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抓住机遇 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发行时间:1993-06-20
网站编辑:季龙
来源:研究所

抓住机遇  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季  龙

一、党的十四大给城镇集体工业一个历史性任务,就是更快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异军突起的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非常灵活,实际上实行的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它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而城镇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本来也是灵活的,但后来在实行中受到了许多行政性的约束,就变得有些统得过多过死了,因而发展较慢。现在要抓住机遇,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坚决恢复和完善集体企业经营机制,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促使城乡集体企业,实行同一政策,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比翼齐飞。

所谓抓住机遇,就是说,总的看来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条件,更有机遇,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必须把它全力抓住和切实抓好。如果不去抓住和切实抓好,就会犯丧失时机的历史性错误。

所谓促进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快,就是要力求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机遇难得,要十分珍惜。但在速度问题上不搞“一刀切”,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坚持立足实际,因时因地因企业制宜。有条件的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不拿“刀子砍”。条件不具备的也不要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快发展,不拿“鞭子赶”。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地求快,就有可能造成大起大落,这样也将失去历史的机遇。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好,就是要求集体企业的整体素质要好,优化结构,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只要保持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就能保持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和综合能力。要保持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改掉那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坚决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入股分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的风险机制、约束机制。

二、集体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以来,我国乡办工业和以二轻集体工业为骨干的城镇集体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1992年年报,全国城乡集体工业总产值9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比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21.7%高10个百分点,比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2.4%高19.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集体工业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乡办工业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城乡集体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全民所有制工业的增长速度。由于集体工业迅速发展,它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不少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手工业合作社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充分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波折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又发展了许多新的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对改革开放和对市场经济适应程度的不同,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差距很大。以二轻工业为例,广东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引导和推动集体企业大步走上市场,推动了二轻工业高速稳定发展。1991年,全省二轻工业产值达到250.8亿元,比1980年增长4倍多,连续6年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1992年产值达到309.84亿元,又比1991年增长23.5%,实现利税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三、目前城镇集体工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城镇集体工业来说,面对当前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认为,这既是加快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从轻工集体企业来分析,这些企业除了部分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室内装饰用品等新兴行业以外,大部分是由五、六十年代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演变而来的,有对市场经济比较适应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它的供产销历来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比重很小,因而不得不去找市场,所以对实行市场经济有较大的适应能力。(2)它点多面广,经营灵活,“船小好掉头”。(3)它与国有企业比较,自主权较大,一般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经营机制。(4)它属“鸡”,主要靠自己找“食吃”,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它可以走出“笼子”,迈上大市场,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

但是,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本身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又存在对市场经济很不适应的一面,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经济力量薄弱,许多企业多年来没有多少投入,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一些从事小商品生产和修理服务的老合作企业,往往能人走了,留下老弱病残,包袱沉重,经济十分困难。目前轻工集体企业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一般都在1︰0.5左右,平均1至2个职工要负担一个退休职工。(2)技术力量不强,产品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3)不少集体企业多年来演变成“二国营”体制,只管生产,不问销路和营销策略,产生严重的“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等、靠、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有所扭转,但远没有完全转过来。一整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恢复和发展起来,也需花费很大的努力。

四、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我国城镇集体工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促进集体工业跃上新台阶。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换脑筋。要深刻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振兴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我国轻工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根本途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开放的、竞争的,不能“等、靠、要”;要破除封闭式的、自我满足的、不求进取的旧观念,树立开拓进取、不怕风险、勇闯新路的新思想,努力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千方百计去了解市场、开辟市场、占领市场。

厦门市二轻局根据二轻集体企业实际,提出了“四破四立”的要求,即破小生产因循守旧的传统和习惯,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工业、大市场的观念;破小生产者安于现状、安于按常规走路的慢慢来的思维方式,树立不唯条件论,敢为天下先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新观念;破小生产者“小富即安”“小富渐进”的思想惯性,树立多方面筹集资金,上规模、上项目,多投入,多产出,努力生产质量好、效益高、产品适销对路的新观念;破无过就是功,能上不能下的用人老观念,树立无功就是过,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德才兼备的用人新观念。只要我们真正破除了旧的观念,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开拓进取的新思想,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城镇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的建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如何转换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就是要通过贯彻《条例》,深化企业改革,使集体企业真正做到自愿组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实行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金联合,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近年来,从福建、江苏、辽宁、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在轻工集体企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实践证明,这是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恢复和完善集体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好形式,是从明晰产权的根本问题上转换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集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好途径。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增强职工的风险共担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动员和集中职工及社会的闲散资金,增加企业生产发展基金;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为集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应当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继续不断闯新路。

第四,加强营销战略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集体企业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摆脱过去计划经济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彻底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树立机动灵活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营销战略和策略。

要切实加强信息和技术的开发。市场的供求千变万化,朝夕剧变,“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集体企业要想开辟市场,占领市场,首先就必须加强对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并及时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决断。

掌握了市场的需求,还要能快开发、早上市,迅速占领市场,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集体企业技术力量很薄弱。过去不少轻工集体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1%,现在一般也只有3%左右。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包括营销和信息人才。

要扩大供销队伍,提高供销人员素质,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要积极创建企业自销网点和销售网络体系,提高产品的布场占有率。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促销政策,落实供销承包责任制,并通过多种形式,与商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开拓市场。

第五,拓宽生产门路,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强弱,首先决定于产品的品种、质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而目前有不少集体企业,由于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产品品种不多,变化不快,甚至“老面孔”“一贯制”。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拓宽生产门路,搞好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应该扩大视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千变万化需求,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城镇集体企业,点多面广,不少场地位于闹市区,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特殊优越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国家号召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

第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走联合之路。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搞市场经济,还有风险。城镇集体工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有优势的一面;但点多力量单薄,经不起风浪。我们既要看到“船小好掉头”的一面,又不能忽视“船大才好冲浪”,联合起来力量大。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联合的道路。

联合有多种形式和途径。成都市工业联社配合改造旧城区,把所属处于老城区的企业,联合起来,开展房地产拆迁业务,组织成片改造,既帮助市政府较快的完成拆迁任务,又通过组织拆迁,为企业增加投入,摆脱长期落后面貌的沉重包袱,闯出了新路子,开辟了新天地。

第七,充分用好政府给的政策和法规。“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还要通过正确运用经济法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搞好宏观调节和控制,以防止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局限性的弱点。我们一定要充分用好政府规定的这些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一切按法律办事。当前集体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运用国务院颁发的《条例》和政府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贯彻“条例”的配套政策、规定,切实维护好集体企业的资财和权益不受侵犯。

抓住机遇 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发行时间:1993-06-20
网站编辑:季龙
  
来源:研究所

抓住机遇  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季  龙

一、党的十四大给城镇集体工业一个历史性任务,就是更快更好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异军突起的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非常灵活,实际上实行的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它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而城镇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本来也是灵活的,但后来在实行中受到了许多行政性的约束,就变得有些统得过多过死了,因而发展较慢。现在要抓住机遇,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坚决恢复和完善集体企业经营机制,促进城镇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促使城乡集体企业,实行同一政策,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比翼齐飞。

所谓抓住机遇,就是说,总的看来现在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既有条件,更有机遇,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必须把它全力抓住和切实抓好。如果不去抓住和切实抓好,就会犯丧失时机的历史性错误。

所谓促进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快,就是要力求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机遇难得,要十分珍惜。但在速度问题上不搞“一刀切”,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坚持立足实际,因时因地因企业制宜。有条件的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不拿“刀子砍”。条件不具备的也不要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快发展,不拿“鞭子赶”。如果我们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地求快,就有可能造成大起大落,这样也将失去历史的机遇。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好,就是要求集体企业的整体素质要好,优化结构,技术进步,改善管理,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只要保持集体工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就能保持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的实力和综合能力。要保持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加快改革、深化改革,改掉那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坚决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入股分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须的风险机制、约束机制。

二、集体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以来,我国乡办工业和以二轻集体工业为骨干的城镇集体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1992年年报,全国城乡集体工业总产值90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比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21.7%高10个百分点,比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12.4%高19.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集体工业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乡办工业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城乡集体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全民所有制工业的增长速度。由于集体工业迅速发展,它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不少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手工业合作社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充分反映了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果。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波折和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行各业又发展了许多新的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对改革开放和对市场经济适应程度的不同,地区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差距很大。以二轻工业为例,广东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引导和推动集体企业大步走上市场,推动了二轻工业高速稳定发展。1991年,全省二轻工业产值达到250.8亿元,比1980年增长4倍多,连续6年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1992年产值达到309.84亿元,又比1991年增长23.5%,实现利税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三、目前城镇集体工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城镇集体工业来说,面对当前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认为,这既是加快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从轻工集体企业来分析,这些企业除了部分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室内装饰用品等新兴行业以外,大部分是由五、六十年代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演变而来的,有对市场经济比较适应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它的供产销历来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比重很小,因而不得不去找市场,所以对实行市场经济有较大的适应能力。(2)它点多面广,经营灵活,“船小好掉头”。(3)它与国有企业比较,自主权较大,一般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经营机制。(4)它属“鸡”,主要靠自己找“食吃”,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它可以走出“笼子”,迈上大市场,发展的前景更为广阔。

但是,由于长期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本身经济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又存在对市场经济很不适应的一面,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经济力量薄弱,许多企业多年来没有多少投入,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尤其是一些从事小商品生产和修理服务的老合作企业,往往能人走了,留下老弱病残,包袱沉重,经济十分困难。目前轻工集体企业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一般都在1︰0.5左右,平均1至2个职工要负担一个退休职工。(2)技术力量不强,产品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3)不少集体企业多年来演变成“二国营”体制,只管生产,不问销路和营销策略,产生严重的“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等、靠、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有所扭转,但远没有完全转过来。一整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恢复和发展起来,也需花费很大的努力。

四、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为我国城镇集体工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促进集体工业跃上新台阶。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换脑筋。要深刻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振兴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我国轻工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根本途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开放的、竞争的,不能“等、靠、要”;要破除封闭式的、自我满足的、不求进取的旧观念,树立开拓进取、不怕风险、勇闯新路的新思想,努力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千方百计去了解市场、开辟市场、占领市场。

厦门市二轻局根据二轻集体企业实际,提出了“四破四立”的要求,即破小生产因循守旧的传统和习惯,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工业、大市场的观念;破小生产者安于现状、安于按常规走路的慢慢来的思维方式,树立不唯条件论,敢为天下先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新观念;破小生产者“小富即安”“小富渐进”的思想惯性,树立多方面筹集资金,上规模、上项目,多投入,多产出,努力生产质量好、效益高、产品适销对路的新观念;破无过就是功,能上不能下的用人老观念,树立无功就是过,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德才兼备的用人新观念。只要我们真正破除了旧的观念,树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开拓进取的新思想,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城镇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的建立,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如何转换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就是要通过贯彻《条例》,深化企业改革,使集体企业真正做到自愿组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推行股份合作制,实行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金联合,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近年来,从福建、江苏、辽宁、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在轻工集体企业中,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实践证明,这是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恢复和完善集体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好形式,是从明晰产权的根本问题上转换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集体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好途径。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增强职工的风险共担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动员和集中职工及社会的闲散资金,增加企业生产发展基金;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为集体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应当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积极探索,继续不断闯新路。

第四,加强营销战略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开发,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集体企业要继承和发扬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摆脱过去计划经济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彻底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树立机动灵活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营销战略和策略。

要切实加强信息和技术的开发。市场的供求千变万化,朝夕剧变,“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集体企业要想开辟市场,占领市场,首先就必须加强对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并及时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决断。

掌握了市场的需求,还要能快开发、早上市,迅速占领市场,这就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开发能力。集体企业技术力量很薄弱。过去不少轻工集体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1%,现在一般也只有3%左右。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包括营销和信息人才。

要扩大供销队伍,提高供销人员素质,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要积极创建企业自销网点和销售网络体系,提高产品的布场占有率。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促销政策,落实供销承包责任制,并通过多种形式,与商业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开拓市场。

第五,拓宽生产门路,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强弱,首先决定于产品的品种、质量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而目前有不少集体企业,由于长期受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产品品种不多,变化不快,甚至“老面孔”“一贯制”。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拓宽生产门路,搞好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应该扩大视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千变万化需求,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城镇集体企业,点多面广,不少场地位于闹市区,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特殊优越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国家号召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

第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走联合之路。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实力的竞争。搞市场经济,还有风险。城镇集体工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有优势的一面;但点多力量单薄,经不起风浪。我们既要看到“船小好掉头”的一面,又不能忽视“船大才好冲浪”,联合起来力量大。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联合的道路。

联合有多种形式和途径。成都市工业联社配合改造旧城区,把所属处于老城区的企业,联合起来,开展房地产拆迁业务,组织成片改造,既帮助市政府较快的完成拆迁任务,又通过组织拆迁,为企业增加投入,摆脱长期落后面貌的沉重包袱,闯出了新路子,开辟了新天地。

第七,充分用好政府给的政策和法规。“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还要通过正确运用经济法规、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等手段,搞好宏观调节和控制,以防止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局限性的弱点。我们一定要充分用好政府规定的这些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一切按法律办事。当前集体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运用国务院颁发的《条例》和政府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贯彻“条例”的配套政策、规定,切实维护好集体企业的资财和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