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接再厉开创集体工业新局面
写在市工业联社“五代会”之后
鼎 益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去年岁末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除履行代表大会的
职权,审议通过上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章程、选举新的领导班子外,重点借党的十五大
东风,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报告,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放眼未来,共商发展集体工业
的大计,使会议收到圆满的效果。
(—)
党的十五大报告是全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纲领性文献,大会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
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纲领,为跨世纪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总书记的报告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他指出,集体经济是公有
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
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并着重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
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这为集体经
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学习十五大报告,使我们对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希望,也使我们对从事的集体经济事业满怀信心。
江总书记的报告特别强调: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经
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领导人在他们的理想和实践探索中,就萌发了发展合
作经济的思想,建国初期,发展合作经济,即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
要经济成份载入了《共同纲领》和《宪法》,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集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50
年代,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以后,在“左”的路线影响下,所有制形式追求“一大二公”,把在小生产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手工业合作社看作是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加
以压制和排斥。1958年“大跃进”,手工业合作社大规模“转厂过渡”,一部分转为全民所
有制国有工厂,一部分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由联社统负盈亏的合作工厂,成为吃“大锅
饭”的大集体。“文化大革命”期间,竟把集体经济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加以打击。40多
年的历史表明,起步最早的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其发展受“左”的影
响很大。可以说,对集体经济每折腾一次,都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给人民生活
带来很多困难。
(二)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这一以手工业合作社为基础建立的联合经济组织已有40多
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它对组织社会生产、安排劳动就业,积累资金、繁荣市场等方面曾有
过很大贡献。但是,作为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建立初期,在体制上就存在某些难以克
服的缺陷,特别是有着浓厚的行政色彩。上下级之间保持了形式上的联合,但缺少内在的
活力与动力,因而长期以来不能充分发挥群众性联合经济组织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1.联社建立之初,就与它们相对应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
机构”。这种体制和当时国家全面推行计划经济,把手工业纳入计划轨道,强化行政手段有
关,从而削弱了联社作为联合经济组织的群众性和独立性,形成了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
局面,联社终于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
2.手工业“转厂过渡”后,经济上由联社包下来,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联社的“大锅饭”。“大跃进”以后,退还了社员入社时属于私有公用的生产资料作价款,“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退还了社员交纳的股金,从而完全割断了职工个人与集体资产的联系。职工
放弃了社员的帽子,取得了工人阶级的身份,捧上了“铁饭碗”,终于变为与企业经营好坏
无切肤之痛的“公家人”。
3.建立较早的老集体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的多次变化,企业的规模和隶属关系的不
断调整,历年的积累形成了企业集体共同所有的资产。但是,集体企业积累的资产,由于
种种原因,都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实际上这些资产归了大堆,名为集体所有,对职工个
人是“虚有”,成为“橱窗的蛋糕,看得见,吃不到”。这种产权制度,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4.50年代合作工厂出现后,除了原有合作社的示范章程外,就没有形成过一套适合
自己特点的规章制度,一切参照国有企业制度办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后,许多新出台的
改革措施又不适用于集体企业,使集体企业的改革难以深化,联社工作处于被动的境地。
(三)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大有可为的。在集体
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不但须要完
成自身的改革,还要完成大批老集体的改制工作。因此,要认真学习十五大文件,踏实工
作,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切实做好为基层服务工作。
1.投身集体事业,要有“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
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合作社组织,按照合作制原则将消费者和生产者组织起来,维
护自身的利益,减少中间剥削,和资本主义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合作社的先行者以自
己的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宣传、鼓励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体现了有着共同利益关系的群体互相合作的原则。这种合作经济在当时是有进步作
用的,时至今日,特别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巨大的发展潜
力。如上所说,合作社是群众自己的组织,不是官办的,因此要启发群众的觉悟和提高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干,一起
干”。合作社不是“铁饭碗”,更不是“金饭碗”,走的是共同劳动,依靠职工自己创家立业的
道路,离不开艰苦奋斗和勤俭办企业的传统。集体企业的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更要以身
作则,要有“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有了一个一心为公的领导班子,建立了灵活的经营机
制,抓住机遇,企业肯定会办得兴旺发达。
2.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推动集体经济发展。集体企业要发展,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同
时也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集体企业采取丁更加灵活和
宽松的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丁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在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轻工集体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贯彻落实现有政策
外,还要善于运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
中发展壮大自己。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势在必行,长期存在的集体企业上下级之
间的行政关系,必将变为以资产为纽带,互利互惠的经济关系,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全国总
社、市工业联社的《章程》,都取消了联社机关化的旧习,把“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其核心是强化服务职能,改善服务手段,调整服务方向,提高服务水平。所有这些,都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探索建立集体企业与联合经济组织之间的新型
关系,共同壮大集体经济力量。
3.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
五十年代,手工业以“民主办社”、“勤俭办社”起家,企业机制小而灵活。不久在“左”
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分老集体企业变成了“二国营”,出现了和某些国有工厂相似的僵化机
制。当前,国企深化改革,“抓大放小”,并提出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收、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集体企业的改革措施相对滞后。目前集体企业要加
快改革步伐,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合自己特点的组织形式,不能跟在国企后面亦
步亦趋。江总书记在十四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就曾指出,集体企业改革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有的可以改为合伙制,有条件的也可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改制要围绕生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企业管理,调整产品
结构。每个企业都要创名牌,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市工业联社“五代会”闭幕不久,各项工作开始出现新的气象,作为一个老的集体工
业工作者,欣喜之余,思考了一些问题,写成此文,大多是老生常谈,或有一得之见可供参
考,则不胜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