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论市场经济中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发行时间:1993-02-20
网站编辑:薛 至 阮恩光
来源:研究所

论市场经济中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薛  至  阮恩光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抉择;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是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的巨大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作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一、市场经济对集体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本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和企业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这对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集体企业提出了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企业成为本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者。在这一点上我们集体企业没有做到。企业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权应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资产处置权。目前集体企业还无权自主出租、转让企业资产,所以企业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只有企业有权把企业资产当作商品进入产权市场,这样的企业才成为本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者。

第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目前集体企业职工同企业资产关系是模糊的,因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也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因此,企业的产权要求明晰化使每个职工都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主。这理应成为市场经济对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客观要求。

第三,鉴于以上两个要求,那么市场经济又势必要求集体企业真正成为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进入市场。目前所说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里的企业指国有企业,这有情可愿,确实有一个“推”的问题,但是集体企业本来就是市场的产儿,不存在谁来推的问题。应当说它是主动地走向市场。目前,我们的集体企业仍未彻底摆脱“二国营”模式,因而活力不足。因此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第四,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在现代商品经济竞争下,尤其竞争日益趋向国际化的今天,搞广种薄收那种粗放经营是显然落伍了。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技术装备,实现集约化经营。这就是说无论大、中、小企业都要引进科学技术,引进现代化科学管理,对更新设备要有喜新厌旧的新观念,以此来降低消耗,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表现在市场是产品的物廉价美的竞争,但是在其背后,则是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因此今年年初开始,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社会上掀起人才争夺战,谁拥有一流人才,才拥有一流企业、一流产品。我们集体企业人才严重紧缺,不仅紧缺,至今仍有向“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流出的现象,这已是成为城镇集体企业难以象乡镇企业那样腾飞的障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后,上述市场经济对集体企业的各种客观要求,概括起来,落脚到一点,那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我们各级联社的领导者要转变观念,换脑筋,变官员化为企业家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然。目前一些地方的联社干部、企业干部要求“转正”为国家干部,这种做法和想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要转变观念,换脑筋,以争当社会主义企业家自豪。

二、在市场经济中振兴城镇集体企业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竞争将会日益加剧,尤其是明年国际关税贸易总协定恢复我国的缔约国地位,那么国际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国内不同企业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城镇集体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形势是有严峻的一面。然而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们城镇集体经济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有利条件是: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将恢复我国的“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这将为集体企业同其它经济成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全民,轻集体’现象将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今后乡镇企业享受的政策优势,也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而逐渐取消,造成平等竞争的环境。这为我们集体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城镇是市场经济活跃的中心地带,我们集体企业占居城镇,那些老二轻工业的集体企业又居城市的中心地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的地理、地域的优势是乡镇企业所不具备的。这首先是地域的房地产优势,信息技术集中地优势、消费市场集聚地的优势、交通便利的优势、社会人才集中地的优势等等,这是城镇集体企业可以利用富余人员大搞第三产业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第三,城镇集体企业所处城市,文化、教育、交通、信息、生活都比较方便,这是吸引人才一个优势。其次,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普遍要比乡镇企业工人的文化素质要高,一旦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在能量,那么职工文化素质的优势就会显示出来。

第四,城镇集体企业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能力上的优势。我们常说集体企业是属鸡的,是“自找米吃”,市场经济将要求一切企业都属鸡,而不属猪。我们有一支具有浙江二轻的“四千”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有一支精明强干的营销和财会队伍,有一支吃苦耐劳的职工队伍,又有体现协调和维护企业发展的各级联社组织,这是城镇集体企业能逞雄市场的重要保证。

要在市场经济中将我们的优势得以扬长,劣势得以克服,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实干,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和突破。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应有突破性的改革和进展:

——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多种选择,如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租赁制等。我们认为股份合作制应在城镇集体企业普遍推广。实行股份合作制是符合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为它构成双层(个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产权,并将这些利益融为一体,形成既明晰化,又有激励和约束性的产权制度。由于职工都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主,就能使企业与职工形成命运共同体,给产权经营注入动力。

——要放胆大办第三产业,实行企业办和联社办三产的新格局。党中央在十四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城镇集体企业和各级联社组织都占居城市的市中心,大办三产,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我们要放胆去干,如可以出租房屋、地产,也可以自办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企业大办第三产业,可以一举四得;一是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使企业精心于生产和经营;二是解决内部优化组合后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三是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服务于城市建设,方便市民。

——大力发展科工贸集团公司,进一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目前城镇集体企业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而尚未走向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客观要求是相悖的。我们认为应以联社、或以大型企业为纽带,有目的地发展一批科研、生产、经销三位一体的“集团军”的企业公司。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防止重走行政性组合的老路,而要通过资产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其稳定结合,以实现资金、人员、设备、厂房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综合优势。

论市场经济中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发行时间:1993-02-20
网站编辑:薛 至 阮恩光
  
来源:研究所

论市场经济中集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薛  至  阮恩光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抉择;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是我们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的巨大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集体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作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一、市场经济对集体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本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和企业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这对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集体企业提出了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企业成为本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者。在这一点上我们集体企业没有做到。企业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权应包括占有权、使用权、资产处置权。目前集体企业还无权自主出租、转让企业资产,所以企业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只有企业有权把企业资产当作商品进入产权市场,这样的企业才成为本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者。

第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目前集体企业职工同企业资产关系是模糊的,因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也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因此,企业的产权要求明晰化使每个职工都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主。这理应成为市场经济对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客观要求。

第三,鉴于以上两个要求,那么市场经济又势必要求集体企业真正成为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进入市场。目前所说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里的企业指国有企业,这有情可愿,确实有一个“推”的问题,但是集体企业本来就是市场的产儿,不存在谁来推的问题。应当说它是主动地走向市场。目前,我们的集体企业仍未彻底摆脱“二国营”模式,因而活力不足。因此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第四,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企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在现代商品经济竞争下,尤其竞争日益趋向国际化的今天,搞广种薄收那种粗放经营是显然落伍了。现代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技术装备,实现集约化经营。这就是说无论大、中、小企业都要引进科学技术,引进现代化科学管理,对更新设备要有喜新厌旧的新观念,以此来降低消耗,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市场经济客观要求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表现在市场是产品的物廉价美的竞争,但是在其背后,则是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因此今年年初开始,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来,社会上掀起人才争夺战,谁拥有一流人才,才拥有一流企业、一流产品。我们集体企业人才严重紧缺,不仅紧缺,至今仍有向“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流出的现象,这已是成为城镇集体企业难以象乡镇企业那样腾飞的障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后,上述市场经济对集体企业的各种客观要求,概括起来,落脚到一点,那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我们各级联社的领导者要转变观念,换脑筋,变官员化为企业家化。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的必然。目前一些地方的联社干部、企业干部要求“转正”为国家干部,这种做法和想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要转变观念,换脑筋,以争当社会主义企业家自豪。

二、在市场经济中振兴城镇集体企业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竞争将会日益加剧,尤其是明年国际关税贸易总协定恢复我国的缔约国地位,那么国际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国内不同企业竞争的激烈化。因此城镇集体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形势是有严峻的一面。然而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们城镇集体经济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有利条件是: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将恢复我国的“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这将为集体企业同其它经济成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和良好的外部环境。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重全民,轻集体’现象将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今后乡镇企业享受的政策优势,也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而逐渐取消,造成平等竞争的环境。这为我们集体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第二,城镇是市场经济活跃的中心地带,我们集体企业占居城镇,那些老二轻工业的集体企业又居城市的中心地段,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的地理、地域的优势是乡镇企业所不具备的。这首先是地域的房地产优势,信息技术集中地优势、消费市场集聚地的优势、交通便利的优势、社会人才集中地的优势等等,这是城镇集体企业可以利用富余人员大搞第三产业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第三,城镇集体企业所处城市,文化、教育、交通、信息、生活都比较方便,这是吸引人才一个优势。其次,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普遍要比乡镇企业工人的文化素质要高,一旦发挥市场经济的潜在能量,那么职工文化素质的优势就会显示出来。

第四,城镇集体企业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能力上的优势。我们常说集体企业是属鸡的,是“自找米吃”,市场经济将要求一切企业都属鸡,而不属猪。我们有一支具有浙江二轻的“四千”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有一支精明强干的营销和财会队伍,有一支吃苦耐劳的职工队伍,又有体现协调和维护企业发展的各级联社组织,这是城镇集体企业能逞雄市场的重要保证。

要在市场经济中将我们的优势得以扬长,劣势得以克服,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实干,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和突破。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应有突破性的改革和进展:

——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多种选择,如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租赁制等。我们认为股份合作制应在城镇集体企业普遍推广。实行股份合作制是符合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为它构成双层(个人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产权,并将这些利益融为一体,形成既明晰化,又有激励和约束性的产权制度。由于职工都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主,就能使企业与职工形成命运共同体,给产权经营注入动力。

——要放胆大办第三产业,实行企业办和联社办三产的新格局。党中央在十四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城镇集体企业和各级联社组织都占居城市的市中心,大办三产,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此我们要放胆去干,如可以出租房屋、地产,也可以自办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企业大办第三产业,可以一举四得;一是解决长期以来企业办社会的包袱,使企业精心于生产和经营;二是解决内部优化组合后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三是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服务于城市建设,方便市民。

——大力发展科工贸集团公司,进一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目前城镇集体企业仍处在粗放经营阶段而尚未走向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客观要求是相悖的。我们认为应以联社、或以大型企业为纽带,有目的地发展一批科研、生产、经销三位一体的“集团军”的企业公司。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防止重走行政性组合的老路,而要通过资产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其稳定结合,以实现资金、人员、设备、厂房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综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