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行厂长负责制浅议
孙国昌 曹治元
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是适应进一步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实现干部“四化”提高干部素质的迫切要求。
我们通过两年的实践.认为在推行厂长负责制工作中,必须抓好以下两点,
一,选好厂长
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的担子重了,权力也大了。厂长人选是否得当,是能否正
确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
要选好厂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把握厂长应具备的条件
一个好的厂长,应该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管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沟通、协调企业内部,外部各种关系的能力,还要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我们在选拔厂长时,要从体力,知识、思想道德和领导能力几方面统一考虑,不可过份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必要的素质条件,当然也不能求全责备,特别是对小型、集体企业,更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选拔基本具备厂长素质的同志担任厂长。
2.因厂制宜选择产生厂长的方式
产生厂长的方式是否得当,是能否选好厂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工作中,改变了少数人关起门来排名单,写材料、定任免的习惯做法,发动群众评议干部、荐才选才,在选拔干部中引入竞争机制。产生厂长的具体方式不搞“一刀切”根据各个厂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产生/‘长的方式,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设标招聘。如有一个厂, 由于生产任务不足等原因,今年一季度亏损6.8万元,企业职代会决定设标招聘产生厂长,由主管局和企业职代会确定标底,公开招标,先厂内,后厂外。招标书张贴后,厂内有四位同志投标,投标者将投标方案报送主管局企管部门,主管局组织招标考评小组对投标者进行答辩和考评(考评小组由主管局领导、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职代会代表等组成),结果原厂长助理中标,由主管局发文聘任。新厂长上任后,狠抓经营管理,推行内部改革,企业已摆脱了亏损局面,今年可望盈利5万元。
(2)职代会选举。对大部分企业, 我们在职代会评议干部的基础上,推荐厂长候
选人,经企业党组织审定后,报请主管局同意,再由职代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等额或差额选举,最后报主管批准聘任。
(3)主管局委任。对一些暂不具备选举条件的企业,我们在职代会评议干部的基础上,征求职工代表对厂长人选的意见,由主管局委派任命。
3.做好准备工作
要选好厂长,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协调好党政工关系。
理顺、协调好企业党政工三者关系,是实行厂长负责制应当具备的内部条件。否则,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不能顺利产生好厂长。实行厂长负责制后,也不会达到“三加强”的目的。例如有两个87年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一个厂通过推行厂长负责制,党政工关系协调,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党支部与职代会(工会)积极起好保证,监督工作,厂长重视职工民主管理,87年实现利润超任期目标31.39%,全厂职工精神振奋,预见88年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另一个厂由于党政工关系不协调,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缺乏民主决策,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致使87年实现利润低于考核目标63.7%。
(2)确定合理的标底 厂长任期目标的主要经济指标标底准不准,是关系到能否产生好厂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在推行厂长负责制工作中,为了克服先定厂长人选,后定厂长任期目标造成的种种弊端。从88年起,凡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单位,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产生厂长,都必须先定厂长任期目标的主要经济指标,然后产生厂长。通过实践效果较好,促进了人才的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要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关键是标底必须恰当。标底过低,不易引起竞争,一些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标底过高,同样不能产生好厂长,因为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使一些优秀的经营者望而却步,投标的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或不负责任的权力主义者。
(3)坚持民主集中制
选拔厂长要引入竞争机制,但必须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不讲民主,违反民意选拔厂长,不仅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也很难产生好厂长。反之,极端民主和搞资本主义式竞选,更是选好厂长的“大敌”。这一点给我们的教训很深,我们有一个厂,在选拔厂长过程中,既不把党的有关政策和选才标准交给群众,又不做思想政治工作,放任自流,结果丧失丁民主选举厂长的条件,给委任的厂长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个厂长,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情况,可在选举前夕,一些人采用资本主义的竞选手段,致使选举失败。因而,在推行厂长负责制选拔厂长工作中,必须充分注意,做思想政治工作,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
二,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为了进一步完善厂长负责制,明确厂长在任期内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应负的责任,将责权利挂来钩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增强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由主管局领导与厂长共同签订《厂长任期目标合同,,对厂长任期目标的实施情况,由主管局组织考核,考核采取单项考核同综合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同年终考核相结合,年度考核同任扔届满全面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
一九八七年,我们对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七个单位,进行了严格考核,兑现了奖惩;对五个超额完成了任期目标的单位,实现利润超目标20%以上的四个厂长记功一次,实现超利润目标20%以下的一个厂长嘉奖一次,并从企业税后留利中(三项基金分配前)提取30404元作为经营者奖励金,其中30%奖给厂长(厂长最高得奖2596.80元),70%由厂长支配奖给其他经营者,对个别未完成任期目标的厂长,予以批评和扣发全年奖金。
严格考核和奖惩兑现,促进了厂长负责制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厂长负责制工作
正在我局全面推开,今年又有13个单位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企业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我们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在探讨、摸索中,其中最棘手的是以下的两个问题:
一、厂长任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调整
正确确定厂长任期目标的主要经济指标不是一件易事,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原料无计划供应渠道,产品靠自销的企业来说更为困难。另外,任期目标制定后,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厂长任期目标无法实现,许多厂长要求调整。然而,如何确定可以调整的范围,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尺度。按照国营企业承包的口径,由于外部条件变化可以调整目标的范围,仅仅限于国家税种、税率的调整和不可抗力,而集体企业面临的最大变化是原材料大幅度提价和企业负担的加重,它们虽不属不可抗力,但却是企业内部无法完全自我消化的。不予调整,任期目标无法完成,给予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涉面大,几乎所有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势必影响任期目标合同的严肃性,也失去了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意义。为了尽可能缩小矛盾,我们目前采取的对策是c制定了一套确定、调整厂长任期目标的工作程序。厂长任期目标由厂长提出,经全厂职工讨论、工厂管委会分析论证、企业党组织审议、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上报主管局审核确定,遇到外部条件变化,由企业书面报告主管局,经调查确属外部条件变化,企业内部经努力无法消化的部分,予以调整厂长任期目标主要经济指标。
二、退下来的原企业领导安置
引入竞争机制后,原厂级领导退下来如何安置?虽然我局制定了要求企业内部消化的原则,也尽可能照此办理,但实际执行中困难不少。新任厂长认为这些同志的工作不太好安排,退下来的同志本人也要求调换工作环境。今后,普遍引入了竞争机制后,厂长有一定的任期,任期届满后,厂长不一定连任,每次换届,都将遇到退下来的厂级领导的安置问题,靠组织调动是行不通的,靠企业内部自我消化也有一定的限度。我们设想成立一些介绍所,对于本企业无法消化的原厂级领导,通过这些介绍所介绍到需要的单位,去从事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创造一个人员能合理流动、职业有选择余地的社会条件,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展所长,增强全社会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