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企业改革】
深化改革 转换机制
上海市郊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办公室
今年以来,沪郊城镇集体工业战线广大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
讲话精神,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上狠下功夫,使经济发展出现转机,生产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今年1~7月共实现销售产值18.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产销率达到95.2%;实现利润455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7%。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城镇集体工业要摆脱困境,焕发生机,出路就在于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今年以来,我们在整个郊县城镇集体工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通过换脑子、转机制、探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迈出更大步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换脑子,是发展城镇集体工业的动力。
近几年来,沪郊城镇集体工业出现了生产下降、效益滑坡、负担沉重的严峻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城镇集体工业长期受单一经济模式束缚,强调参照全民企业的做法,使得集体经济的优势逐渐丧失,成为事实上的“二全民”。因此,要扭转城镇集体工业徘徊不前的局面,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
一是要破除“参照”的观念,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内在优势。要抛弃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想法和做法,通过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彻底打破“三铁一大",转换企业机制,恢复集体经济的特色,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
二是要破除小打小闹的观念,加大投入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城镇集体工业脱胎于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因而,小打小闹式的经营思想影响较深。表现为投入量较小,发展无后劲。据统计,沪郊城镇集体工业“七五”期间的总投入仅4.58亿元,平均每年不到1亿元。为此,我们年初明确了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多投入多产出的思想,提出了“八五”期间投入20亿元的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各县投入的积极性很高,预计“八五”期间,沪郊城镇集体工业投入量可望达到既定的目标。
三是要除破“内向型”的生产格局,通过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扩大产品外销,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七五”期间,沪郊城镇集体工业共兴办“三资”企业13家(总投资2620万美元,协议吸收外资758万美元),仅占企业总数的4%。今年以来,通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精神,在利用外资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松江县的城镇集体工业,今年已发展“三资"项目10个,总投资6000万元;金山县突破了“三资”企业零的记录,年内将建成五家“三资”企业。
(二)转机制,是搞好城镇集体工业的关键。
集体企业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它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但是长期以来,集体工业沿用全民工业的一套做法,使好的机制逐渐退化,甚至丧失。因此,必须通过改革,把企业机制转换过来,恢复其本来面目。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城镇集体工业转换机制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1.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今年以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大力推进上岗合同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到上半年为止,已有94户企业先行了一步,占面上企业数的30%,预计到年底,将有50%以上的企业进行上岗合同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明年将在所有企业中推行。二是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企业对每个岗位的技术高低、劳动强度、劳动条件、责任大小等因素进行测评,确定工资奖金水平,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三是制订各类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干部、职工多作贡献。通过这一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改变了一次分配定终身的传统用工形式,使职工上岗由单一选择变为双向选择,逐步形成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新型劳动人事制度。第二,职工精神面貌有了明显变化,通过竞争,上岗后的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得到增强,同时也增加了危机感。职工逐步意识到,只有按上岗合同与岗位规范的要求积极工作,才能保住在岗位上工作的资格。第三,促进了职工学习技术和提高技能的积极性。有些厂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劳动,规定职工技术等级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根据其劳动态度、产品质量和技能等级,工资收入可升可降,从而使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进行股份制合作制优点。目前,沪郊城镇集体工业已有13户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制的试点工作,另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准备工作。为搞好试点工作,我们提出了四条原则:一要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试点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能借口。投资风险与投资效益对等”而片面追求分红比例,更不能因此而一再要求市、县让利。二要明确资产归属,在做好资产重估的基础上,明确划分企业资产归属,市、县主管局以往对企业的借、贷款,可作为投资入股。三要搞好股权设置。为保证职工个人股在企业保持适当比例,并能逐年增殖,法人股仅限于其他单位对该企业的增量投入。四要处理好消费与积累的关系,税后留利分配比例一般为:公积金20%,积累金20%,公益金20%,分红基金40%。
3.稳步推进城镇集体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职能,这是搞活城镇集体工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企业机制转了,政府管理职能依旧,搞好城镇集体工业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今年以来,沪郊九县一区的城镇集体工业主管局(工业局),已有6家迈出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先后组建了工业总公司。其办法是:县局、联社、公司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公司改革后的管理体制,从调整机构、精简人员入手,淡化行政管理,强化经营服务,用经济纽带联结企业,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逐步形成生产经营型的经济实体。我们市郊联社也将在前一阶段清理管理职能的基础上,积极筹建上海郊县城镇集体工业总公司,以适应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探路子,是振兴城镇集体工业的途径。
城镇集体工业,由于长期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往往就工业搞工业,思路不开阔,发展路子越走越狭窄。要振兴城镇集体工业,就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探索一条“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新路。
1.积极创办经济实体,增强为企业服务的功能。从已成立的6家县工业总公司看,都在积极筹建经济实体。川沙工业总公司成立后,已筹集1000万元资金,新建四个直属子公司;松江县工业总公司年内将新建五个直属公司,发展四个办事处。市郊联社也将利用浦东开发的优惠政策,积极兴办房地产经营公司、出租汽车公司、信用社、工业村及全国乡镇企业经营大厦等经济实体,以增强联社的经济实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的出路。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集体工业的下岗人员将会不断增多,因此,解决富余人员的出路问题,不仅是单纯地安排劳动力就业问题,更是进一步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此,市郊联社和各县联社以及众多的城镇集体企业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和条件,积极兴办多类型、多形式的第三产业,既解决了富余人员的出路,更增强了联社和所属企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