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发行时间:1993-08-20
网站编辑:董家邦
来源:研究所

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一一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顾问董家邦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我个人粗浅的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市场经济;一个叫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的出发点,是把市场经济的长处拿过来。原来我们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过于集中,“大锅饭”、平均主义,把企业搞死了。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改革把市场经济的优点拿过来,按价值规律办事,通过供求、竞争,这样一种机制把微观搞活。但是我们搞活的目的,并不是不搞社会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要把市场经济的优点拿过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也就是说,在搞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要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加以区别,要保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三条:一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三是宏观控制的市场经济。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公有制,我相信会比西方在宏观调控上搞得好一点。因为公有制可以调节整体和局部利益的矛盾。我个人来看,这三条,公有制为主体是最基本的。所以怎样搞好公有制,在改革的实践上关系极大。所谓关系极大,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公有制搞得不好的话,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拿不过来;第二,如果搞不好的话,市场经济的优点拿过来了,社会主义的特色就丢掉了。因为基础动摇了,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怎样搞好公有制,完善公有制,克服公有制在运行机制上、在体制上存在的某些缺陷,使它能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目标上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这是个大问题。公有制现在有两个方面,一是国有制,一是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的改革现在应该说成绩是很大的,变化也不小,但是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都搞活了。对全民企业自主权的落实,查下来有几项比较落实,有几项中间有截留,有几项这个部门落实那个部门却干预。看来转变政府职能不是简单的事情,难度相当大,这里有认识问题,恐怕还有既得的权益舍不得放。另一个问题是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有二种,一种是城市的“二全民”,一种是农村的集体经济。现在看来,农村的集体也好,城市的“二全民”的集体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政企关系都是不清楚。乡镇工业与乡政府之间不清楚,到底谁是集体的代表,在一定意义上还是附    (下转第4页)

    (上接第5页)

属于乡政府。我们的乡政府,可以随便支配集体经济,不需要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它都可以搞,这叫什么集体经济。城市“二全民”的问题更大了,因为过去长期以全民所有制为努力方向,向全民靠。现在农村党委正在抓股份合作制,试图通过股份合作制来增加社员的凝聚力,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理顺政企关系。城市的集体工业也在搞股份合作制。搞股份合作制可能是一个办法,但是任何事情恐怕都不能绝对化,光有股份合作制一条没有其他东西的配合也不行。

我们国家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把市场经济的优点拿到,又要保持社会主义特色,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怎样搞好我们的公有制。我们的研究会如果在这一个大目标上通过理论的探讨,实际经验的总结、交流,能够多做一些工作的话,这对上海的改革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发行时间:1993-08-20
网站编辑:董家邦
  
来源:研究所

既要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一一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顾问董家邦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我个人粗浅的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市场经济;一个叫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的出发点,是把市场经济的长处拿过来。原来我们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过于集中,“大锅饭”、平均主义,把企业搞死了。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改革把市场经济的优点拿过来,按价值规律办事,通过供求、竞争,这样一种机制把微观搞活。但是我们搞活的目的,并不是不搞社会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要把市场经济的优点拿过来,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大方向。也就是说,在搞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要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加以区别,要保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三条:一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三是宏观控制的市场经济。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公有制,我相信会比西方在宏观调控上搞得好一点。因为公有制可以调节整体和局部利益的矛盾。我个人来看,这三条,公有制为主体是最基本的。所以怎样搞好公有制,在改革的实践上关系极大。所谓关系极大,有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公有制搞得不好的话,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拿不过来;第二,如果搞不好的话,市场经济的优点拿过来了,社会主义的特色就丢掉了。因为基础动摇了,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怎样搞好公有制,完善公有制,克服公有制在运行机制上、在体制上存在的某些缺陷,使它能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目标上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这是个大问题。公有制现在有两个方面,一是国有制,一是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的改革现在应该说成绩是很大的,变化也不小,但是到现在为止,也不能说都搞活了。对全民企业自主权的落实,查下来有几项比较落实,有几项中间有截留,有几项这个部门落实那个部门却干预。看来转变政府职能不是简单的事情,难度相当大,这里有认识问题,恐怕还有既得的权益舍不得放。另一个问题是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有二种,一种是城市的“二全民”,一种是农村的集体经济。现在看来,农村的集体也好,城市的“二全民”的集体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政企关系都是不清楚。乡镇工业与乡政府之间不清楚,到底谁是集体的代表,在一定意义上还是附    (下转第4页)

    (上接第5页)

属于乡政府。我们的乡政府,可以随便支配集体经济,不需要社员代表大会批准,它都可以搞,这叫什么集体经济。城市“二全民”的问题更大了,因为过去长期以全民所有制为努力方向,向全民靠。现在农村党委正在抓股份合作制,试图通过股份合作制来增加社员的凝聚力,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理顺政企关系。城市的集体工业也在搞股份合作制。搞股份合作制可能是一个办法,但是任何事情恐怕都不能绝对化,光有股份合作制一条没有其他东西的配合也不行。

我们国家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把市场经济的优点拿到,又要保持社会主义特色,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怎样搞好我们的公有制。我们的研究会如果在这一个大目标上通过理论的探讨,实际经验的总结、交流,能够多做一些工作的话,这对上海的改革发展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