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企业技改是“找死”吗
发行时间:1999-12-20
网站编辑:周正恭
来源:研究所

集体经济论坛

企业技改是“找死”吗

周正恭

    当前,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种怪论:“企业技改是找死”。笔者认为这种论点不仅是

错误的,并且是有害的,它影响着经营者的技改积极性,成了企业技改的思想障碍,必须澄

清和克服。

    技改是个较复杂的创新系统工程,它包括观念、制度、产品、营销、管理等一系列创

新,技改则是一系列创新的落脚点。以往有些企业进行技改,对此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没有遵循这个程序进行,存在着简单化、盲目性和急功近利观点,偏面地认为只是贷款、建

房和购置几台新设备就可一蹴而就,从而草率从事,仓促上马,以致技改竣工投产后问题

百出,有的因劳动者不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需要,先进设备半停半开,产品质量忽高忽低,造成产品质次、成本高、价格贵,在市场上竞争乏力,难以取胜;有的因技改又背上了沉

重的贷款利息包袱,不堪重负;有的对技改的可行性调研不深不细不严谨,没有发展观点,

缺乏超前意识,导致产品定位错误,没有销路

……,其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技改的目的,还造成了新的困难,陷入了新的困境,甚至技改竣

工之日,就是企业破产之时。由此可见,并非“技改是找死”,而是盲目技改造成的恶果。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杨文超认为:“企业不技改是等死”,这句话“百分之百正确”。无数

事实告诉我们,企业不技改是没有出路的,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亦成问题,只有通过不断

技改,企业才能持续发展,日益壮大,越办越好。综观各地所有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企

业发展壮大历程,无一不是通过技改这条路走过来的,可以说,这些企业数十年发展过

程,就是不断进行技改的过程,“技改史”几乎就是这些企业的“发展史”。

企业技改是“找死”吗
发行时间:1999-12-20
网站编辑:周正恭
  
来源:研究所

集体经济论坛

企业技改是“找死”吗

周正恭

    当前,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种怪论:“企业技改是找死”。笔者认为这种论点不仅是

错误的,并且是有害的,它影响着经营者的技改积极性,成了企业技改的思想障碍,必须澄

清和克服。

    技改是个较复杂的创新系统工程,它包括观念、制度、产品、营销、管理等一系列创

新,技改则是一系列创新的落脚点。以往有些企业进行技改,对此认识不足,理解不深,

没有遵循这个程序进行,存在着简单化、盲目性和急功近利观点,偏面地认为只是贷款、建

房和购置几台新设备就可一蹴而就,从而草率从事,仓促上马,以致技改竣工投产后问题

百出,有的因劳动者不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的需要,先进设备半停半开,产品质量忽高忽低,造成产品质次、成本高、价格贵,在市场上竞争乏力,难以取胜;有的因技改又背上了沉

重的贷款利息包袱,不堪重负;有的对技改的可行性调研不深不细不严谨,没有发展观点,

缺乏超前意识,导致产品定位错误,没有销路

……,其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技改的目的,还造成了新的困难,陷入了新的困境,甚至技改竣

工之日,就是企业破产之时。由此可见,并非“技改是找死”,而是盲目技改造成的恶果。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杨文超认为:“企业不技改是等死”,这句话“百分之百正确”。无数

事实告诉我们,企业不技改是没有出路的,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亦成问题,只有通过不断

技改,企业才能持续发展,日益壮大,越办越好。综观各地所有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企

业发展壮大历程,无一不是通过技改这条路走过来的,可以说,这些企业数十年发展过

程,就是不断进行技改的过程,“技改史”几乎就是这些企业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