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城镇集体经济研究会于4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发展集体经济和再就业相结合研讨会”。原劳动部副部长、全国城镇集体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何光主持召开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全国劳动部门部分代表、全国城镇集体经济研究会部分会员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共5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和交流材料10余篇。现将会议部分论文和交流材料选登如下:
进一步促进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的几点思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王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到1996年底,全国城镇集体经济从业
人员达3015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1亿劳动力的三分之一,独立核算单位48万多家,已
成为城镇中仅次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第二大经济力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安置就业作
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我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
业),对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劳动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劳服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是实现-F岗职工再就,IP的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就业将始终是我国社会
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稳定,改革、发展就会受阻。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讲: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九五”期
间,我国新增劳动力达到7200万人,其中城镇1800万人,而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岗
位与所需要的岗位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就业量减少。1978年城镇国
有经济单位吸纳新增劳动力72%,到1985年这一比率下降到6l%,1996年进一步下降
为34%。1997年底,全国企业下岗职工1151万人,原来安排就业的主渠道国有经济单位,
不但不能吸收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反而向外大量排人;三是一部分在市场竞争就业中
处于劣势的特殊困难群体,以及困难企业和部分行业的特困职工问题构成区域性、行业
性的社会问题。城市中的长期失业者、残疾人员、部分大龄妇女的就业问题难以保证。
从以上情况看出,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相当严重,我们不能等到出了大问题,再
去解决,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我们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企业政策等等,都应
该既要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要有利于促进就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就业容量较大的中、小企
业和劳服企业。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围绕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岗位,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办
法,兴办劳服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劳服企业产生于七十年代末,是
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自救的集体经济组织。作
为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好地体现我国集体经济“自愿组合、自主经
营、自主分配、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特点。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将经济效益和安置就业的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把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广开门路,开创
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劳动积累创造就业岗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就
业之路。十几年采,劳服企业先后累计安置了近2200万人就业,有效地缓解和平抑了我国
城镇失业率。可以讲,70年代末严峻就业形势的平缓渡过,劳服企业功不可没;八十年代
和“八五”期间,全国就业局势的稳定,劳服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服企业之路,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路,是根据我国国情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
的就业之路,是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成果。对于解决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也会发挥重要作 用。
二、进一步发展劳服企ql,,为下岗职-r'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做好下岗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关键在于开发就业岗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劳服
企业要继续坚持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运用国家扶持优
惠政策,把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安置下岗职工 再就业作为重要任务。
一是大力组织兴办劳服企业和生产自救 实体,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岗位。国有企业要
在深化改革中,通过兴办劳服企业为分流的 富余人员创造就业岗位。国有企业可利用现
有经营场地、设施、技术和生产经营项目等作 为兴办劳服企业的扶持条件,凡安置失业人 员、富余人员、下岗职工达到规定比例的,由 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劳服企业。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破产、兼并企业,应 按国家向破产企业职工发放安置费,也可根 据企业职工意愿,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将职 工组织起来,并将按规定领取的安置费集中 起来,统一用于组织兴办劳服企业,为破产企 业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其他企业、事业等单位 和社会各方面,可利用其自身优势,利用自己 的聪明才智,坚持‘9己动手,艰苦创业,创造 条件,兴办劳服企业,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
二是劳服企业和生产自救实体要以发展第三产业,开展社区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就业
岗位。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具有就业容量大、就业便捷、需要劳动力层次多的优势,要充分
利用国家发展社会服务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生产自救实体,为下岗职工和失
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现有劳服企业在巩固第一、二产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要努
力开拓第三产业新领域,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和档次,重点发展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服
务、仓储、对外劳务等。生产自救实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网点多、分布面广、经营
灵活的特点,大力发展投资少、就业便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项目。可通过
成立社区劳动服务中心,开展家庭保姆、老年护理、洗衣保洁、家政服务、服装裁剪、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可开办早点摊、夜市等经营性服务摊点;可开办社会公共场所,如老年活动站、托儿所、幼儿园等,将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再就业岗位,既为社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又为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
三是稳定劳服企业就业岗位。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劳服企业,稳定已有的就业岗位,
并扩大安置能力,必须对劳服企业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劳服企业改革要以市场为导向,以
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经营机制,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分配、自担风险、自我发展”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和高效运转的新格局。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充分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竞争能力。要抓一批骨干企业,以一批水平先进、效益好的劳服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组建劳服企业集团,增强经济实力,适应市场竞争。
劳服企业要根据灵活方便、合同管理、合理流动的原则,自主选择用工形式。劳服企业
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成本工资制,根据经济效益状况和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在处理
好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分配形式和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劳服企业职工的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并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工人技术等级和技师的评定工
作;要与地方监察、司法、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依法维护劳服企业合法权益。
三、继续做好劳服企业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其创造就业岗位
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扶持帮助下,劳服企业得到很大发展,也初具一定规模,但其生
存和发展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其现状与它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如政策扶持问题、产权
关系问题、合法经营问题、内部经营机制问题、权益保护问题、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继续做好劳服企业综合配套改革,使他能更
好地体现集体经济的特征和优势。
一是提高对劳服企业的认识,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劳服企业作为组织失业人员、下岗
职工开展生产自救的基地,既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以安置就业为己任,高度重视社会效
益,继续发挥吞吐调节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因此,不能把劳服企业视同于一般集体经
济对待,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以优惠政策对其承担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社会责
任给予一定补偿。
二是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稳妥实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既不同于一般
的合作制,也不同于目前企业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两种制度的
特点,适应劳服企业的发展水平,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最能
体现股份合作制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相结合的特点,推动劳服企业改革,完善机制、搞活
分配、防止侵权、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就业安置。能够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通过产权纽带、产品纽带、职工纽带与主办单位建立一种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加快劳服企业
发展。
三是充分运用政策,推动其自身发展。国家为了使劳服企业承担安置失业人员、富余
人员和下岗职工的任务,制定了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生产经营场地、有偿使用国有资产等
扶持优惠政策,国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了安置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也出台了相应的
扶持优惠政策,劳服企业要学会运用这些政策,安置下岗职工。
四是广泛开展经济协作和联合,发展外向型经济。现在劳服企业总体上还是内向型
的,生产经营上也是停留在自我发展、自我循环的水平上,要解放思想,适应市场经济要
求,大胆实践,加强企业间、地区间、国际间的经济联合,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提高竞争能力。
五是要充分发挥劳服企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以及质量
管理工作等,为劳服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要建立技术开发咨询、信息咨询、法律咨询、
会计审计事务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劳服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