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抓机遇是企业家成功的“奥秘”
一一上海第七建筑实业公司发展情况调查
赵 德 生
一、公司在困境中崛起
上海第七建筑实业公司(原第七服务公司)是隶属于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组建于1980年。当初,以安置待业知青为任务,实行生产自救,亏损由扶办企业补贴,被视为企业甩不掉的“包袱”.近几年来,这家企业豌象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土建和装潢为主,木制品,废钢加工,建材经销和“三产”服务多元经营的企业法人实体,在困境中崛起。
第七建筑实业公司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营范围扩大了,从单一土建施工发展成为建,工、商并举的多元经营的综合性经济实体:二是生产能力提高了。过去,第七服务公司只能承建仓库、校舍等小型工程,现在依托全民公司实力,组建八经部,承建了昌都大厦、海林大楼、联诚综合楼等造价亿元以上的大工程。目前,八经部在建工程施工总面积10.9万平方米,总工作量3.7亿元。三是企业基地扩大了。前两年,投资150万元新建和扩建了670平方米的办公楼,砌筑了120公尺驳岸。最近,又造起两幢三层临时房,集工贸仓储于一体,基地面积扩大2倍,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二、公司发展的根源是内部的灵活机制
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引起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第七建筑实业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异军突起,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灵活机制。机构能大能小,人员能进能出,不受国家计划制约,项目能上能下,部门能开能关,取决于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第七建筑实业公司以变应变,每年都有新项目开出台。如1990年木制品和废钢加工;1991年建材经销和电动工具维修:1992年建筑装潢;1993年土建施工,主业上马等。随着市场变化,第七建筑实业公司每年又有个把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的旧项目关、停,并、转<如港建储运部、招待所,服装厂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一开一关,给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这是第七建筑实业公司发展集体经济的一条重要经验。
全民公司大力扶持,建管局放权,松绑,为第七建筑实业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局属集体企业(大集体)行政上隶属主办公司,管理权集中在局里。1988年,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化,局属集体企业管理部门——局集体办撤销了。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局里把管理权还给企业,恢复集体企业‘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的本来面目。公司遵循“扶持单位不得干预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经济分开,有偿使用等原N0,对集体企业实行利润指标考核承包,在人力、物力,资金方面继续为集体企业提供方便,大力支持。八经部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90%是从全民公司的部科和工程处抽调出来的。七建实业公司的发展与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的扶持也是分不开的。
三、公司发展的关键是善于抓住机遇
公司的来访者常提出这样问题:“你们搞集体企业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徐长淼经理不承认自己有什么“奥秘’,他说:“我善于抓住机遇。10年来,机遇光顾过我们三次,我们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企业就跃上一个新台阶。”据了解,公司的三次机遇是:第一次机遇是1987年,由于上海建筑市场对外省市开放,竞争相当激烈,挑战与机遇同在。当时的第七服务公司审时度势,决定避开锋芒,作战略转移,即化整为零,开发第三产业。因而绕过了建筑业效益滑坡低谷,使企业扭亏为盈,为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次机遇是1990年,随着改革开放,上海的建筑产品越来越讲究外表装饰。外装饰:不锈钢镜面、玻璃幕墙、大理石、花岗石取代了传统的泰山砖和马赛克,铝合金门窗代替了钢门窗。内装饰:彩色喷吐,彩色绘图瓷砖代替了803涂料和白瓷砖。当时的第七服务公司抓住这一机遇,跻身建筑装潢市场。1992年装饰工程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跃居主业地位。第七服务公司装潢队施工的新光光学仪器商店(淮海中路538—540号)荣获1992年度上海市优秀店面装潢奖。
第三次机遇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浦东开发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土建施工任务不断增加。第七服务公司抓住这一机遇,与全民公司合作,组建八经部,借助全民公司的实力,重返土建施工舞台,企业内部的产业布局取得新的突破。善于抓机遇是第七建筑实业公司经营者的长处,也是该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驱动力。三次机遇把企业推上三层台阶:第一次机遇,使企业扭亏为盈,减轻了全民公司的负担,第二次机遇,使企业“脱贫致富”,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第三次机遇,优化了企业内部产业结构,形成了以土建和装潢为龙头,带动建材加工和“三产”服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