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上海区县工业深化企业改革的工作要点
赵宝林
1998年上海区县工业系统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特大洪涝灾害、夏季超历史高温
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影n向和困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经济管理
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加快转变,使工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国民经济的
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区县工业企业的改制面已达到85%,初步改变了单一
的公有制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相互竞争、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的新格局;一大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加强,产品销售不断扩大,管理
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
迈开步子,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经营者脱颖而出,带领职工顽强
拼搏,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去年区县工业企业改革虽然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但对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是一部分企业改制而没有转制,或者改制后转制不彻底、不规范,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变
化的节奏;二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福利、校办企业和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改革难度较
大,改革进展缓慢;三是一部分改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不快,科技创新、人才开发重视不
够,内部管理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突出反映在经济效益上没有明显提高,企业发展后劲
不足。因此,1999年上海区县工业深化企业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新的一年里,上海区县工业企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
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
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团结拼搏,敢于创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推进和
深化企业改革,认真研究和解决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通过企业改
革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力口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积极引进培育人才,努力拓展市场销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县工业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工作思路,1999年区县工业深化企业改革,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调.查分析改制企业的现状旷各区县工业主管部门要组织‘部分力量,会同
区县有关综合部门;对本区县改制企业的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作出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改制后转制比较好的企业,要注重
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五个机制、五个加强”,完善法人治理结
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一个新
台阶;对改制后效果不明显的企业,要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因症施治,落实深化企业
改革的措施;对改制而没有转制的企业,要总结经验教训,因厂制宜,实行第二次改制,探
索企业改革的新路子。
二、总结各种改制形式的典型经验。区县工业企业的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别不同情况,通过采取联合、兼并、拍卖、民营、私营、租赁、承包;股份
合作、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改革形式进行改制。今年要总结一批企业推行各种
改制形式的典型经验。总结这些典型经验,一是为了典型引路,对面上企业改革的深化
起到指导、推广、借鉴作用;二是今年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在适当时候将召开全国中小
企业改革经验交流会和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海区县工业企业要为这两次全国性会
议提供典型资料。
三、开展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调查。当前企业改革面
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认真分析新情况,调查、研究和解决这些新矛盾、新问题,
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开展调查的专题主要有以下几项:关于中小企业
的技术创新机制;关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竞争上岗机制;关于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关
于本系统破产企业的情况;关于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四、贯彻落实促进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今年国家和本市将有一系列新的政策要出台。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出台的政策有福利、校办、三产、外资企业方面的政策;高新技术、家电日用消费品、建筑业务方面的政策;烟酒类、饮料、汽车、汽油、化妆品方面的政策;证券、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方面的政
策等等。这些政策出台以后,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用足用好,以政策促进中小企
业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什么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三
是根据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五、完善中小企业经营者竞争上岗机制。优秀经营者队伍是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
键,今年要通过改革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者队
伍和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要通过董事会聘任、市场招聘、职工选举、党组织推荐等多种
形式,大力推进经营者竞争上岗,加快形成中小企业经营者择优录用竞争上岗机制。还要
加强考核,检查经营实绩,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的
经济效益和长远利益直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