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和改革讲座】
第八讲 企业产权界定与产权制度改革的关系
刘刚
一、界定企业产权是改革产权制度的基础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组织,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是劳动群众集体的资产,这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长期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对集体工业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企业向行政主管部门不断上交利润,作为公共积累;另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又不断向下属企业进行无偿拨款和投资,很多企业目前实际占用的资产已非全部属于企业职工集体所有。加上集体工业企业不断上升过渡,使企业产权关系更加模糊不清。由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不清,造成种种弊端。
(一)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使企业丧失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多年来,许多行政主管部门把集体工业企业的资产视为部门所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掌握在行政主管部门手里,在领导体制,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对集体工业企业采取了全民企业的管理模式,使绝大多数企业脱离了集体经济自身的发展轨道,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异。集体工业企业已由劳动群众的联合经济组织,变成为各级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丧失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
(二)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使企业改革难以深化。集体工业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按照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企业,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民主管理权,发挥企业内在优势,进一步搞活企业。但是,由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不仅影响企业改革的进程,而且也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例如,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集体工业企业要向行政主管部门承包,承包经营指标,要由行政主管部门确定。这不仅是悖理的,而且使企业难以摆脱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又如实行租赁经营,一般由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出租方,同承租方签订租货合同,使企业难以实现对自有资产的处置权。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不少。这些问题表明,集体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不清,造成企业改革步履艰难,难以深化。
(三)平调企业资财的现象屡禁不止,企业资产得不到保障。由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不清,有些行政主管部门把集体工业企业当作自己的“自留地”,凭借行政权力,随意平调集体工业企业的资财,使企业的资产失去保障。
为了克服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关系模糊的弊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集体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而改革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是界定企业产权,使产权主体明晰化。只有界定集体工业企业的产权,产权主体明晰化,才能确定企业的所有权,理顺集体工业企业同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改变企业的附属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才能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增强企业活力,才能理顺职工同企业产权的关系,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因此,界定集体工业企业的产权,明确产权主体,就成为改革企业产权制定的基础。
二,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是界定企业产权的主要目的
在目前集体工业企业产权模糊不清的情况下,界定企业产权,明确产权主体,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停留在这一步。界定企业产权的主要目的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重新构造企业的产权结构,以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如何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重新构造企业的产权结构呢?
(一)恢复合作制。什么是合作制?合作制就是合作经济制度,它是劳动者自愿组合、互助合作,共同经营,利益共享的经济组织形式。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征是:(1)自愿组合,自筹资金;(2)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4)实行民主管理。合作经济组织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合作企业自身具有内在优势:(1)从组织上说,合作企业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的经济组织,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同企业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2)从经营管理上说,合作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单位,不能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要发展,只有锐意经营,拚命竞争。因此,企业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并且享有自主权,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发挥企业和职工搞好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从经营方式上说,灵活多样,变换产品快,联系市场广,能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从分配上说,在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企业有权决定盈利的使用办法,企业内部分配方式多种多样,能体现按劳分配和奖勤罚懒。 合作企业的这些优势,使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体工业经济应以合作经济作为主要有效实现形式。
(二)实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按照合作经济的原则,吸收股份制经济的某些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它是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在50年代手工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改变了企业资产单纯由职工股金构成的状况,企业资产已形成多元化结构,既有集体的资产,也有职工的股金,还有联社的投资,以及国家的投资。 因此, 要完全恢复50年代的合作制已经行不通。在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些集体工业企业按照企业资产的来源,将企业资产股份化,实行按股占有,合作经营。这种股份合作制,兼容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的优点,既有利于协调资产所有者的关系,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又能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股份合作制是改革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的较好模式。
1.实行股份合作制是集体共同所有同劳动者个人所有相结合的一种好形式。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曾经指出, 凡是农民作为土地私有者大批存在的地方, “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但不能“废除农民所有权。”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实行集体所有制不能排除劳动者个人所有权。因此,改革集体工业企业的产权制度,必须探索集体共同所有和劳动者个人所有相结合的具体形式。我认为股份合作制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由职工参股,使职工在集体共同占有的资产中,各占一份,真正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有利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实现集体共同所有和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密切职工同企业资产联系的有效途径。
2.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企业资产人格化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多年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把集体工业企业职工集资入股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割,只准劳动联合,不准资金联合,集体工业企业原有社员股金已经退还。这样,集体工业企业的资产就从根本上排除了职工个人占有权,从经济上割断了职工同企业的紧密联系。这种排除职工个人占有权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不能促使职工关心企业的兴衰,关心企业资产的增殖。
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资产按股占有,人人有份,这样就使企业资产人格化,职工作为企业的股东,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促使职工关注企业经营,重视经济效益,关心企业资产的增殖,使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具有内在动力。
(三)实行联合经营。就是集体工业企业与各种经济组织共同投资兴办工业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日新月异,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日趋激烈,必然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和适当集中,加强经济联合,实行规模经营。由于集体工业企业生产要素的集中,必须人和物相结合,在集中速度和规模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资金集中程度一般都比较低,难以适应企业扩张和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需要。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集体企业不宜自我封闭,拒绝不同经济组织之间资金的联合和相互渗透,而应在集体企业之间、集体企业与全民企业之间,相互渗股,实行联合经营,发展经济联合。
实行联合经营是加速集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这是因为:(1)集体工业企业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动员和使用社会资金,弥补自身发展资金的不足,并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形成规模经营。(2)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企业现有的厂房、设备,只要对现有生产力进行调整和重新组合,不需要多少投资,就能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3)实行合资经营,发展经济联合,可以组建企业集团,迅速形成雄厚的经济实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行联合经营,发展经济联合的优势,就成为推动集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