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集体企业摆脱困境的设想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集体办
一、集体企业面临的困境
纺织局集体企业白1979年筹建创办发展至今,共有工业企业39户,职工14894人,合作社13户,职工362人。十多年来,纺织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多年来共创利税6.25亿元,其中上缴国家税金2.39亿元。近几年来,纺织局集体工业企业发展步履艰难,一年不如一年,经济效益连年滑坡,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困难局面。实现利
润情况如下:
┌──────────────┬────┬──────────┬─────┬─────┬──────────┐
│ 一’’\—— 年份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 1993年1月一10月 │
│ )Ns ’’—’一、—、\ │ │ │ │ │ │
├──────────────┼────┴──────────┼─────┼─────┼──────────┤
│ 实现利税(万元) │ 4552,69 4012.67 733.36│ 548.17 │—630.30 │ —1297.07 │
├──────────────┼────┬──────────┼─────┼─────┼──────────┤
│ 与上年同期相比±% │ +4.42│ —12.46 -61.35 │ —25.35│—214.98 │ —105.79 │
└──────────────┴────┴──────────┴─────┴─────┴──────────┘
1993年1至10月亏损企业21户,亏损金额1649万元。另外,在库存,资金,贷款,销路,职工收入等方面,不同程度被困扰,难以解脱。集体企业中属虚盈实亏的企业还有近10户左右,真正在供,产、销,资金,内部管理等方面运转都比较正常的企业不超出8户。这就是我局集体企业面临的困境。
二、企业处于困境的根源
(一)隶属关系多头,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集体企业管理体制不顾,属“三驾马车’状况,局集办管政策(含劳动工资,财务);行业管供、产、销,厂级领导干部的配备,财税则属企业所在地财税部门管理。这实属路警式的管理方式,各占一方。在计划经济和企业务方面运转比较正常,效益比较好时,这一矛盾并不突出。当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由于企业先天脆弱,经不起激烈的市场竞争,故矛盾频频而起。如最近印染内衣厂、合新雨衣厂,新汇织布厂、中华宽紧带厂,针织二十五厂等单位,由于库存大量积压,销路不佳,银行抽资,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生产无法正常运转,为使这些企业摆脱困境,局集办领导与行业领导共同协商时,双方都感到棘手,都无法采取总体规划和统盘安排,造成“无事多头管、有事无法管’的局面。目前,这种情况越演越烈,以至于拿不出良方。
(二)库存大,资金积压严重。
企业库存量大,资金积压严重,这是造成很多集体企业运行机制失灵,大面积停工、待工,职工工资发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衬衫,针织服装,羊毛衫行业尤为严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并非一朝一日形成。有些企业库存产品资金积压一般都在500—600万元,高的可达1000万元,有些产品压库长达5~6年之久,无法销出。库存量大,大致有四个原因:一是前几年受经济过热影响,经验不足,产销不配套,特别是春、秋季订货会履约率低(一般?o%左右)。由于企业销售靠商业,习惯按订单组织生产,而商店为保全自己的利益,往往借用生产单位资金做生意,采取代购代销,旺季时笑眯眯,淡季时冷冰冰,面孔一变,找出种种借口退货,降价。企业为了与商店搞好关系,只能委曲求全,造成当年的新产品隔年变成了老产品,库存越积越多。二是品种单一,批量过大。由于企业职工队伍素质较差,人员老化、技术,管理,设计人员力量薄弱,企业一般适于生产老面孔和常规产品,不善于翻改快、批量小、多品种的生产,常吊死在一棵树上。三是受计划经济支配,企业领导前几年一般都跟着指标走,很少围绕市场转,每到年底,为了完成产值、利润指标,盲目地拚命组织生产,造成积压。四是经销队伍薄弱,经销手段不灵活,内部分蓖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经销人员的积极性提不高,造成企业库存进多出少,胀煞。
企业库存大,同时产生的是资金积压严重,周转失灵。有些企业在银根未收紧时,尚能按原来的产,供、销惯例勉强维持运转,去年下半年因银根紧张,信贷部门对这些单位心有余悸,故见钱就抽,造成企业帐上无资金,企业只有开支,没有收入,生产,生活发生困难。
(三)领导班子不稳定,流动性大。
企业领导班子不稳定,流动性大,也是我局集体企业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厂级班子属行业配备,有些企业班子较强,各方面工作都开展得较顺利,行业领导就会看中调走,另派重用。而生产任务不正常,经济效益差,班子不团结更是调动频繁。在调动过程中,由于行业领导与局集办领导不通气往往新班子上任,局集办还不了解。这样原来较好的企业,由于班子变动,力量削弱而走下坡路,差的企业厂长一上任,看到一付烂摊子,对治厂就失去了信心。而且差的单位往往生产任务不正常,经济效益较差,领导班子不够团结,管理较紊乱,同时经济纠纷特别多,所以上任的领导整日忙于事务,没有精力抓新产品开发,职工队伍建设和整顿内部管理。由于内部管理放松,所以造成劳动纪律差,厂纪厂规、奖惩制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企业接到一些任务,由于管理松驰,导致产晶质量差,交货脱期,退货,赔款严重,企业信誉下降,生产任务越做越少。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只能再调班子。这样轮番转,以致企业无法走出困境。
(四)职工收入低,企业生产,管理骨于流失严重。
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机制运转失灵,职工收入普遍低于行业水平,而且待工面大,待工职工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情况:一部分职工能找到第二职业的,一面靠厂拿生活费,享受劳保待遇,另一面在外挣钱,这些职工一般不想上班,感到这样自由,另一部分职丁找不到第二职业,则很想正常上班。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加之生产、管理,技术骨干多数失去治厂信心,流失严重。如针织二十五厂,从剐厂长到技术,供销,财务科长全部流失。困境局面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三、企业摆脱困境的设想
(一)集中集办力量组建“集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改革工作’小组,与行业领导共同协商筹建有利于集体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组织体制。同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采取现场办公,寻找适合不同企业,特别是微利、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转换机制的各种办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顺利地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好参谋。
(二)进一步扩大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试点。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已在《决议》中指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推行股份合作制。我办1992年5月经市体改委批准股份合作制试点的沪光衬衫厂,针织六厂等5个单位,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已尝到了甜头。总的有以下几点体会,
1.这些企业一般来说自治,自立能力较强,摆脱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沪光衬衫厂、二十二毛纺厂他们与同行业一样,同样存在着库存大,贷款额高、资金积压严重的问题,但是他们始终不断积极地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同时这些单位对自身的发展较之面上企业有一个超前一拍的认识。如纺织五金一厂看到纺织业不景气,即预感到棉条筒产品会走下坡路,便积极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摆脱本行业,搞房产业。十五丝织厂,第六针织厂为了占领市场,不断开放新产品,使有些新产品做到供不应求。这一切都说明他们的自治,自立能力强。他们自强的动力是来源于全厂股东给厂领导的压力。
2.能不断自觉地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健全上岗、奖惩,厂纪,厂规等制度。
3.政令畅通,班子团结。这些企业一般来说班子人员较团结,有事共同商量,厂部规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决定都能畅通无阻的落实,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纸头上,挂在墙壁上。
4.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职工队伍较稳定。企业对职工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这些企业的职工有自觉当家理财和搞好企业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强。
(三)划小核算单位,以大扶小,以小带大,逐步摆脱困境。
这是指一些效益较差,长期亏损,同时被债务困扰,脱身不得,而且职工待工面大,收入低,骨干队伍流失严重的企业。这些单位的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前途失去信心,看不到光明。为了摆脱困境,可将这些企业划小核算单位,让一部分职工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入股分红’原则,由总厂扶持组建小范围职工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使这部分职工率先看到光明,逐步发展,然后以滚雪球的方法连成一片,从而带动全广走出困境。
(四)以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的形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产品,产业结构的需要和资本、场地,劳动力配置的需要,可以按行业或同一品种产销特点,选择各自的优势,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单位以入股的方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形成集团性的规范生产经营,摆脱集体企业的小打小闹。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是全资型的,也可采取部分资本参股,可以实行总公司下设分公司,也可以实行总公司下设子公司。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同时,以资本将单个的企业在行业中联合起来,乃至于全局的联合。建立全局集体企业总部联合体,下设分部联合体。
(五)实行“关,停,并,转”,直至破产。对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逐个与有关部门和行业领导共同分析,协商在做好一切工作和安排的情况下,有步骤地实施“关、停、并、转”和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