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清形势搞活企业促进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季龙同志在上海市工业合作企业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展阶段,举国上下正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组织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时候,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胜利召开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共商振兴上海二轻集体工业的大计,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我有幸参加这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
二轻集体工业是城镇集体工业的骨干,它与全民所有制工业一样,共同处于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都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大力发展城镇集体工业,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党和政府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方针,不是权宜之计。它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需要、增加出口、积累资金、扩大就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配合市二轻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扶植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工作卓有成效。上海是老工业基地,二轻工业门类齐全,技艺精湛,它的产品以品种多、质量好的优势覆盖全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二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沿海发展战略和开拓外向型经济的方针,引导企业转轨变型,加速技术改造,强化经营管理,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国二轻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体经济的实力显著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速度居全国二轻系统的前列。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战略目标,胜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二轻集体工业在未来十年中应该有一个与任务相适应的发展。下面,我结合全国情况,就当前发展二轻集体工业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正确认识以二轻集体经济为骨干的城镇集体工业的战略地位和当前面临的形势。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济制度。在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能制约其它所有制所占的比重,影响它们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轨道由初级阶段过渡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当前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以外的其它所有制,尽管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但它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们只能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处于从属的地位。
发展城镇集体工业也是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需要。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基本形式,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它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整体的一致性,在本质上能够自觉地将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国家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从而减少乃至克服盲目性。另一方面,与国营经济相比,它以其财产的相对独立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灵活经营的方式,又能卓有成效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弥补计划经济的不足。因此,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途径。
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城镇集体工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0年城镇集体工业产值2517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31%。但近几年来,生产速度减缓,效益不断下滑。去年我国工业生产比上年增长7.6%,完成了国家计划规定的目标,但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很不平衡,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2.9%,乡办工业增长12.5%,城镇集体工业增长1.03%,个体工业增长21.6%,“三资”企业和其他私营工业增长56%,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91.4%。这就说明,一方面在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的同时,仍保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以轻工集体经济为骨干的城镇集体工业的处境尤为严峻。为了发展公有制经济而压制其他经济成份的适当发展是错误的,同样,为了适当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而抑制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错误的。如不及早注意,长此以往,有可能损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破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当前在城镇集体工业中存在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两个不同步,即生产和效益不同步,经济效益中上交税金和企业留利不同步。以全国二轻集体工业为例,1980年到1989年的10年间,上交税金年平均增长11.32%,高于生产增长10%的水平,比留利水平4.04%高7.'28个百分点,其中“七五”期间,利润是下降的,实现利润中,企业净留利一般都不到20%,“取”大于“留”。企业的净留利,除用于必要的奖金和集体福利外,能用于生产发展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二轻集体工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造,抑制了二轻集体工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对面临的严峻形势应有清醒的认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二轻集体工业在九十年代有个较大、较好的发展。
(二)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发挥集体企业自身的优势,增强企业活力。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指示我们要下大力气把企业搞活,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善企业的外部条件。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不够,城镇集体工业缺乏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全民和集体,作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共同处于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是与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相适应的,是由我国国情和客观条件决定的。两者政治上应当一视同仁,经济上应当平等对待。目前,国家对国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采取了若干倾斜政策,帮助国营企业走出困境,这是很必要的。对集体企业同样应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国家投资有困难的情况下,更应发挥集体企业自筹资金、自我积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容纳劳动力多的优势,首先把集体企业特别是老集体企业搞活。在集体企业中,城镇集体企业与乡镇集体企业应当实行同等的扶持政策,使全民与集体,城乡集体平等竞争,在同一的起跑线上比翼齐飞。
改善政策环境是搞活企业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就集体企业本身而言,必须立足内部,充分发挥集体企业自身优势。集体企业要贯彻执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的方针,上级部门对集体企业要切实归还“三权”,即财产所有权、经营自主权、民主管理权,恢复“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使职工与企业利益相连,休戚与共,灵活经营,增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在生产经营上注重内部挖潜和勤俭办企,在分配上体现奖勤罚懒和按劳分配原则,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加上国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扶植,就可以摆脱困境,走向良性循环。
(三)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技术进步,强化企业管理,力争质量、品种,效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
二轻集体企业要积极推广新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的步伐,使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出口企业的设备尽快得到更新,一批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尽快得到推广,一批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尽快得到消化吸收和普及,尽快改变企业的技术面貌,大力发展新产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同时要强化企业管理,积极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基础工作,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思想和质量、效益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和档次,尤其是要改善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挥上海市地处沿海,与海外通商便利的有利条件,配合外贸体制改革,搞好工贸结合,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全市二轻集体工业的质量、效益和出口再上新的台阶。
(四)在治理整顿的同时,要着眼于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好地发挥集体企业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当前,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合理确定企业的承包基数,推行比较规范的综合指标承包制,逐步发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的作用。选好承包者,做到既积极又稳妥,克服企业短期行为。对亏损企业可以采取减亏承包的形式,限期扭亏为盈。推行横向经济联合,进行组建企业集团的试点。最近,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在唐山市召开集体企业产权制度问题的理论讨论会,大家认为,必须明确产权,恢复缴纳股金的制度,继续发挥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逐步恢复互助合作基金制度。这是符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指出的“要鼓励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因此在办好现有集体企业的同时,要根据江泽民同志讲的“积极支持合作经济,引导群众共同致富”和李鹏同志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讲的提倡和支持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精神,引导群众在自愿组织的基础上,自筹资金,入股分红,积极稳步地发展新的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
(五)坚持民主办企业和勤俭办企业的方针。
民主办企业和勤俭办企业,是集体工业企业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掉。民主办企业的关键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树立主人翁思想,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干部要尊重职工当家作主、参与管理企业的权利。财务要民主,账目要公开,一切重大问题要经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同时要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日常工作由厂长负责,实行厂长负责制。勤俭办企业的关键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创业。毛泽东同志说过,勤俭经营“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经营的原则,对集体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集体企业本来就穷,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除了国家必要的援助外,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节约开支,当前开展的“双增双节”就是勤俭办企业的具体化。
民主办企业和勤俭办企业是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的。民主为先,勤俭为本,有了民主办企业,才能做到勤俭办企业。干部要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靠职工群众艰苦奋斗,把企业办好。职工群众要树立以厂为家的集体主义思想,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以勤劳节约为荣,努力维护集体企业的利益。干部与职工群众,要同心协力,把企业办好。
(六)认真清理资财划分归属,明确产权,理顺联社和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坚决制止纠正任何形式的平调,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
当前,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1986年6月国务院批转轻工业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关于制止平调二轻集体企事业资产问题的报告》及其通知,贯彻落实轻工业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颁发的《关于清理总社借款的暂行规定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和纠正在行业归口管理及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平调集体资财的紧急通知》等重要文件精神。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认真做好清理总社和各级联社的借款工作。30多年来,全国轻工集体企业几百万职工创造的社会财富,有相当一笔资金集中在各级联社手里,但是,由于过去“大锅饭”的影响,有不少资金被少数企业长期无偿占用,如何启动这笔资金,管好用活,是关系到大多数集体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增强各级联社凝聚力的问题。所以,各级联社要认真进行清理工作,建立健全联社资金有偿使用制度,以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健全联社资财管理机构。三是要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维护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已经清理完资产的联社,应该抓紧进行法律公证。
(七)加强领导,稳定机构。
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集体工业的稳定和发展,关键在领导,而建立健全与任务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和联社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凡是解决得好的地方,生产发展就快,效益就好,反之生产发展就慢,就差。为什么有了二轻局还要建立工业合作联社呢?这是集体经济的性质、特点和客观需要决定的。联社的职能是指导、维护、协调、服务,中心任务是为基层企业服务。联社可以起政府部门包括二轻局所不能起的作用。加强联社,有利于发挥二轻集体工业系统的联合优势,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引导群众走互助合作、共同富裕的道路,解决企业办不了或办不好,办起来很困难的问题,为发展集体工业、壮大公有制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勇于开拓、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工作,为胜利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战略目标建功立业,为繁荣二轻集体工业,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