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集体工业企业
发行时间:1993-06-20
网站编辑:姚组结 郑敏
来源:研究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集体工业企业

姚组结  郑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形式的经济模式,是由自主的企业、社会化的市场和间接的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基本的特征是竞争,市场调节的力量主要来自竞争。这种竞争,是在自主、平等、开放的条件下按价值规律进行的竞争,不靠倾斜改革,不靠优惠条件,和自然界一样,“物竞天择”。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市场竞争,你追我赶,可以促使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市场竞争,激励斗志,可以促使职工增强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精神,提高劳动效率。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处于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主体的作用。纵观集体经济的产生、发展的全部历程,一直是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集体企业和市场有天然的缘份。在市场的海洋中,斩波劈浪,“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地从事营销活动,练就一身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等具有集体企业特色的市场竞争的硬功夫,在社会化市场中生存发展。然而,由于长期来“政府按国营管、政策按国营套”,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时而如婆媳关系,时而如主仆关系。政府事事要作主,企业处处难自主,企业的手脚被捆绑,集体的特色发挥不了,竞争的功夫施展不开,严重损伤了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我们要认真总结合作化以来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历史经验,扬长避短,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把集体企业推向市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发展集体经济。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

企业的经营机制,是企业投入产出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行为准则、调节手段、协作关系等的总和,是商品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它的建立,应当为企业创造自主经营、自己积累、自我约束、自谋发展的条件,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企业自觉投入市场,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生产资料属本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这是集体企业的本质特征。集体企业应当从这个本质特征出发,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的“自愿组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集体积累、自主分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原则,建立能够体现“经济上独立性、组织上群众性、管理上民主性、经营上灵活性、分配上自主性”的具有集体特色的企业经营机制。从当前情况看,必须强调三条:(一)劳动合作必须与资金合作相结合,职工入股集资办企业应作为硬性规定;(二)人、财、物、供、产、销的自主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企业自己管、盈亏自己负、干部自己选、工人自己招、报酬自己定”;(三)规范民主管理的行为,职代会应当真正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企业的重大决策和主要管理干部的任免,必须经过职代会。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模式

确定产权是企业自主和活力的源泉,是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关系是以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产权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因此,构筑企业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从而明晰利益关系,以利益关系激发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

集体企业的产权模式,应当体现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精神,建立劳动者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相结合的产权制度。近几年在改革中产生的股份合作制,是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结合、劳动者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结合的产权有效形式。有了股份合作制,企业与职工血肉相联系、休戚与共,可以有力地排除外来的干预,真正按职工的意愿,根据市场需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激发职工当家作主的热情,使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促进行为长期化;可以有效地吸收社会游资,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资产商品化,在等价交换中进行产权转移,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在集体企业联合体的范围内积极开辟产权市场,采取兼并、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促进产权合哩转移。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一是要进行合理的社会扣除,公平社会负担;二是要坚持按劳分配,兑现劳动者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首要的是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增加企业的自我积累,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补偿基金和追加基金。在消费基金分配中,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利益,克服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

集体企业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国家不给投资,由劳动者集资办企业,靠劳动积累扩大再生产,举办福利事业,所以集体企业的税费负担应比国有企业少,集体积累应比国有企业多。现行的税费制度,以政权身份收的税费要减少,以所有者身份收的税费要废除,属于企业更新改造、技术进步的费用(如折旧基金、新技术开发基金等)应在税前提取,本着先予后取的精神培养税源。对于消费基金分配,应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以效率鼓励多劳多得,以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是在社会化的生产和交换中发展的,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既分工又协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体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势单力薄,单兵作战困难很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尤为必要。合作化时期,各级联社作为集体企业联合组织,横成网,竖成络,揉合集体企业“船小好掉头”和联合体“船大好冲浪”的优势,形成一个很好的服务体系,为发展集体经济立下汗马功劳。

新的历史时期,集体工业联社要进一步发挥群体的作用,为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服务。联社要和政府主管部门分开,建实体,办实业,增实力,切实履行“指导、维护、协调、服务”的职能,以服务为中心,强化服务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37页)

功能,完善服务手段,为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增强集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集体工业联社与政府主管部门分开,改变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状况,这是1984年以来一直议而未决的问题。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可望得到解决。但是在政府主管部门改为事业单位,而仍然代行行政职能的情况下,如果联社与事业单位还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那么将形成的是事社不分,以事代社的局面,和过去的政社不分,以政代社,毫无二致,联社仍然是“挂一个牌子、摆一个样子、收几张票子”的有名无实的单位,这和群众性联合经济组织的地位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切。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集体工业企业
发行时间:1993-06-20
网站编辑:姚组结 郑敏
  
来源:研究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集体工业企业

姚组结  郑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就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形式的经济模式,是由自主的企业、社会化的市场和间接的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基本的特征是竞争,市场调节的力量主要来自竞争。这种竞争,是在自主、平等、开放的条件下按价值规律进行的竞争,不靠倾斜改革,不靠优惠条件,和自然界一样,“物竞天择”。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可以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市场竞争,你追我赶,可以促使企业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市场竞争,激励斗志,可以促使职工增强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精神,提高劳动效率。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处于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主体的作用。纵观集体经济的产生、发展的全部历程,一直是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集体企业和市场有天然的缘份。在市场的海洋中,斩波劈浪,“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地从事营销活动,练就一身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等具有集体企业特色的市场竞争的硬功夫,在社会化市场中生存发展。然而,由于长期来“政府按国营管、政策按国营套”,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时而如婆媳关系,时而如主仆关系。政府事事要作主,企业处处难自主,企业的手脚被捆绑,集体的特色发挥不了,竞争的功夫施展不开,严重损伤了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我们要认真总结合作化以来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历史经验,扬长避短,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把集体企业推向市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中发展集体经济。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

企业的经营机制,是企业投入产出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行为准则、调节手段、协作关系等的总和,是商品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它的建立,应当为企业创造自主经营、自己积累、自我约束、自谋发展的条件,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企业自觉投入市场,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

生产资料属本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这是集体企业的本质特征。集体企业应当从这个本质特征出发,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规定的“自愿组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民主管理,集体积累、自主分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原则,建立能够体现“经济上独立性、组织上群众性、管理上民主性、经营上灵活性、分配上自主性”的具有集体特色的企业经营机制。从当前情况看,必须强调三条:(一)劳动合作必须与资金合作相结合,职工入股集资办企业应作为硬性规定;(二)人、财、物、供、产、销的自主权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企业自己管、盈亏自己负、干部自己选、工人自己招、报酬自己定”;(三)规范民主管理的行为,职代会应当真正成为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企业的重大决策和主要管理干部的任免,必须经过职代会。

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模式

确定产权是企业自主和活力的源泉,是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关系是以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产权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因此,构筑企业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从而明晰利益关系,以利益关系激发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

集体企业的产权模式,应当体现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精神,建立劳动者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相结合的产权制度。近几年在改革中产生的股份合作制,是生产资料和生产者结合、劳动者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结合的产权有效形式。有了股份合作制,企业与职工血肉相联系、休戚与共,可以有力地排除外来的干预,真正按职工的意愿,根据市场需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激发职工当家作主的热情,使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促进行为长期化;可以有效地吸收社会游资,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资产商品化,在等价交换中进行产权转移,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在集体企业联合体的范围内积极开辟产权市场,采取兼并、租赁、转让等多种形式,促进产权合哩转移。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一是要进行合理的社会扣除,公平社会负担;二是要坚持按劳分配,兑现劳动者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首要的是减轻企业的财政负担,增加企业的自我积累,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补偿基金和追加基金。在消费基金分配中,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利益,克服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

集体企业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国家不给投资,由劳动者集资办企业,靠劳动积累扩大再生产,举办福利事业,所以集体企业的税费负担应比国有企业少,集体积累应比国有企业多。现行的税费制度,以政权身份收的税费要减少,以所有者身份收的税费要废除,属于企业更新改造、技术进步的费用(如折旧基金、新技术开发基金等)应在税前提取,本着先予后取的精神培养税源。对于消费基金分配,应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以效率鼓励多劳多得,以公平促进共同富裕。

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是在社会化的生产和交换中发展的,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既分工又协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体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势单力薄,单兵作战困难很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尤为必要。合作化时期,各级联社作为集体企业联合组织,横成网,竖成络,揉合集体企业“船小好掉头”和联合体“船大好冲浪”的优势,形成一个很好的服务体系,为发展集体经济立下汗马功劳。

新的历史时期,集体工业联社要进一步发挥群体的作用,为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服务。联社要和政府主管部门分开,建实体,办实业,增实力,切实履行“指导、维护、协调、服务”的职能,以服务为中心,强化服务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37页)

功能,完善服务手段,为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增强集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集体工业联社与政府主管部门分开,改变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的状况,这是1984年以来一直议而未决的问题。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可望得到解决。但是在政府主管部门改为事业单位,而仍然代行行政职能的情况下,如果联社与事业单位还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那么将形成的是事社不分,以事代社的局面,和过去的政社不分,以政代社,毫无二致,联社仍然是“挂一个牌子、摆一个样子、收几张票子”的有名无实的单位,这和群众性联合经济组织的地位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