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简议集体企业改革应采用什么制
发行时间:1991-10-20
网站编辑:高斯坦
来源:研究所

【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征文】

简议集体企业改革应采用什么制

高斯坦

集体企业是什么概念?一般认为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占有,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等均按国家方针,政策规定自主决定的企业。在实践中,问题却不这样简单,一般的看,现状表明集体企业的职工对企业的产权并不具有占有性质,尤其是城镇“老集体”、“大集体’,现在基本上采取与全民所有制类似的管理体制,人称“二全民”。既然集体企业职工对企业财产不能行使占有权,这就与集体企业的概念不相符,原因在于宪法里讲的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基本上指的是合作社。合作社是职工群众既参加劳动又集资才形成的,这是一种拚块式的集体所有制。而目前的大集体与合作社不一样,大集体已经不是职工集资,即使初建时有集资也都退还给大家了,它的财产是历年积累下来的,这是一种板块式的集体所有制。加上联合,联营、兼并、组建集团等等,集体企业的概念已包罗不下这么多种类型了。在客观上,这些集体企业就只好按全民的管理模式去被管理,企业的职工与企业资产的关系,实质同全民企业一样。

基于这种情况,大家认为,集体企业要深化改革,必须改变套用全民企业管理模式的状况,按照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企业,首先要解决职工与企业资产之间的关系问题。主张股份制,或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都是为了解决这一关系问题。这个共识的确是抓到问题的本质,只有把概念弄清,才好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

什么是合作制?合作制就是合作制度,是由劳动者自愿联合,平等地互相协作、共同经营、共享成果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实体形态是劳动者联合组成的经济组织,一般叫合作社。列宁认为,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它对社员避免中间剥削起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企业。

什么是股份制?股份制是利用股份公司形式来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其实体形态是经营者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的一种经营机构或组织。一般可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无限公司。股份制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以股票交易为依托的,因此实行股份制是以股票市场为条件的。

合作制与股份制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都是为了解决产权关系问题,有的同志主张采用股份制,有的主张合作制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为了解决集体企业资产直接所有权和人格化,而想把企业板块式集体所有改变为拚块式集体所有,或部分拚块,把企业全部资产或部分资产用股份形式变为职工所有以解决直接所有权这一关键问题。为此,有的同志认为要采取股份制的方法,有的同志认为要恢复或采用合作制的方法。其实,两种观点的改革思路是不一样的。主张股份制的同志是想通过集体企业股份化过程,来最终达到实行股份制。主张合作制的同志是想通过职工入股以解决板块式集体所有,恢复或适应合作社式的拚块式集体所有。

为了解决企业产权与职工主人地位相分离的问题,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叫做股份合作制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股份合作制的提法可能能更好些地解决了概念与内容实质的统一问题。近几年不少集体企业产权改革都是用这一提法。既然改革内容在现阶段大家的认识基本是统一的,那么用这一种叫做股份合作制的名称来代表这一改革的内容方法应认为是可行的。股份合作制的涵义是:为了解决目前集体企业产权模糊,职工与企业资产关系不直接的问题,用划股、分股、职工入股等方式,明确每个职工、其它所有者与企业资产的直接关系,成为合作社式的拚块式集体所有的一种制。简单说就是劳动者用股份(不是股份制)的方式进行合作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形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股份合作制是偏于合作制的,是合作制的一种变化形式,是符合主张实行合作制的同志的改革思路的。

我个人认为,不但要从眼前看,解决职工与企业资产的关系问题;还必须从长远看,合作制与股份制这两种“制”哪一种更适合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答案不难做出。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商品经济,必然要发挥股份制的积极作用。合作制企业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上肯定会比目前的资产归属不清的那些集体企业要好,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的适应性就不如股份制企业了。比如资金的筹措,资金积累增长速度等等。在通过把企业资产用股份形式变为职工所有以解决所有权的这一改革问题上,目前实行股份合作制也似乎可以,但从长远意义看就不合适,起码对很大一部分集体企业不合适。

我认为集体企业的改革要深化,设计的“制”就要考虑长远,特别要参考商品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实践经验和相应理论,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阶段可行、将来也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由此,我考虑可借鉴股份合作制不同于合作制,但偏于合作制的办法,采用职工股份所有制,把它看做是偏于股份制,以至于是属于股份制的一种变化形式。职工股份所有制,一能解决现阶段集体企业改革的名实相符问题,二能解决将来逐步实行股份制中的问题。

总之,说到底其实就是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制采用谁的论争,股份合作制是偏属于合作制的,职工股份所有制则是属于股份制的。既然集体企业类型很多,差别很大,所以没有理由从概念上把它都纳入一种“制’的改革模式之中。可能有些适合向“股份制”走,有些适合向“合作制”走;有些适合向什么“制”走。当然我认为多数是适合向“股份制”走的。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市经委集体企业管理处)

简议集体企业改革应采用什么制
发行时间:1991-10-20
网站编辑:高斯坦
  
来源:研究所

【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征文】

简议集体企业改革应采用什么制

高斯坦

集体企业是什么概念?一般认为就是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集体占有,经营管理,收益分配等均按国家方针,政策规定自主决定的企业。在实践中,问题却不这样简单,一般的看,现状表明集体企业的职工对企业的产权并不具有占有性质,尤其是城镇“老集体”、“大集体’,现在基本上采取与全民所有制类似的管理体制,人称“二全民”。既然集体企业职工对企业财产不能行使占有权,这就与集体企业的概念不相符,原因在于宪法里讲的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基本上指的是合作社。合作社是职工群众既参加劳动又集资才形成的,这是一种拚块式的集体所有制。而目前的大集体与合作社不一样,大集体已经不是职工集资,即使初建时有集资也都退还给大家了,它的财产是历年积累下来的,这是一种板块式的集体所有制。加上联合,联营、兼并、组建集团等等,集体企业的概念已包罗不下这么多种类型了。在客观上,这些集体企业就只好按全民的管理模式去被管理,企业的职工与企业资产的关系,实质同全民企业一样。

基于这种情况,大家认为,集体企业要深化改革,必须改变套用全民企业管理模式的状况,按照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企业,首先要解决职工与企业资产之间的关系问题。主张股份制,或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都是为了解决这一关系问题。这个共识的确是抓到问题的本质,只有把概念弄清,才好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案。

什么是合作制?合作制就是合作制度,是由劳动者自愿联合,平等地互相协作、共同经营、共享成果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实体形态是劳动者联合组成的经济组织,一般叫合作社。列宁认为,合作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它对社员避免中间剥削起一定的作用,但它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企业。

什么是股份制?股份制是利用股份公司形式来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调节社会资源分配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其实体形态是经营者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的一种经营机构或组织。一般可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无限公司。股份制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以股票交易为依托的,因此实行股份制是以股票市场为条件的。

合作制与股份制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都是为了解决产权关系问题,有的同志主张采用股份制,有的主张合作制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为了解决集体企业资产直接所有权和人格化,而想把企业板块式集体所有改变为拚块式集体所有,或部分拚块,把企业全部资产或部分资产用股份形式变为职工所有以解决直接所有权这一关键问题。为此,有的同志认为要采取股份制的方法,有的同志认为要恢复或采用合作制的方法。其实,两种观点的改革思路是不一样的。主张股份制的同志是想通过集体企业股份化过程,来最终达到实行股份制。主张合作制的同志是想通过职工入股以解决板块式集体所有,恢复或适应合作社式的拚块式集体所有。

为了解决企业产权与职工主人地位相分离的问题,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叫做股份合作制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股份合作制的提法可能能更好些地解决了概念与内容实质的统一问题。近几年不少集体企业产权改革都是用这一提法。既然改革内容在现阶段大家的认识基本是统一的,那么用这一种叫做股份合作制的名称来代表这一改革的内容方法应认为是可行的。股份合作制的涵义是:为了解决目前集体企业产权模糊,职工与企业资产关系不直接的问题,用划股、分股、职工入股等方式,明确每个职工、其它所有者与企业资产的直接关系,成为合作社式的拚块式集体所有的一种制。简单说就是劳动者用股份(不是股份制)的方式进行合作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形式。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股份合作制是偏于合作制的,是合作制的一种变化形式,是符合主张实行合作制的同志的改革思路的。

我个人认为,不但要从眼前看,解决职工与企业资产的关系问题;还必须从长远看,合作制与股份制这两种“制”哪一种更适合于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答案不难做出。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商品经济,必然要发挥股份制的积极作用。合作制企业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上肯定会比目前的资产归属不清的那些集体企业要好,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的适应性就不如股份制企业了。比如资金的筹措,资金积累增长速度等等。在通过把企业资产用股份形式变为职工所有以解决所有权的这一改革问题上,目前实行股份合作制也似乎可以,但从长远意义看就不合适,起码对很大一部分集体企业不合适。

我认为集体企业的改革要深化,设计的“制”就要考虑长远,特别要参考商品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实践经验和相应理论,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阶段可行、将来也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由此,我考虑可借鉴股份合作制不同于合作制,但偏于合作制的办法,采用职工股份所有制,把它看做是偏于股份制,以至于是属于股份制的一种变化形式。职工股份所有制,一能解决现阶段集体企业改革的名实相符问题,二能解决将来逐步实行股份制中的问题。

总之,说到底其实就是合作制和股份制两种制采用谁的论争,股份合作制是偏属于合作制的,职工股份所有制则是属于股份制的。既然集体企业类型很多,差别很大,所以没有理由从概念上把它都纳入一种“制’的改革模式之中。可能有些适合向“股份制”走,有些适合向“合作制”走;有些适合向什么“制”走。当然我认为多数是适合向“股份制”走的。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市经委集体企业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