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优化结构是轻工业发展当务之急
发行时间:1998-04-20
网站编辑:于珍
来源:研究所

调整结构

优化结构是轻工业发展当务之急

原中国轻工总会会长  于  珍

    随着轻工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决定轻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由主要取

决于供给状况开始向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转变。轻工产业结构能否适应,或在多大程

度上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所以,今后轻工业的发展

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总量的增长,盲目地追求增长速度,在原有结构状态上实现简单的总

量扩张。总量增长必须以结构转变为实质内容,做到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的辩证统一。

    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过大、产品结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生产集中度低、地区结构雷

同、技术水平落后、一般加工能力过剩是轻工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它决定着结构调

整与优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当前,轻工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仍处于低级阶段,

传统行业占的比重过大,且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尤其表现在酿酒、制革、造纸、日用陶瓷

等行业。二是产品结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品花色品种少,应用领域窄,技术含量低,高

档少,低档多。出口产品仍未扭转以量取胜的局面,产品附加值低,如每件皮革服装的换汇

额仅为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四分之一。三是轻工企业结构方面,有些宜于批量生产、具有

明显规模效益的轻工产品生产企业仍然规模偏小,布点分散,生产集中度低。如在全国

6000多家造纸厂中,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有4000吨左右,与世界平均5万吨水平相差甚

远;在近800家啤酒厂中,达到5万吨以上最小经济规模的只占10%左右。四是地区轻工

业生产结构基本雷同,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区域性分工,各地区都在追求完整的生产

体系。五是技术水平落后,造成轻工企业资源耗费大,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无竞争力。六是

一般加工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自行车、手表、家用洗

衣机、家用电冰箱、空调器等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都在40%以上,尤其是空调器剩余能力

高达66%。

    上述这些结构性矛盾极大地妨碍了轻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已不能适应当前国内外轻工业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千的提高,人们

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轻工业生产结构已与需求结构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

突出地表现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企业产成品积压等方面;二是轻工产品的进口关税税

率一降再降,国际上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占优势的著名跨国公司陆续在我国投资设厂,

国外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给我们原有轻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目前有些行业中,外

资企业产品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有的行业外资企业则正在建设和市场开

发中。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调整,不提高现有轻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

产品被迫退出市场。

    我国轻工业结构也经历过多次调整,但以往的调整,大多采取行政手段或强制性经

济手段,如发许可证、定点生产等,调整一般只着眼于如何增加供给和补充市场短缺。新

一轮轻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在整体上,结构升级上和提高素质上着眼,因此将呈现新

的特点。一是调控的手段与过去不同,不能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命令和下达行政计划来实

现,而是政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制定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市场法

规约束企业行为。二是调整的市场背景不同。这次调整是在轻工产品出现买方市场,而且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进行的。三是这次调整不仅仅是补缺口,增短线,而主要是提

高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轻工业经济结构的升级。

    优化轻工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轻工业的行业结

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以资本运营为手段,调整轻工业企业结构;发挥市场机制作

用,调整与轻工业相关产业的结构。

    (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轻工业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

    轻工业的市场变化是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九五”期间,我国

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过渡,其消费特点是总量增加,结构变化,城乡

有别,种类多样。

    行业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发挥成长行业、发展行业在结构成长和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

用。产业结构的成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行业之间优势地位的连续不断的更迭。今

后轻工业的发展在加强基础行业、改造传统行业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行业,大

力发展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市场需求量大、

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室内装饰、食品、造纸、塑料、日化、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等行业仍将是增长较快的行业。因此,增量调整的重点应放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上。

    产品结构的调整,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形成高、中、低档次产品

比例合理,花色品种齐全,质量优良,能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结构。要

提高轻工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重视中间需求,调整中间产品的结构,把依赖国外的产业

在国内建立起来,实现进口替代,尽量防止轻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外漏。

    技术结构的调整,要积极采用高技术、先进和适用技术,提高轻工行业的技术含量,加

快轻工行业的技术升级,逐步由目前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高、中、低层次的技术结构。

    (二)以资本运营为手段,调整轻工业企业结构

    轻工企业结构的调整,要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体的轻工业经济增长

源。调整轻工业企业结构,必须以提高生产集中度为目标,解决企业的“大而全”,以提高专

业化程度和协作水平为目标,解决企业的“小而全”,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

体,具有经济规模、按专业化协作原则组织起来的大中小结合的组织体系。

    轻工业行业众多,产品繁杂,但就调整企业结构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宜

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和行业,如造纸、家电、啤酒等;一种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适宜分散生产

的产品和行业,如工艺美术、日用杂品等。

    对适宜规模生产的产品和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是“抓大”。在国家优化资本结

构的政策下,以行业排头兵企业为龙头,推动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鼓励强强企业之间的

相互联合,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基建技改项目在这些行业主要向大企业

倾斜,不再分散投资,到处布点,以提高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优势晶牌的生产集中度,尽

快改变小而散的状况。

    对适宜分散生产的产品和行业,企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放小”,即把这些小企业从

过去僵化的体制中解放出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

等形式,放活国有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鼓励民有民营,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

推广股份合作制改造,使小企业充分发挥运转灵活的特点,满足小批量、多样化生产的需

要。

    (三)调整轻工业与相关产业的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整轻工业与相关产业的结构。要处理好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把工业渗透到农业

中,把工农业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配合“康居工程”的建

设,大力发展室内装饰行业;为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通讯器材等配套,大力发展工程塑

料、特种照明电器和特种陶瓷等。

    (转自《经济日报》1998年1月12日)

优化结构是轻工业发展当务之急
发行时间:1998-04-20
网站编辑:于珍
  
来源:研究所

调整结构

优化结构是轻工业发展当务之急

原中国轻工总会会长  于  珍

    随着轻工产品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决定轻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由主要取

决于供给状况开始向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转变。轻工产业结构能否适应,或在多大程

度上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水平。所以,今后轻工业的发展

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总量的增长,盲目地追求增长速度,在原有结构状态上实现简单的总

量扩张。总量增长必须以结构转变为实质内容,做到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的辩证统一。

    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过大、产品结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生产集中度低、地区结构雷

同、技术水平落后、一般加工能力过剩是轻工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它决定着结构调

整与优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当前,轻工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仍处于低级阶段,

传统行业占的比重过大,且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尤其表现在酿酒、制革、造纸、日用陶瓷

等行业。二是产品结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产品花色品种少,应用领域窄,技术含量低,高

档少,低档多。出口产品仍未扭转以量取胜的局面,产品附加值低,如每件皮革服装的换汇

额仅为国际市场平均价格的四分之一。三是轻工企业结构方面,有些宜于批量生产、具有

明显规模效益的轻工产品生产企业仍然规模偏小,布点分散,生产集中度低。如在全国

6000多家造纸厂中,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有4000吨左右,与世界平均5万吨水平相差甚

远;在近800家啤酒厂中,达到5万吨以上最小经济规模的只占10%左右。四是地区轻工

业生产结构基本雷同,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区域性分工,各地区都在追求完整的生产

体系。五是技术水平落后,造成轻工企业资源耗费大,劳动生产率低,产品无竞争力。六是

一般加工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自行车、手表、家用洗

衣机、家用电冰箱、空调器等产品的剩余生产能力都在40%以上,尤其是空调器剩余能力

高达66%。

    上述这些结构性矛盾极大地妨碍了轻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已不能适应当前国内外轻工业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千的提高,人们

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轻工业生产结构已与需求结构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

突出地表现在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企业产成品积压等方面;二是轻工产品的进口关税税

率一降再降,国际上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占优势的著名跨国公司陆续在我国投资设厂,

国外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给我们原有轻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目前有些行业中,外

资企业产品已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有的行业外资企业则正在建设和市场开

发中。如果我们现在不抓紧调整,不提高现有轻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

产品被迫退出市场。

    我国轻工业结构也经历过多次调整,但以往的调整,大多采取行政手段或强制性经

济手段,如发许可证、定点生产等,调整一般只着眼于如何增加供给和补充市场短缺。新

一轮轻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在整体上,结构升级上和提高素质上着眼,因此将呈现新

的特点。一是调控的手段与过去不同,不能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命令和下达行政计划来实

现,而是政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制定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相关的市场法

规约束企业行为。二是调整的市场背景不同。这次调整是在轻工产品出现买方市场,而且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进行的。三是这次调整不仅仅是补缺口,增短线,而主要是提

高技术水平,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轻工业经济结构的升级。

    优化轻工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轻工业的行业结

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以资本运营为手段,调整轻工业企业结构;发挥市场机制作

用,调整与轻工业相关产业的结构。

    (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调整轻工业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

    轻工业的市场变化是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九五”期间,我国

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全面过渡,其消费特点是总量增加,结构变化,城乡

有别,种类多样。

    行业结构的调整,要充分发挥成长行业、发展行业在结构成长和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

用。产业结构的成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行业之间优势地位的连续不断的更迭。今

后轻工业的发展在加强基础行业、改造传统行业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和扶持新兴行业,大

力发展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市场需求量大、

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产品。室内装饰、食品、造纸、塑料、日化、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等行业仍将是增长较快的行业。因此,增量调整的重点应放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上。

    产品结构的调整,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形成高、中、低档次产品

比例合理,花色品种齐全,质量优良,能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结构。要

提高轻工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重视中间需求,调整中间产品的结构,把依赖国外的产业

在国内建立起来,实现进口替代,尽量防止轻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外漏。

    技术结构的调整,要积极采用高技术、先进和适用技术,提高轻工行业的技术含量,加

快轻工行业的技术升级,逐步由目前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形成合理的高、中、低层次的技术结构。

    (二)以资本运营为手段,调整轻工业企业结构

    轻工企业结构的调整,要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体的轻工业经济增长

源。调整轻工业企业结构,必须以提高生产集中度为目标,解决企业的“大而全”,以提高专

业化程度和协作水平为目标,解决企业的“小而全”,形成以若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

体,具有经济规模、按专业化协作原则组织起来的大中小结合的组织体系。

    轻工业行业众多,产品繁杂,但就调整企业结构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宜

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和行业,如造纸、家电、啤酒等;一种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适宜分散生产

的产品和行业,如工艺美术、日用杂品等。

    对适宜规模生产的产品和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重点是“抓大”。在国家优化资本结

构的政策下,以行业排头兵企业为龙头,推动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鼓励强强企业之间的

相互联合,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基建技改项目在这些行业主要向大企业

倾斜,不再分散投资,到处布点,以提高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和优势晶牌的生产集中度,尽

快改变小而散的状况。

    对适宜分散生产的产品和行业,企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放小”,即把这些小企业从

过去僵化的体制中解放出来,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

等形式,放活国有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鼓励民有民营,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

推广股份合作制改造,使小企业充分发挥运转灵活的特点,满足小批量、多样化生产的需

要。

    (三)调整轻工业与相关产业的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调整轻工业与相关产业的结构。要处理好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把工业渗透到农业

中,把工农业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配合“康居工程”的建

设,大力发展室内装饰行业;为汽车工业、电子工业、通讯器材等配套,大力发展工程塑

料、特种照明电器和特种陶瓷等。

    (转自《经济日报》1998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