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
靠自身拼搏 走自我发展之路
上海精益电器厂
上海精益电器厂依靠自我努力,走自我增殖发展之路,促进了企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从1985年起,每年产值以16.6%的速度上升,每年利润以5.8%的幅度增长。1990年完成产值2800万元,实现利税267万元,出口产值完成88.1万元。企业获得了市级先进称号。
一、瞄准市场需求 调整产品结构
精益电器厂原是一家生产低压电器产品为主,小家电产品为辅的集体企业。1965年起,先后从机电行业的一些大企业的淘汰产品中承接生产了日光灯座插头插座,接线端子和LW4转换开关等产品。1981年初经行业安排兼并了星火冶炼厂,人员从400多人增加到了700多人。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因为落后的产品结构和低下的企业素质,受到了日益严峻的考验。产品销售只能凭老面子,老关系,靠大企业的热销产品来搭销过日子。
为了摆脱困境,1985年,我厂首先开发了家用电器产品——远红外石英取暖炉。产品曾畅销一时,年产量达2.8万台,当年获利60万元,使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上升。但好景不长,这只产品生命周期尤如“昙花一现,到1986年销路就一落千丈,畅销品成了滞销品,从这次初入门庭的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启迪。远红外石英取暖炉,属高耗电能的家用电器产品,不符合当前我国能源紧缺的国情和人民的消费水平。而且由于产品简单,容易仿照,上马快,下马也迅速。为此,我厂意识到新产品的开发,不仅要抢时间,还要提高产品的技术能级和满足社会需要。为了找出开发新产品的主攻对象,我厂组织两个信息调研小组,奔赴南北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得悉一个可贵的信息,我国自行设计的DW10型断路器被国家列入“七五’期间的淘汰产品,许多单位为了更新设备,只能从国外引进断路器。而由全国联合设计的具有八十年代国际水平DW15断路器,由于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全国只有两家生产厂,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对厂技术,设备,场地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果断决策,迎难而上,决心把这个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高能级,高附加值的电器产品,作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的主攻对象。
我厂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的支持下,集中力量,刻苦研制,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DW15断路器试制出样任务。1988年11月顺利通过了生产鉴定。与会代表和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产品各项性能大大高于产品标准,且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1987年至1990年产量达到1.4333万台,产值达到3157.4万元,产品先后进入国家重点工程高桥化工总厂、金山石化总厂、宝山钢铁总厂和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主会场,对替代进口、节约外汇和建设投资都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二、培养积聚人才 增强技术储备
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工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拥有一支精干的技术骨干队伍。为此,我厂针对技术队伍力量薄弱,技术建制不全的现状,采取选送一批素质好,责任心强的青年到有关部门进行定向培养,并引进大专毕业生的办法,充实技术力量。同时,还根据需要,向社会招聘了4名工程师。他们进厂后,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如一位外地调回上海的工程师他懂技术,懂管理,进厂后工作积极,担任了厂总工程师,成了优化产品结构的关键人物。目前我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已达60多人,他们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等科研单位结成了厂所挂钩的联合体,借助社会技术力量,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近几年来,我厂新产品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初步形成了“设想一个,研制一个,投产一个”的良性循环机制。1987年至1990年先后开发了DW15断路器的系列化产品以及DEX10塑料外壳式限流断路器,HC口抽屉式刀型限流断路器,调温定时电烤箱等15个产品,占总产值的64.2%。特别是DW15系列、DEX10系列断路器成了我厂的“拳头”产品。
由于技术后劲的加强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使我们对企业的“八五”规划和前三年计划的实现充满信心。1991年我厂的计划目标是3400万元产值,200万至250万元的企业利润。
三、提高企业素质 向管理要效益
我厂在1985年被命名为局级文明单位,在1989年又通过市级先进企业的考核、评审,跨入了市级先进企业的行列。企业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职工队伍的两个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近两年来,我们除了不断巩固升级成果,完善和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以外,还运用了不少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控制。去年1—6月我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利润滑坡现象,在没有减少产量和销售的情况下,效益却比1989年同期下降了60%。如何阻止经济效益滑坡,确保年度目标利润的完成,我们运用了责任成本方法,对每只产品的单个成本,逐一进行分析,把成本指标管理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使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以及职工,把自己应负责的成本指标严格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比如:DEX10塑壳开关成本,通过分析,找到了亏损原因,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又采取了一些合理降价措施。如使外壳每只进价从原来的35元下降到22元。又如镀银零件加工上海按面积平方计价,外地按公斤计价,及时调整以后,使外协件价格普遍下降7.5%~15%。运用先进的责任成本方法后,下半年企业利润及成本利润率显著上升,各产品都扭亏为盈,为全年目标利润的完成起了重要作用。
抓管理、增效益,已成为我们领导和全厂职工的自觉行动,大家争取1992年进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和争创市级文明单位。
四、增强商品意识 主动介入市场竞争
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不等于产品畅销无阻。1990年,我厂产品的销售一度遇上了困难。一季度销售任务只完成全年产量的20%左右。为了扭转销售上的被动局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对干部和职工进行强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识教育。过去,在干部和职工中存在着只重视产量,忽视市场的倾向,经常出现生产与销售脱节的情况。通过学习,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必须树立商品观点、经营观点和竞争观点,坚持以销定产的原则。同时又使大家清醒地看到近几年市场变化很大,现在受着资金短缺的限制,谁都不愿多留库存,因而出现了门售要货多,规格多,数量少,现货多,供货急等等情况,更需要我们做好供销工作和服务工作。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果断地采取了四条措施,迅速扭转了销售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缩短生产周期,产品投入到产出,从原来15—20天压缩到10天左右。生产车间树立起急生产所急,急用户所急的观点,基本解决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二是改善服务态度,把以往那种对上门客户爱理不理的生硬作风,改变为文明经商,送茶、供餐、热情接待,直至送货上门。不论批量大小一视同仁。三是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修订质量的考核内容。保证产品质量。四是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用户意见,坚持上门维修,1990年外出修理达221人次,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为我们产品在用户中提高了信誉。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销售工作面貌迅速改变,全年销售2800万的任务,基本上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