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自强不息 搞活经营 办好企业
发行时间:1991-10-20
网站编辑:上海金陵制帽厂
来源:研究所

【经验交流】

自强不息 搞活经营 办好企业

上海金陵制帽厂

我们金陵帽厂是一家生产出口工艺帽的专业定点厂,现有职工220名,目前生产品种有运动帽,太阳帽、童帽、盆帽、大沿帽等,年生产能力逾350万顶,产品百分之九十以上出口,远销欧美、日本、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984年,我厂在同全民企业合营数年之后,又重新分离开来,开始独立生产经营。当时的企业状况是,设备陈旧,厂房破陋,资金紧缺,技术薄弱,没有任何内外销业务渠道,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中。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是200多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却盖起崭新的四层高楼,淘汰了所有陈旧老化的机器设备,企业固定资产由10.96万元增加到194.1万元,产值逾千万,利润破百万,经济效益在四、五年的时间里翻了三番,产品打进并畅销欧美市场,人均创汇高达万元之上。全厂职工以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

一、树立雄心,振奋精神,统一信念

独立经营刚开始,当时企业既无业务渠道,又缺技术力量,职工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种是“等、靠、要”,向上伸手吃“救济粮”,另一种则是“干,拼、上”,自力更生,重振旗鼓。为了克服职工的消极情绪,激励职工干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请来了一批老工人,介绍他们用一把剪刀,一辆劳动车,十几台老式缝纫机艰辛创业的经历。通过忆厂史,使全体职工感到: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同时,我们围绕“我与企业共命运”的主题,发动群众共献良策,并征集到了二百多条合理化建议,确立了“爱我金陵,振兴金陵,厂兴我荣,厂败我辱”的企业精神。由此,全厂上下都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改革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完全可以发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长和优势,充分运用集体,企业管理上的民主性,经济上的自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去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走上振兴发展的道路。

二,开发新品,增加品种,打开销路

企业要自强,首先要解决产品的销路问题。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开拓,实行了‘三大”转变,走上了一条金陵厂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1)从单一种品种向多品种转变。过去我们生产的罗宋帽、婆婆帽、元顶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在内销市场上失去宠儿的地位,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想登上市场,参与竞争,争取业务,唯一的出路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品种。因此,我们通过发掘,培养和引进,组成了一支占全厂总人数10%的专业设计队伍,为他们创造条件,积极组织新产品的开发。与此同时,提出“每个职工都是设计师”的口号,在全厂‘每年举行一次新产品设计创作大奖赛,采用专业和业余设计创作相结合的方法,使我厂新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每年都有三、四百种工艺新、款式新、装潢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其中有的还进入了国际市场。

(2)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经济转变。新产品的开发成功,打开了外销业务渠道,迎来了一批批外商业务订单。我们迅速调整车间生产布局和管理部门设置,以应外销生产品种多,批量小,数量少,要货急的特点。我厂现已被美国太阳神公司选为定点生产厂家,而且,美国中道公司送来了“品质优良,信用超卓,付货期准”的金牌。通过在经营上的转轨变型,使我厂近几年有90%的产品畅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日本、中东、香港等26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创汇达到万元以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3)从内部封闭型生产向技术协作输出型生产转变。我们走上外向型经济之路后,外销业务骤增,随之又产生了厂小、人少,场地挤、任务多、吃不了的矛盾。我们把目光投向乡镇企业,将我们的技术优势与他们的人力、场地,设备优势结合在一起,发展组建了6个外发加工点和2个技术输出单位。这样,我们不仅对于难度高、交货急、批量小+利润薄,品种杂、质量高的任务能应付自如,而且,企业年生产能力由1984年的95.62万只,一跃上升到1990年的400万只,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注重质量、强化管理、提高素质

(1)重视制度建设,为管理上台阶打基础。近年来,我厂建立和完善的各类内部管理制度有140余项,每一项制度都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这四个环节,环环扣牢,并坚持对实绩进行考核,同股室部门及个人的经济责任挂钩。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不但确保了我们企业五项整顿、质保体系、计量管理、出口许可证等方面均能达标和合格,顺利地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验收,而且使我厂的现场管理水平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2)重视质量,为企业声誉添光彩。在制订企业方针目标时,我们始终把质量指标放在突出的地位。首先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以厂长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班子,落实了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在方法上采取了“四个坚持”、“四个经得起”的质量控制手段,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执行企业自行制订的高于部颁的内控工艺质量标准,经得起日常抽查,坚持专人专线生产,确保质量,经得起‘三联检”检验,坚持质量第一,确保产品质量,经得起质监验收,坚持产品规格,造型一致,经得起外商随机抽查。我们还加强了对全厂专业质量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性的教育,以提高质量工作人员的素质来保证产品质量。今年我们在获得部优产品的称号后,立即制定了“保优”制度,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下一步怎么办,如何保部优”活动。通过上述这些工作,使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做到了无退货、无索赔,从而促进和巩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添后劲。我们感到一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取决于这个企业人的素质提高,因此,我们注重人才开发和培训工作,舍得花钱花力气。我们成立了教育委员会,有规划、有方向地让职工增长业务和文化知识。在近5年中,我们先后培养了八名大专生和七名中专生,产生了工程(经济)师2名,助理工程(经济)师11名,技术员7名。对大多数青工实行岗位技术培训和高、初中文化补习。参加技术培训的97名青工中,96人均达到了三级工水平,其中28人达到了四级工要求。

四、搞活经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今年外贸公司实行自负盈亏的政策后,取消了我厂进料可补差价的做法,原料价格上调,造成了我们企业的成本上升,另外,美国对我国实行纺织品配额的部分限制,造成了我们企业的业务量下降。面对这一升一降两个不利因素,我们的对策是:一方面迅速转移产品经营方向,在品种构思、设计出样上做到双管齐下。一是符合欧洲、中东等国家的风格,二是满足内销市场的需求。今年1—5月份,我厂有50%的产品销到了欧洲等市场,改变了以往只销到美国市场的单一局面。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国内及本市举办的各种展销会、展评会,订货会,交易会。今年上半年,我们内销产品达到了上海地区内销总批发量的40%以上,居同行业之首,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双增双节’运动,把今年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因素,消化在内部挖潜,增产节约的过程之中。我们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搞活企业经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力争今年产值和经济效益提高到新水平,为二轻集体经济的发展,上海经济的振兴,作出新贡献。

自强不息 搞活经营 办好企业
发行时间:1991-10-20
网站编辑:上海金陵制帽厂
  
来源:研究所

【经验交流】

自强不息 搞活经营 办好企业

上海金陵制帽厂

我们金陵帽厂是一家生产出口工艺帽的专业定点厂,现有职工220名,目前生产品种有运动帽,太阳帽、童帽、盆帽、大沿帽等,年生产能力逾350万顶,产品百分之九十以上出口,远销欧美、日本、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984年,我厂在同全民企业合营数年之后,又重新分离开来,开始独立生产经营。当时的企业状况是,设备陈旧,厂房破陋,资金紧缺,技术薄弱,没有任何内外销业务渠道,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中。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是200多人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却盖起崭新的四层高楼,淘汰了所有陈旧老化的机器设备,企业固定资产由10.96万元增加到194.1万元,产值逾千万,利润破百万,经济效益在四、五年的时间里翻了三番,产品打进并畅销欧美市场,人均创汇高达万元之上。全厂职工以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

一、树立雄心,振奋精神,统一信念

独立经营刚开始,当时企业既无业务渠道,又缺技术力量,职工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种是“等、靠、要”,向上伸手吃“救济粮”,另一种则是“干,拼、上”,自力更生,重振旗鼓。为了克服职工的消极情绪,激励职工干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请来了一批老工人,介绍他们用一把剪刀,一辆劳动车,十几台老式缝纫机艰辛创业的经历。通过忆厂史,使全体职工感到: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困难算不了什么。同时,我们围绕“我与企业共命运”的主题,发动群众共献良策,并征集到了二百多条合理化建议,确立了“爱我金陵,振兴金陵,厂兴我荣,厂败我辱”的企业精神。由此,全厂上下都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改革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完全可以发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长和优势,充分运用集体,企业管理上的民主性,经济上的自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去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走上振兴发展的道路。

二,开发新品,增加品种,打开销路

企业要自强,首先要解决产品的销路问题。为此,我们大胆探索,积极开拓,实行了‘三大”转变,走上了一条金陵厂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1)从单一种品种向多品种转变。过去我们生产的罗宋帽、婆婆帽、元顶帽,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在内销市场上失去宠儿的地位,我们深切地感到,要想登上市场,参与竞争,争取业务,唯一的出路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品种。因此,我们通过发掘,培养和引进,组成了一支占全厂总人数10%的专业设计队伍,为他们创造条件,积极组织新产品的开发。与此同时,提出“每个职工都是设计师”的口号,在全厂‘每年举行一次新产品设计创作大奖赛,采用专业和业余设计创作相结合的方法,使我厂新产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每年都有三、四百种工艺新、款式新、装潢新的产品投放市场,其中有的还进入了国际市场。

(2)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经济转变。新产品的开发成功,打开了外销业务渠道,迎来了一批批外商业务订单。我们迅速调整车间生产布局和管理部门设置,以应外销生产品种多,批量小,数量少,要货急的特点。我厂现已被美国太阳神公司选为定点生产厂家,而且,美国中道公司送来了“品质优良,信用超卓,付货期准”的金牌。通过在经营上的转轨变型,使我厂近几年有90%的产品畅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日本、中东、香港等26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创汇达到万元以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3)从内部封闭型生产向技术协作输出型生产转变。我们走上外向型经济之路后,外销业务骤增,随之又产生了厂小、人少,场地挤、任务多、吃不了的矛盾。我们把目光投向乡镇企业,将我们的技术优势与他们的人力、场地,设备优势结合在一起,发展组建了6个外发加工点和2个技术输出单位。这样,我们不仅对于难度高、交货急、批量小+利润薄,品种杂、质量高的任务能应付自如,而且,企业年生产能力由1984年的95.62万只,一跃上升到1990年的400万只,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注重质量、强化管理、提高素质

(1)重视制度建设,为管理上台阶打基础。近年来,我厂建立和完善的各类内部管理制度有140余项,每一项制度都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这四个环节,环环扣牢,并坚持对实绩进行考核,同股室部门及个人的经济责任挂钩。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不但确保了我们企业五项整顿、质保体系、计量管理、出口许可证等方面均能达标和合格,顺利地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的验收,而且使我厂的现场管理水平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2)重视质量,为企业声誉添光彩。在制订企业方针目标时,我们始终把质量指标放在突出的地位。首先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以厂长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班子,落实了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在方法上采取了“四个坚持”、“四个经得起”的质量控制手段,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执行企业自行制订的高于部颁的内控工艺质量标准,经得起日常抽查,坚持专人专线生产,确保质量,经得起‘三联检”检验,坚持质量第一,确保产品质量,经得起质监验收,坚持产品规格,造型一致,经得起外商随机抽查。我们还加强了对全厂专业质量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性的教育,以提高质量工作人员的素质来保证产品质量。今年我们在获得部优产品的称号后,立即制定了“保优”制度,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下一步怎么办,如何保部优”活动。通过上述这些工作,使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做到了无退货、无索赔,从而促进和巩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培养人才,为企业发展添后劲。我们感到一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取决于这个企业人的素质提高,因此,我们注重人才开发和培训工作,舍得花钱花力气。我们成立了教育委员会,有规划、有方向地让职工增长业务和文化知识。在近5年中,我们先后培养了八名大专生和七名中专生,产生了工程(经济)师2名,助理工程(经济)师11名,技术员7名。对大多数青工实行岗位技术培训和高、初中文化补习。参加技术培训的97名青工中,96人均达到了三级工水平,其中28人达到了四级工要求。

四、搞活经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今年外贸公司实行自负盈亏的政策后,取消了我厂进料可补差价的做法,原料价格上调,造成了我们企业的成本上升,另外,美国对我国实行纺织品配额的部分限制,造成了我们企业的业务量下降。面对这一升一降两个不利因素,我们的对策是:一方面迅速转移产品经营方向,在品种构思、设计出样上做到双管齐下。一是符合欧洲、中东等国家的风格,二是满足内销市场的需求。今年1—5月份,我厂有50%的产品销到了欧洲等市场,改变了以往只销到美国市场的单一局面。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国内及本市举办的各种展销会、展评会,订货会,交易会。今年上半年,我们内销产品达到了上海地区内销总批发量的40%以上,居同行业之首,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双增双节’运动,把今年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因素,消化在内部挖潜,增产节约的过程之中。我们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搞活企业经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力争今年产值和经济效益提高到新水平,为二轻集体经济的发展,上海经济的振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