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少奇合作社经济理论
编者按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是我国合作社经济最
早的倡导者和开创者。重新学习他关于合作社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党的
十五大精神,更好地推动合作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期编发了
季龙、秦柳方、晓亮同志论刘少奇合作社经济理论的文章,期望引起大家重视,对刘少奇同
志的合作社经济理论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
按照合作制原则搞好集体工业经济
——重温《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
季 龙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的主要领导人,是我国合作经济理论
的奠基人之一。刘少奇同志历来重视我国合作经济的发展。他根据中国国情和列宁《论合
作制》的基本思想,并参照国际合作运动中形成的合作社原则,提出了发展我国合作社经
济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丰富和发表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合作制的理论,
对推动我国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至1957年,他发表了很多有关这
方面的论述,这集中地反映在1987年出版的《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文集中。结合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认真学习刘少奇的合作经济思想,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帜,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促进当前集体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
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中国国情,走发展工业合作经济的路子
我国的集体工业是在手工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个体到集体,走的是自愿组合、自筹资金、民主管理、勤俭办社、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合作制企业的路子。1948年9
月,少奇同志在《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中说:“中国还是一个小生产占极大优势
的国家”,合作社“有组织小生产,以提高小生产的生产力,在将来,则在极大的范围内改造
小生产成为大生产的历史任务”。
新中国建立初期,他对组织手工业合作社有过很多重要论述。1950年?月,他在《合
作社的目的和性质》中说: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独立生产的小手工业者和
家庭手工业者自愿地将自己当作生产者组织起来,凑合股金,建立自己商业的和生产的组
织,……”。同月,他《在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的报告》中说:“目前主要应办
三类合作社”,即消费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合作社办好,走上正
轨,是我们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关键”。
少奇同志十分重视组织工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9月,他在《论合作社问题(初
稿)》中,具体地论述了城市和农村中的工业生产合作社。他说,这类合作社有两种组织形
式,即分散生产的供销生产合作社和集体生产的工业生产合作社。后者是建立在公有财
产基础上的高级的生产合作组织,它“比分散生产的手工业能够发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并可逐步地采用机器和动力来提高生产”。“它是使我们的国家走向工业化的一种
重要方式”。工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必须向合作社交纳股金”,“必须参加合作社的生产
劳动”。工业生产合作社“必须逐步地建立完善的经济核算制度、科学和民主的工厂管理
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实行自负盈亏的制度。……盈亏分配的具体方案,应由社员大
会决定”。
1953年11月,在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期间,少奇同志在听取全国合作
总社代主任程子华的汇报时,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作了全面指示。他说: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在实现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中,担负着对手工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他指
出:“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收归地方国有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准随便这样做,不要随便把好
的生产合作社收归国有。”他还针对组织形式强调:“组织起来,经手工业生产小组、供销性
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而后成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是一般的规律,但各种形式不一定
都经过。”(见《关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问题) 在手工业合作化高潮形成过程中,1955
年12月,少奇同志专门听取了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主任白如冰关于手工业社会主
义改造情况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归纳起来,一是要保持手工业特点;二是发展速度要
注意,集中生产与分散生产要适度;三是花色、品种不能减少,质量要提高。四是从手工
业生产到机器生产是工业技术上的革命,注意在手工业的基础上搞机器工业;五是领导
要加强,联社要组织原料和产品推销,同时注意淡季储备。所有这些,为1956年的合作化
高潮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使手工业合作社的领导工作没有出现太大的混乱。
我国手工业合作社经过典型试办、重点发展和合作化高潮三个阶段,到1956年9
月,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届一次代表大会上庄严地宣布:“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现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手工业从个体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
的改造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社会主义集体工业经济。从总体上来看,
发展方向是对头的,成就是主要的。少奇同志按照合作制原则,引导小生产向合作化方向
发展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手工业合作化后,特别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大搞“升
级过渡”,“一平二调”,手工业领导机构被撤销,集体经济政策被搞乱,造成大批手工业者
改行转业,日用工业晶、小商品生产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集体工业经历了“三起三
落”的曲折发展历程。
从1959年至1961年,党中央针对当时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少奇
同志也亲自做过调查,党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迅速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手工业生产的指
示》(简称手工业18条)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手工
业35条)。由于中央这些正确政策的实施,使“大跃进”时期的错误得以纠正。不幸的是,
1966年下半年开始的为期10年的“文化大革命”,集体经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
割,使集体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只是由于集体经济的生命力强,与职工(社员)的切身利益
攸关,同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国家在当时也采取过一些扶持的政策措施,使生
产在逆境中仍能得以维持并有所发展。
历史的伟大转折,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和三年调整,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指引下,逐步落实党的政
策,使集体工业经济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集体经济
各项政策的落实,老的集体企业出现了新的生机,新的集体企业蓬勃发展。1997年全国
集体工业总产值45430.2亿元,比1978年947.8亿元增长46倍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
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2。4%增至40.52%,
回顾49年来集体工业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结合学习少奇同志关于合作社经济的
基本思想,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根据中国国情,按照合作制原则指导工作,以使我国的集体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二、充分认识和肯定集体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手工业合作经济,行业多、产品品种多,主要是中小企业,同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
关系极为密切。
针对有些同志对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948年12月,少奇同志专门写了《合作
社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没有合作社,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在经济上领导农民,不能实现
无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这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是一个带决定性的问题。”有人问:“国
家经济与合作社经济哪一个重要?”他说:“国家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不是半斤八两的问题,
而是二者必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新中国的国家经济是无产阶级手中的基本工具,而合
作社是劳动人民的集体经济,它与国家经济相结合,建立同盟,就能向社会主义发展。只
有国家经济而没有合作社,国家经济就无所作为,只有合作社而没有国家经济,合作社就
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无产阶级有了政权,有了大工业,还要有合作社,才有社会主
义前途。”有人问“生产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哪一个重要?”他说:“我们要重视农业、工业,
也要重视商业,这三者是有机的配合,是缺一不可的。”
1950年7月,少奇同志《在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深刻地指
出:“合作社是国家经济的同盟者,合作社没有国家经济的帮助,便不可能发展。“半社会
主义性质的合作社,我们国家很需要。我们的国营经济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但从整个国民
经济来说还是很小的。中国现代工业生产,只占整个国民经济10%(其中国营经济只占一
半),90%是小商品生产,因此,合作社如能组织90%的小生产者是有决定意义的。把90%
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加上国营经济,则95%为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就很
大。”“合作社制度是一个社会制度,而且是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在报告的最后,他语重
心长地勉励合作社工作者:“合作事业是很伟大的,有前途,有希望。做合作社工作的同志,
要安心工作,好好工作。”
事实证明,少奇同志关于根据中国国情发展合作社经济的思想和论述没有过时,集
体所有制不仅是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好形式,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好形式。
工业集体经济可以容纳从手工业劳动到现代化生产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并将在国民经济
中长期存在,发挥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提出:“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
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他还说:“目前城乡大
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
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
和鼓励”。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决策。
充分认识和肯定工业合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增强我们根据中
国国情坚定不移地组织和发展工业合作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重视合作制,把集体工业企业办成职工(社员)自己的企业
集体工业企业在“大跃进”以后,很多执行的是国营经济模式,行政干预比较多,政策
.比较死。改革开放以后,一再强调按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企业,恢复了一些过去行之
有效的政策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必要重申重视合作制,把集体工
业企业办成职工(社员)自己的企业。
集体工业企业要突出依靠职工办企业和突出灵活经营的特点,抓住市场缺口,适应市
场需求的变化,开动脑筋,引进技术,把产品搞得多样化,在名、优、新、特产品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中腾飞的青岛海尔家电集团公司,创始于1984年,是在亏损147万元的集体所
有制小厂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1997年销售收入达108亿元,成为国家特大型企业,今年1—9月份销售收入达120.6亿元,利税7.2亿元,利润4.2亿元,是国务院表彰的全
国14个发展经济成绩显著的先进企业和单位,是轻工行业中唯一上榜企业,现正大步走
向世界,争取21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江苏省建湖县森达皮鞋集团,是一个依靠
全体职工,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奋力拼搏,从七、八人的小厂发展成为今天拥有6000名
职工、经济效益也比较好的全国制鞋行业的排头兵,森达皮鞋是消费者的首选品牌,并成
为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上述两个集团公司所走的艰苦历程,情况不
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有一个勇于攀登、开拓进取、懂业务、懂技术的好的领
导班子。我们要求所有中小企业都能盯住市场缺口动脑筋,找活路,搞好经营管理。生产
大商品,小商品都大有前途,集体工业经济大有可为。
重视合作制,不等于简单地重复和照搬50年代的做法。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
上,根据建设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群众乐于接受的多种组织
形式。用自愿结合、自筹资金、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等合作制原则改革和规范现
有的集体企业。
办好工业集体企业首先要有新思路,包括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也要建立“产权清晰、权
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坚决制止平调,坚决打破
“二国营”模式。第二要有政策措施,包括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制定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新情况的政策措施。集体企业的改革要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也要有自己的创新,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一是以青岛海尔家电为代
表的极少数规模大、设备先进、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产品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可以按
《公司法》组建公司或企业集团。二是产品有市场、有一定发展前途和经济效益的中小企
业,包括一大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灵、效益好的“小巨人”企业,可以按合作制改革或者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三是对小型、微利、亏损企业,特别是对那些产品不对路,竞争能力低的企业,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等各种形式,加快改革、改组步伐,千方百计地把企业搞活。对那些扭亏无望或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也可以采取拍卖、破产等办法 ’ ’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对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在
政策上应当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由于集体所有制经济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
产品品种多、变化快,自我发展能力差,容易搞活,也容易搞死。有些政策还应当宽松一
些,现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负担偏重。从财务统计资料看,以轻工集体企业为例,1978
年至购97年累计实现利税1281.25亿元,其中上交的税金825.5亿元,占同期利税总额的64.4%。在利税总额中,上交国家的税金比重,1980年为51.8%,比较合理。在金融政
策上,对中小集体企业也是不公平的。因此,要采用建立包括集体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发
展基金,成立中小企业贷款联保机构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稳定政策,稳定机构,是保证集体工业企业办好的关键
历史上集体企业起落兴衰的经验教训,主要在政策和机构是否稳定这两个问题上。
现在,党和政府关于集体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方针是明确的,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
济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也是明确的,坚决制止平调集体企事业资
产的要求,也是具体的,关键在落实,不落实是一纸空文。平调集体企事业资产屡禁不止
的体制根源是政企不分。当前集体经济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同
属公有制经济,同属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政策上应该一视同仁。集体企业中小企业多,有
经不起风吹浪打的弱势,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帮助各种形式集体经
济发展的政策。特别是1991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
业条例》,对城镇集体企业的性质、地位、应当遵守的原则及其他有关问题,都做了较为全
面的具体的规定。但各地执行情况并不一致。有的地区集体企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情况
并没有停止,任意平调集体企事业资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关键在于认真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的有关政策、法规,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早在1950年,刘少奇同志就曾亲自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
并经中央发给省、市以上党委征求意见,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式立法。鉴于当前各地在集
体企业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混乱现象r,要求能尽快地重新制订合作社法,从城镇方面看,
可以考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进一步
充实和完善,通过立法程序制定为法律,以便从法律上进一步规范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使之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与任务相适应的机构。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是集体工业经
济发展的保证。从手工业合作化到工业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它在发展
中兴衰曲折的经验教训值得记取。由于集体工业经济在经济性质、所有制形式、经济政策
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具有同国营经济不尽相同的特点,它的行业多、产品多、涉及国民经济
的各个方面,工作任务很重,希望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
改革开放后,乡镇集体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各级供销
合作联社逐步恢复,政社完全分开。现在的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各级联社有必要根据新的情况坚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认真做好指导、维护、协调、服务等工作,建立健全与任务
相适应的联合经济组织,以便于加强领导和拟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协调解决集体工业经
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促进集体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