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关于知识经济的思考
发行时间:1999-04-20
网站编辑:李铁映
来源:研究所

知识经济

关于知识经济的思考

李铁映

  一、世界经济的一个趋势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经济,逐步在世界流行起

来。许多专家预言,在未来新世纪,知识经济将以崭新的面貌,取代.200多年来一直占据

世界经济统治地位的工业经济。

    70年代以来,欧美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革命将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未来

经济走势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和预测。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概括,使用如“后工业经济”、

“高技术经济”、“信息经济”等名称来描述这类经济现象。到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经合组织)首次将这种新型的经济,称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

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配和应

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

教育为本源。不少专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趋势,其

表现:

    ——产业知识密集度上升。如,在整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电子产业、石油

化工和造船业的知识密集度分别增长了46%、83%和133%。

    ——产业结构日益升级,传统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以美国为例,1960年制造业

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为31%,1995年降低到15.8%;全部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高达

650万人,超过农业就业人数一倍多。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制造业的主导。例如,近10年来,高技术产品,在经合组

织成员国的制造业中的份额增长了一倍,在出口中的比例翻了一番。1997年,美国经济

增长中有27%来自于高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979---1996年,美国计算机制造业劳

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比其他产业快两倍;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全部产业平均水平高

70%;1990年以来,美国技术和知识进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高达80%左右。

    ——研究与开发投入增长。1997年全球研究与开发投入最多的300家公司的投

资,比1996年增加了17%,主要集中在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素质大幅提高。发达国家25岁以上(含25岁)居

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普遍达到20%以上,美国1994年已经达到46.5%。

    ——企业注重加强知识管理。在美国《财富》杂志中排行前1000名的企业中,已有

40%设立了知识主管,这是以往企业中所没有的。

    当今世界经济的确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正逐步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对这一趋势,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1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人们从生产力角度来分析,把人类文明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农业经济(也称劳

力经济)阶段、工业经济(也称资源经济)阶段,并预言未来将进入知识经济(也称智力经

济)阶段。当然,从工业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知识经济作

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有大量的复杂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正因为如

此,知识经济正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二、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几点思考

    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

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他行为方式,都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

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谁在知识创新上领先,

谁就能在未来世界竞争的总格局中处于优势。由此可见,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探索,是

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我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出版、信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涌现出了像联想、方正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企业。若干领域的部

分技术,已经达到先进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而且呈现多层

次结构ot农业就业劳动力仍占近50%,比发达国家高10--20倍;文化较落后,就业人员

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只占2。8%,只受初中以下教育的比例高达86%;研究与开发方

面的投资少,1997年我国这方面投资的绝对额不到美国的3%;我们的家庭支出中,近

50%用于吃饭,用于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支出比例很低,等等。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仍

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之中,是发展中国家,离知识经济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上认真、冷静、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一些重大问题,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在21世纪赶上去。

    1.关于科教兴国。当今世界,各国激烈角逐的焦点是科技和教育。科技、教育的发

展关系国家的兴衰。纵观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经济的称雄、日

本经济战后的崛起,无不是这些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结果。小平同志说:“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越来越领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意。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

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策决策,是国家民族发展必须坚持的长期方针。在一定意

义上讲,谁在科技、教育方面领先,谁就会在发展方面领先。

    2.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资源约束、生

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知识经济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

要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赖智力资源;从主要消耗物资转向更多的消费知识;从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转向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因此,在21世纪如何加快高技术产业

发展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有一整套的体制

和政策。

    3.关于知识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效率决定知识经济的发展

进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培育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知识创新体系,

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应该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创新。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市场经济还很不健全,没有制度

创新、管理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技技术创新就会受到束缚,科学技术成果就难

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关于教育与人才。知识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问题。教育是知识经

济的基础。人才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的最重要的基本建设。目前我

国的总体教育水平还很低,人力资源素质不高,难以参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全球化竞争:

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是我国发展的沉重负担,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困难。必须大力发

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放在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振兴民族希望在教育。只有教

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造就现代化的劳动者。教育上不去,就谈不上迎接知识经济的

挑战,甚至还会落后。

    5.关于知识经济与传统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智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

配置,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传统产业结构从总体上还处

于低级阶段。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任务。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

的传统产业结构受到严重挑战。发展知识经济不仅包括发展高科技,而且包括高度重视

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必将带来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并

非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萎缩和消亡,而是在更高技术水平上获得新的发展。如何提高传统

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6.关于知识经济和政府的作用。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的巨大作用仍然是至关

重要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创新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但知识经济时代对政府

的功能和宏观调控将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按照市场运行和知识经济发展规律

的要求,重新构筑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方式。

    要发挥政府在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例如:制订

知识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投入;发展公共教育和信息基

础设施;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资源向创新领域流动;对高技术企业给予支持和优惠;在

利益分配上,制订鼓励创新人员的政策;制定既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又能促进新知识扩

散、扩大社会效益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等等,要研究和创造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

和体制环境。

    三、社会科学界要与自然科学界携手合作,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仍处于萌芽状态,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界、科技

界、教育界等多方参与和支持。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自然

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需要自然科学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知识经济作为一

种新型经济,它的发展也必将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要求社会管理方式、

企业组织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法律体系、伦理道德体系等等与之相适

应。因此,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历史使命。

    国际经验一再证明,落后国家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取决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取决于制度创新、文化发

展、知识管理、社会组织等能力,或者说,也取决于社会是否具有更高的创新激励机制和管

理水平。

    知识经济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属多种学科研究的课题,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联合。这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近年来,我国国内对知识经济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中国科学院已经设立了知识创新

工程,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发展,这是个创造。社会科学界应该向自然科学界学习,把

对知识经济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尽管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尚需时日,但社会科学界有责任紧紧跟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认真总结其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和需要,研究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探索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和对策,为领

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科学无禁区,研究要站在潮头。希望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携

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转自《经济日报》1998年10月20日

关于知识经济的思考
发行时间:1999-04-20
网站编辑:李铁映
  
来源:研究所

知识经济

关于知识经济的思考

李铁映

  一、世界经济的一个趋势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一个新的概念——知识经济,逐步在世界流行起

来。许多专家预言,在未来新世纪,知识经济将以崭新的面貌,取代.200多年来一直占据

世界经济统治地位的工业经济。

    70年代以来,欧美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对信息技术革命将产生的巨大影响,对未来

经济走势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和预测。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概括,使用如“后工业经济”、

“高技术经济”、“信息经济”等名称来描述这类经济现象。到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经合组织)首次将这种新型的经济,称之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概念

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配和应

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

教育为本源。不少专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趋势,其

表现:

    ——产业知识密集度上升。如,在整个80年代,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电子产业、石油

化工和造船业的知识密集度分别增长了46%、83%和133%。

    ——产业结构日益升级,传统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下降。以美国为例,1960年制造业

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为31%,1995年降低到15.8%;全部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高达

650万人,超过农业就业人数一倍多。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制造业的主导。例如,近10年来,高技术产品,在经合组

织成员国的制造业中的份额增长了一倍,在出口中的比例翻了一番。1997年,美国经济

增长中有27%来自于高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1979---1996年,美国计算机制造业劳

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比其他产业快两倍;信息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全部产业平均水平高

70%;1990年以来,美国技术和知识进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高达80%左右。

    ——研究与开发投入增长。1997年全球研究与开发投入最多的300家公司的投

资,比1996年增加了17%,主要集中在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素质大幅提高。发达国家25岁以上(含25岁)居

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普遍达到20%以上,美国1994年已经达到46.5%。

    ——企业注重加强知识管理。在美国《财富》杂志中排行前1000名的企业中,已有

40%设立了知识主管,这是以往企业中所没有的。

    当今世界经济的确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正逐步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对这一趋势,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1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人们从生产力角度来分析,把人类文明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农业经济(也称劳

力经济)阶段、工业经济(也称资源经济)阶段,并预言未来将进入知识经济(也称智力经

济)阶段。当然,从工业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知识经济作

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目前还处在萌芽状态,有大量的复杂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正因为如

此,知识经济正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二、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几点思考

    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

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其他行为方式,都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

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谁在知识创新上领先,

谁就能在未来世界竞争的总格局中处于优势。由此可见,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探索,是

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我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科技、教育、文化、出版、信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办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涌现出了像联想、方正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企业。若干领域的部

分技术,已经达到先进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而且呈现多层

次结构ot农业就业劳动力仍占近50%,比发达国家高10--20倍;文化较落后,就业人员

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只占2。8%,只受初中以下教育的比例高达86%;研究与开发方

面的投资少,1997年我国这方面投资的绝对额不到美国的3%;我们的家庭支出中,近

50%用于吃饭,用于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支出比例很低,等等。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仍

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之中,是发展中国家,离知识经济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上认真、冷静、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一些重大问题,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争在21世纪赶上去。

    1.关于科教兴国。当今世界,各国激烈角逐的焦点是科技和教育。科技、教育的发

展关系国家的兴衰。纵观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经济的称雄、日

本经济战后的崛起,无不是这些国家优先发展科技、重视教育的结果。小平同志说:“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越来越领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意。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

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策决策,是国家民族发展必须坚持的长期方针。在一定意

义上讲,谁在科技、教育方面领先,谁就会在发展方面领先。

    2.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资源约束、生

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知识经济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

要依赖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赖智力资源;从主要消耗物资转向更多的消费知识;从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转向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因此,在21世纪如何加快高技术产业

发展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有一整套的体制

和政策。

    3.关于知识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效率决定知识经济的发展

进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培育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知识创新体系,

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应该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创新。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市场经济还很不健全,没有制度

创新、管理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技技术创新就会受到束缚,科学技术成果就难

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关于教育与人才。知识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教育、人才问题。教育是知识经

济的基础。人才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的最重要的基本建设。目前我

国的总体教育水平还很低,人力资源素质不高,难以参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全球化竞争:

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是我国发展的沉重负担,是实现现代化的最大困难。必须大力发

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放在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振兴民族希望在教育。只有教

育,才能提高人的素质,造就现代化的劳动者。教育上不去,就谈不上迎接知识经济的

挑战,甚至还会落后。

    5.关于知识经济与传统产业。知识经济的发展,智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

配置,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传统产业结构从总体上还处

于低级阶段。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任务。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

的传统产业结构受到严重挑战。发展知识经济不仅包括发展高科技,而且包括高度重视

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必将带来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这并

非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萎缩和消亡,而是在更高技术水平上获得新的发展。如何提高传统

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6.关于知识经济和政府的作用。市场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的巨大作用仍然是至关

重要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创新的主体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但知识经济时代对政府

的功能和宏观调控将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按照市场运行和知识经济发展规律

的要求,重新构筑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方式。

    要发挥政府在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例如:制订

知识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保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投入;发展公共教育和信息基

础设施;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资源向创新领域流动;对高技术企业给予支持和优惠;在

利益分配上,制订鼓励创新人员的政策;制定既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又能促进新知识扩

散、扩大社会效益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等等,要研究和创造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

和体制环境。

    三、社会科学界要与自然科学界携手合作,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仍处于萌芽状态,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界、科技

界、教育界等多方参与和支持。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自然

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需要自然科学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知识经济作为一

种新型经济,它的发展也必将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要求社会管理方式、

企业组织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法律体系、伦理道德体系等等与之相适

应。因此,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历史使命。

    国际经验一再证明,落后国家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知识,更缺乏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取决于自然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取决于制度创新、文化发

展、知识管理、社会组织等能力,或者说,也取决于社会是否具有更高的创新激励机制和管

理水平。

    知识经济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属多种学科研究的课题,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联合。这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

    近年来,我国国内对知识经济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中国科学院已经设立了知识创新

工程,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发展,这是个创造。社会科学界应该向自然科学界学习,把

对知识经济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尽管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尚需时日,但社会科学界有责任紧紧跟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认真总结其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和需要,研究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探索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和对策,为领

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科学无禁区,研究要站在潮头。希望自然科学界与社会科学界携

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新的辉煌。

    (转自《经济日报》1998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