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浦县城镇集体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奋起
王一星
青浦县工业局(青浦县城镇集体联合社)系统现有企业39户,其中工业企业34尸,供
销企业5户,职T7134人。近二年来,该局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iD,大胆实践,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
措,促进了集体经济的腾飞。1993年完成销售收入(包括供销企业)57127万元,比九
二年增长76.35%,完成产值34457万元,比九二年增长45.3%,实现利润1463万元,比九二年增长121.8%,出现了经济效益增长远远高于产值增长的好势头。
一,城镇集体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镇集体企业内部机制不活,在管理机制上,
企业缺乏自主权,在经营机制上,企业缺乏决策权,在激励机制上,大锅饭,铁饭碗根
深蒂固,在发展机制上,投入较少,后劲不足,加上外部市场竞争激烈,集体经济出现
了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了滑坡的局面。
1992年起,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该局以“三个有利于”为标
准,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并召开了“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研讨会和“如何把
城镇集体工业搞上去’的大讨论,举办了一次由厂长(经理),书记,宣传干部及机关干部
参加的“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讲座”。还组织厂长(经理)去江苏张家港,浙江萧山等地考
察学习。通过学习,讨论和参观,使干部、职工认识到:过去那种承包负盈不负亏,投
资靠上不靠下,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分配能高不能低,风险全由集体包
下来的体制,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到了非攻不可的时候了。职工的思想得到了解
放,观念得到了更新,确立了走大步于,办大事业,奔大目标的雄心壮志。各企业根据
市场需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灵活变通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大胆试,大胆闯,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推动企业经曹机制的转换
生产的实践证明,城镇集体经济要迅速发展,就必须走改革之路,坚决摒弃束缚生
产力发展的“二全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他们在过去对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承包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
任制的基础上,1992年又提出了“以改革为动力,以投入为重点’的发展城镇集体工业
的方针,推出了“厂长风险承包责任制”、“职工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股份合作制”和
“集有私营’等改革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该局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得到了上海市郊县工业局领导的肯定。1993年11月在青浦召开了郊县城镇集体企业深化
改革现场会,作了专门介绍。
三,以加大投入为重点,积极推动企业投资体制改革
集体企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大投入和资金不足这一矛盾始终影响着经济的发
展。为改变这一状况,改革投资体制和加大资金投入是该局的主要工作。
首先是改革投资体制,将以前的投资主体以县联社为主改为以企业为主,规定了今
后除县联社直接办的新企业,新项目外,凡老企业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到一九九
三年底,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有14户,占企业总数的36%,实行风险承包的企业24
户,占企业总数的62%,对实行风险承包的企业,把经营者的收入与职工脱钩,与经济
效益挂钩,从而极大地调动丁厂长(经理)的积极性, 6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共吸
收集体和个人股本金1360万元,既转换了机制,又缓解了资金紧张的矛盾, 3户企业试
行了“企业效益与职工总收入挂钩’的工资制度改革,1户企业试行了‘集有私营’,对
微利亏损企业进行了关,并,转,切实解决了一些企业微利和亏损的实际问题,对兼
并企业的职工都作了妥善安排,处理好了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技术改造,改建,
扩产以及合资,联营和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等,项目由企业提出报批,资金由企业自
筹,风险由企业自担,盈利归企业所有,联社涅进行项目可行性和投资导向,政镶性上
进行把关,信息上进行引导,业务上给予指导,工作上搞好服务,必要时在资金上帮助
融遣,贷款上给子担保。这样,扭转了企直在投资开发中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了企业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丁企业的短期行为,促进了企业投资工作的正常开展。青浦电梯
配件厂通过自我改造,技改扩产,二年投入资金200万元,调整产品结构,经济效益显
著提高,三年迈出了两大步,九二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50万元,九三年利润突破200万
元,人均创利达到13806元,成为县骨干企业。
在资金筹集方面他们采用了银行贷款、内联外行,股份集资等方法,仅1993年就向
银行贷款2455万元,引进内资2850万元,引进外资197万美元,股份集资1049.9万元,保证了资金的需要。
由于改革了投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有效地调整了企业结构加快了对老企业的
改造。到1993年底,组建了上海中汇电工器材实业公司等公司,创办了“三资”企业8
家,培育和发展了上钢十厂青浦联营厂、青浦水泥厂,青浦电梯配件厂、青浦消防器材
厂,上海通信电源设备厂、上海申汇电工器材实业公司等6家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利润在100万元以上的骨干型企业。青浦电器厂开发的程控交换机基础电源新产品,达到
了国家级先进水平,该项目不但起点高,而且上马快,见效迅速,潜力大,投产第一年
就创利105万元。使城镇集体工业从单一的集体经济发展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实
体,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以工业为基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该局改变过去‘固守一业’的陈旧思想,制定‘二、三产并举,优先发展三产”的方
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原有的房屋,场地,信息,人才及富余人员发展第三
产业,做到了投入少,见效快,得益多。一九九三年实现销售2.75亿元,完成利润
178.32万元。“三产’的发展,提高了集体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集体企业的市场应变
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及时肖化了下岗人员,保证丁企业体制改革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