
实施:一是“扩张一块”,通过集体经济的自身发展,增大集体经济占有比重。二是“转换一
块”,通过将一批国有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让职工出资买断国有资产的形式,把国有
经济转换成集体经济。三是“渗透一块”,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化改制中,按照投
资主体多元化原则把集体经济向国有经济渗透,增大集体经济覆盖面和占有的份额。四是
“吸纳一块”,走与其它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道路,吸纳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混合经
济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结合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 ’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调整所有制结构,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
境,提供了一个极大发展空间,但这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唯有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多
种实现形式,推进集体经济自身的改革,才是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纵观我国集体经济四十多年的发展道路,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也走了
不少的弯路,把集体经济办成了“二国营”,这是一个很大失误,严重地束缚了集体经济优
越性的发挥。可以说时至今天,这种情况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上海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找能够极大
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从前几年上海和各地改革的实践来看,股
份合作制是集体经济一种较好的有效实现形式,应当成为集体企业改革转制的一种主要
模式。它既符合集体经济联合劳动、合作经营、共同致富的基本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
基本要求,同时又比较适合集体经济生产力水平的现状,因而比较适用于本市大多数中
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制。而对一些经济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产品能级较
高、竞争能力较强的集体企业,可以进行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对极少
数大型的集体企业,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本着自愿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以
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大开发、大项目、大工程为载体,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界限,组建
企业集团,实现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对于那些资产负债率尚能控制在承受范围之内、资
产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度较高、尚不具备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集体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采用租赁、承包、购并、托管、出售等进行改制、改组,对于那些严重亏损、难以挽救和资不抵债的企业,应该在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破产。
(三)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
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是上海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海集体经济的发展如何结
合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认准方向,正确定位,这是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研究的课题。
按照到2010年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初步确定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
市的地位的奋斗目标,本市确定了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壮大第二产业,积极发展高
科技、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都市农业的调整产业结构方针。上海集体经济的发展,应该按
照“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的要求,根据上海特大型城市的实际,结合集体经济规模小、
投入低、机制活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形式多样、灵活机动、贴近市场的优势,开拓发展的
空间,寻求自身的定位。
一是可以依托上海大工业的优势,围绕支柱产业的发展,主动开发那些与支柱产业
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配套加工项目和产品。上海确定了汽车制造、电站设备、冶金、精
细化工、家用电器等六大支柱产业,现在又提出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高地。要围绕这些支柱
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来发展集体经济。譬如在“桑塔纳”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有成千上万个
零部件,大多是由配套协作厂生产的,其中有不少就是集体企业。依托大工业优势,发展配
套加工的集体企业,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同时,还可继承原有基础,发展服装、食品加工、
印刷包装、工艺晶、化妆品、钟表等传统城市型工业和家庭加工业。
二是根据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为市民服务的第三产业。上海城市大、
人口多,万商云集,特别需要发展商业零售、餐饮住宿等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行业。集体
经济历来就是城市服务业的主力军,从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来看,多年来集体经济一
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今后仍需进一步发展。
三是依托上海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型集体企业。上海有几十所高校,几百个研
究所,科研人员力量强大,人才是上海的一大优势,这是发展上海集体经济得天独厚的条
件,是一座蕴藏很大潜力和很高含金量的宝库。从近几年本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来
看,发展最快的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其中股份合作制等科技型集体企业占了相当的比
例。所以,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集体经济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是结合安置下岗富余人员,大力发展社区集体经济。随着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技术设备的改进,企业劳动力也会出现结构性调整,有一批富余人员将会下岗。发展集体
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搞好社会安定的一条重要渠道,无论是五十年代的解放妇女劳动
力,还是七十年代安置回沪知青都是如此。安置富余人员可以采用职工集资、政府扶持的
办法兴办各种类型的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是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把下岗富余人
员组织起来,从事炊事、清洗、护理等家政服务,开展家庭装潢、物资回收和加工服务,组
织车辆停放管理、绿化设施维护等后勤服务。
(四)加强综合研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中,从中央到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措
施,在体制、机制、税收、资金,在减轻企业负担、安置富余人员等各个方面为国有企业的
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之相比,对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和政策研究、扶持力度是很
不够的,使集体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从上海当前的
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加大扶持集体经济力度,促进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对集体经
济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充分认识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国有经济
在国民经济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应该同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对集体企业在税收、信
贷、融资、改制、转制、兼并、破产、再就业工程等方面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其次,尚需有关部门制定一个总体思路和规划,指导全市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同时还应按照国务院
的有关要求,明确指导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上海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统一领导和协调。
唯有认识到位,政策落实,明确指导机构,十五大的精神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海
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才能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