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企业改革 恢复集体特性
一一上海长江刻字厂试行股份合作制的调查
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办公室
上海长江刻字厂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的老企业。1956年由几十家刻字摊、店经合作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现有职工925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全厂下属9个车间和6个经营承包体,另有40多个门市部分布全市各区。主要生产经营刻字、工业加工和工艺品三大类。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先后有几十家刻字店、社开业,长江厂失去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统天下”的优势。长期形成的僵化的“二国营”模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职工也缺乏吸引力。在1984年至1988年的四年间,有近50名技术工人辞职,还有一半左右的职工日公夜私,甚至上班时间干私活,损害企业利益。厂里出现人心涣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自1988年起,该厂进行了以承包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初步制止了效益滑坡。但是该厂领导和职工清醒看到,过去的这些改革都是初步的,浅层次的,企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未解决。特别是集体企业财产缺乏具体的体现形式,割裂了企业与职工的内在联系,因而职工对企业缺乏“关切度”,没有形成命运共同体。为此,厂里决定,1992年起在企业内试行股份合作制,探索恢复集体企业特性的新路子。其基本思路是:
一、根据资产的各自来源划成不同性质的股份,明确持有者。把企业总资产1213.3万元分为121330股,每股100元,共设置三种股份。
1.联社股。这是上级联社历年来投入的资金,共22038股,计220.38万元,占总资产的18.16%,其所有权属上级联社。
2.企业股。这是本企业历年来积累所形成的资产,共69292股,计692.92万元,占总资产的57.11%,其所有权属企业。
3.职工个人股。这是本企业职工投入的股金,共30000股,计300万元,占总资产的24.73%,其所有权属职工个人。
上述三种股份,风险共担,利益同享,有限责任。
二、根据岗位的技术高低,责任大小规定职工认购股金的上限和下限。最高的可认购100股,最低的认购10股,平均每人30股。企业的主要经营者为100股。
三、兼顾入股各方的利益,确定收益分配比例。企业实现利润,按规定缴纳各种税金后按以下程序和比例分配:
1.提取30%的公积金,作为联社股和企业股的收益。上级联社为鼓励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同意联社股的收益目前暂按原收取资金占用费的标准来收取,其余作为企业股的收益留在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2.提取25%的福利基金,用于集体福利。
3.提取45%的分红基金,其中20%用于职工股的红利分配,25%作为职工风险基金。职工股的红利和职工风险基金均按6︰4的比例按劳按股分配。红利在年终直接支付给职工。风险基金量化到个人名下并入职工股,参与以后年度分红,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不随意分割和提取,如职工因正常原因脱离企业,经批准可以提取。
企业发生亏损须由自有资金抵补时,按企业公积金、职工风险基金、各股股本金的顺序抵补。企业下年盈余,可先偿还各股补亏部分后再作分配。
四、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实行厂长任期责任制,职代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厂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
在试行股份合作制的过程中,长江厂以敢想敢闯,勇于实践的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试行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是:
一、思想发动、组织落实、充分听取意见。试行股份合作制是企业机制的深化改革,没有职工的参与和支持是不行的。长江厂在改革中十分注意尊重和依靠职工群众,厂领导事先在干部会、职代会上吹风,使职工有心理准备;针对企业分散的特点,利用厂刊、黑板报等舆论工具进行宣传,使职工人人皆知;成立党政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班子,做到组织落实。在改革方案出台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民主程序办事。首先在职工代表、中层以上干部、党员中进行宣讲动员,做好骨干工作;接着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座谈会听取意见;然后组织班组职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他们还进行了由400多名职工参加的民意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并综合职工的意见修改方案,厂领导多次深入到职工反映较强烈的车间班组,与职工对话,做过细的宣传解释工作。厂里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仅股份合作制方案的讨论就召开了4次职代会,不断听取意见,不断修改方案,使方案能反映大多数职工的意愿。经过上下多次反复,最后职代会全票赞成一次通过了试行方案。
二、试行股份合作制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相结合。长江厂在改革实践中深深感到,不能光改制(股份合作制)不转制(经营机制),改制必须与转制相结合,企业才能顺利进入新的运行机制。否则,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他们在试行股份合作制的同时,进行了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
1.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上岗合同制。为了与股份合作制配套,厂里原则规定,职工入股与签订全员劳动合同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以体现资金的合作和劳动的联合。
2.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参照其他综合因素的企业自主工资制度。新的工资制度把生产岗位分5等14级,管理岗位分7等18级。重点向3类人员倾斜:一是一线有指标高技能岗位的职工;二是负有经济责任的承包人;三是有指标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最低与最高的工资差距为5倍,较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大锅饭。
三、多方协调,争取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二轻集体企业包袱较重,试行股份合作制必须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否则,投资风险大,收益少,职工无积极性。长江厂在试行股份合作制中,积极主动与有关综合部门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如他们与区财税部门磋商就达20余次,千方百计,千言万语,终于赢得区财税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采取较为宽松的扶持措施。为企业股份合作制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至1992年6月底,长江厂试点的各项实施工作基本到位。全厂共有779人认购股金,占全厂总人数的84.22%,股金总额291.05万元。按规定暂不入股(长病假、待退休、停薪留职等)116人。按规定认购股金到最高限额的659人,占认购股金职工的84.6%。
从长江厂的改革实践,我们感到,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有利子恢复集体企业的性质特点。集体所有制的特征是劳动群众共同投资、共同占有、共同劳动。长江刻字厂的前身就是在手工业合作化高潮中,以职工投资入股的方式而组建的集体企业。当时,由于职工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盈亏共负,风险共担,年底分红。因此,人人关心企业的经营。以后,由于“左”的影响,追求“一大二公”,采取了参照全民企业的管理模式,集体企业的特点和活力丧失殆尽,挫伤了企业和职工积极性。恢复集体企业的特性是集体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集体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使企业的产权明晰化,职工与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增加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当职工拥有企业的部分股份后,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职工必将倍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期望自己的股份能得到增值。从长江厂试行股份合作制以来情况看,职工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各项经济指标普遍增长,企业凝聚力明显增强。按过去惯例,第三季度是销售淡季,高温天气要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然而去年第三季度,厂里一片繁忙景象,淡季不淡,销售额连续上升。车间内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战高温,在温度高达70℃的灯泡下坚持操作,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目前,企业人心稳定,技术骨干要求离厂的基本没有出现。该厂1992年1~9月份共完成产值1719万元,销售收入218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7%和42.8%,超上年全年的2.5%和1.9%。实现利税73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超上年全年的9.4%。
三、有利于企业克服短期行为,增强企业后劲。集体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固然有其激励作用的优点,但它也有其难以避免的弱点,显著的表现就是行为短期化。股份合作制恰恰鼓励企业行为长期化。职工入股一般是长期的,因此,在分配上必须从维护职工长期利益出发,稳固持久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企业也必须坚持长期盈利的原则,注意投资效益,合理分配税后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增强后劲。目前长江厂用于职工个人股的红利分配占留利20%,比上海市股份合作制试点办法的规定低20%,表现出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职工入股的近300万元资金也全部用于新产品开发的项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