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轻集体工业应有一个较大发展
季龙同志在浙江省手工业联社第二届职工(社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二轻集体工业是城镇集体工业的骨干,它与全民所有制工业一样,同属于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大力发展城镇集体工业,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党和政府一项长期的年重要的政策。它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需要、增加出口,积累资金、扩大就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二轻集体工业在未来十年中应有一个较大发展.下面结合全国情况,就当前发展二轻集体工业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正确认识城镇集体工业的地位和当前面临的形势。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济制度。在多种所有制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能制约其它所有制所占的比重,影响它们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轨道由初级阶段逐步向比较高级阶段过渡。否则,就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应该也只能是公有制,公有制以外的其它所有制,尽管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但它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们只能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处于从属的地位。
发展城镇集体工业也是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需要。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基本形式,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它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整体的一致性,在本质上能够自觉地将生产经营话动纳入国家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从而减少乃至克服盲目性。另一方面,与国营经济相比,它以其财产的相对独立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灵活经营的方式,又能卓有成效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弥补计划经济的不足。因此,坚持发展集休经济,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义道路的重要途径。
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城镇集体工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近几年来,生产速度减缓,效益不断下滑。去年我国工业生产是逐步回升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6%,完成了国家计划规定的目标,适应了市场变化的要求.产品钻构调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产品严重积压,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企业结构的调整进展缓慢,已成为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例如,轻工集体经济,1980年到1989年10年间.上文税金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32%,高于生产增长10%的水平,比留利水平4.04%高出 7.28个百分点,其中“六五”期间生产和效益是同步增长的,而“七五"期间利润是下降的,严重地影响了集体企业自我发展的自我改造能力。去年,工业生产发展在所有制间很不平衡,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增长2 9%,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9,1%,而个体工业增长21. 6%,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工业增长高达56%。在集体工业中,乡办工业增长12.5%,以轻工集体经济为骨干的城镇集体工业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各种所有制的增长速度。二轻集体工业的形势更为严峻。当前,要在学好七中全会文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研究制订好二轻集体工业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二轻集体工业在九十年代有个较大、较好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集体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发挥集体企业自身的优势,就是要按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企业。1984年6月和10月,我们先后在重庆和昆明开了两个座谈会,重点研究了恢复集体企业本来面貌,还权于企业,从政策上放宽搞活,增强企业活力,制定了《关于轻工业集体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同年11月,经国务院转发各地,起了良好的作用。我们还推行了福建省委制定的企业自己管、盈亏自己负,厂长自己选、工人自己招、报酬自己定的“五自”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惜,这几年除了部分省(如浙江、山东)执行较好外、多数未能很好执行,现在应该继续贯彻落实。集体企业没有国家的包和保;只有靠自身的奋斗,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它不可能吃国家的大锅饭,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职工与企业利益相连、休戚与共。因而能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创造性,使企业充满内在活力,经营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强,内部分配制度也比较容易体现奖勤罚懒和按劳分配的原财;集体企业盈亏自负,在生产经营上更能注重内部挖潜和勤俭办企业,在基建、技改探索上更注重投资效果,有较强的约束机制,在内部劳动人事等问题上也比国营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这些优势是集体企业赖以生存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法宝。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国家要在资金、信贷、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方面支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深入改革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体制”的精神,落实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政策,重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治理整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相应的扶植政策,“放水养鱼”,使二轻集体工业摆脱当前困境,走向良性循环。 ’
(三)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要抓住当前治理整顿的有利时机,把市场销售疲软的压力变为调整结构的动力,努力增产适销对路的名、优、新,特产品,尤其要增产适应农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积极增加出口产品和能够替代进口产品的生产,做到增产—批畅销产品,开发一批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巩固一批重点名牌产品,扩大一批出口创汇产品,淘汰一批滞销积压产品,使产品结构不断得到更新换代。
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要有计划地、积极地、稳妥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注重规模效益。事实证明,合理组织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集团性企业和规模不同的灵活多样的企业群体,可以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解救一批穷亏小企业,发展壮大一批规模经济企业,通过重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安排资金,使本来装备落后的集体企业发挥最佳的互补效应,使小船靠舰,抵风抗浪,促进互助合作,共同发展。同时,要积极采用新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的步伐,从而增强企业的实力。
(四)在治理整顿的同时,要着眼于深化改革。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更好地发挥集体企业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当前,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合理确定企业的承包基数,推行比较规范的综合指标承包制,逐步发挥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的作用,选好承包者,克服企业短期行为。对亏损企业可以采取减亏承包限期扭亏为盈。要推行工资与效益挂钩,加强和完善民主管理落实,企的形式,业自主权利,推行横向经济联合,恢复上缴入社费和缴纳股金制,扩大股份合作制试点。要缝续发挥互助合作的优良传统,逐步恢复互助合作的基金制度。这是符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指出的“要鼓动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以利于全体人民和各个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在办好现有集休企业的同时,要根据江泽民同志讲的“积极支待合作经济,引导群众共同致富”和李鹏同志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讲的提倡和支持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精神,引导群众在自愿组织的基础上,自筹资金.积极稳步地发展新的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
(五)坚持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力争质量、品种、效益有一个明显的进步。二轻集体工业是在手工业合作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很深,多数企业的设备陈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严重阻碍质量、效益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在“八五”期间,各级联社要引导企业积极推广新技术,加速技术改造的步伐,便一批骨干企业和重点出口企业的设备尽快得到更新,一批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尽快得到推广,一批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尽快得到消化吸收和普及,尽快改变企业的技术面貌。同时,要强化企业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要。所有管理干部都要学会管理,否则就适应不了科学管理的要求,适应不了面临的挑战。因此,各级联社要引导企业积极推广科学的管理方式,加强管理基础工作,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多发扬集体企业“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群众的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把质量、品种、效益搞上去。